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塞尔.M.林登提出了“无缝隙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理论,在政府再造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阐释政府再造的涵义、基本思想和流程特点,对全面实施警务流程再造提出了相关建议,即观念再造、工作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再造、人力资源再造、体制文化再造。  相似文献   

2.
政务流程再造是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政务可以分为核心政务、支撑政务和非稳态政务.政务流程的内涵和特性不同于企业的业务流程,包括有三类政务流程:服务流程、支撑流程和管理流程.政务流程再造带有官僚制组织固有弊端所留下的痕迹,具有自身的再造原则,而且再造方法和推进策略也和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随着西方政府改革经验和理论的传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第一家"政务超市"于2000年在南京诞生,并经历了1.0版、2.0版和3.0版三个阶段。1.0版政务超市作为效率至上理念主导下的政府再造,虽未触及官僚制的内核,却为政府价值转换和管理重塑奠定了基础;2.0版政务超市实现了对效率主导之价值诉求的纠偏,基于"无缝隙政府"理念,并借助电子政务系统,着重解决了传统官僚制下政府部门存在的多重痼疾;3.0版政务超市则以"服务型政府"理念为指导,有效克服了1.0版和2.0版"政务超市"的局限,为我们建设了一个法治型、透明型、责任型"政务超市",从而为我国政府再造提供了一种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采用政务流程再造理论,对现有政务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能够有效地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分析了当前政府网络社情民意渠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探究了一种基于政务流程再造的网络社情民意渠道整合模式及其实现方式,提出了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和完善标准规范体系等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网上联合审批是地方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探索流程再造、实现一站式审批的重要项目;然而,网上公共服务面临的"碎片化"问题是我国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的困境,也是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能力面临的棘手问题。作为回应政府治理"碎片化"问题而诞生的"整体政府"理论为我国网上联审提供了突破性思路。今后,在将相关部门整合在一个办事大厅采用电子办公的基础上,需要加强"网络"和"审批"的整合,对于文化以及社会力量的整合,方能使电子政务真正实现以服务公民为宗旨。  相似文献   

6.
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政府流程再造,是当代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旨在阐释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与特性,分析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与目标,为提升政府绩效提供必要的路径依赖和对策建议,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7.
何洋 《电子政务》2007,(8):45-52
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政务流程再造(GPR)的理论,探讨了GPR的内涵、特性、指导思想以及基本原则,分析了GPR实施过程的策略和系统模型,通过对GPR的研究为政务流程再造和电子政务提供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网络型政府与行政服务机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在于网络化的政务整合。从组织结构来看,并联式的行政服务机构是网络型政府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网络型政府的基本组织结构、特征和价值取向,认识网络型政府与“一站式”行政服务机构的关系,把握传统职能型政府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当前政府流程再造组织结构的多样化并保障流程的顺畅运行,加快行政服务机构建设的整体推进进程。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安全管理任务的加重使得公共安全管理组织建设的意义凸显.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安全管理组织在组织结构、组织决策与执行体制和组织技术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极不利于西部农村公共安全管理.无缝隙政府理论为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安全管理组织的再造提供了一条思路.按照无缝隙政府理论的要求,实现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安全管理组织的无缝隙再造应从建立综合性公共安全管理部门,构建分权化的公共安全管理决策与执行体制和构建公共安全信息网络入手.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是当代公共部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共管理的集中表现.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普遍推行的电子政务实现了信息技术应用与行政流程再造二者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为再造行政流程、实现政府资源整合、形成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和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动力;行政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应用,为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营造了政务环境.然而,我国信息技术应用与行政流程再造"两张皮"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因此,根据实践验证的逻辑和理论发展的逻辑研究分析我国基于电子政务应用的行政流程再造的问题和提出具体对策,将有助于调整和正确把握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电子政务的深度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以“政府再造”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将“流程再造”引入政府部门,实施过程控制与结果导向并重的绩效管理。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通过行政服务大厅的形式,积极进行政府流程再造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以福建龙岩市为例,近年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政府再造演化机制的理论框架:根据对西方政府再造理论与实践的梳理,提出从制度型再造到业务型再造的演化路径。结合英美国家有线电视部门再造的案例分析,深化了对政府再造的演化机制及其和政府职能转变之间联系的理解。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回顾,对我国有线电视产业部门和规制机构再造所处阶段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政策应用分析。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其他政府部门设计再造的路径和方案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美]拉塞尔·M·林登著汪大海吴群芳等译汪大海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是公共服务领域经典名作《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拉塞尔·M·林登(Russell M.Linden)的名著,他创立了拉斯·林登协会,该机构主要从事组织绩效与组织变革方面的管理咨询业务。拉塞尔曾任教于弗吉尼亚大学、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迅速扩张导致信贷风险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对投融资平台的运行机制进行改造。本文借鉴企业管理流程再造的先进理念,创造性地将流程再造引入到投融资平台的改革上,并且按照流程再造的理论,建立一套"意识重塑——组织重构——绩效评价"的渐进性路径选择体系,从而实现投融资平台的功能完善与风险控制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职能边界、职能内容、权能配置等三个层面界定了城市政府业务重组的基本内涵。在理论分析和业务环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主要特征,并分析了公民社会、市场环境、部门利益、法律环境和信息技术等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城市政府业务重组的实施方法和步骤。本文认为,不能将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混为一谈,流程再造只是业务重组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吕稚知 《前沿》2010,(14):116-118
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能力是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但要研究这一课题首先要把握的即是"政府服务能力"的概念界定。从公共管理学科的建立,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再到世界各国开展的"政府再造"活动等,政府组织及学术界一直研究政府能力尤其是政府服务能力。因此,本文以中国实际为背景,借鉴、参考学术界已有的相关研究,试就"政府服务能力"进行较为科学客观的概念界定,希望能为以后对地方政府服务能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7.
郭渐强  杜金穗 《求索》2013,(7):232-234
目前我国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碎片化"现象,导致协调成本高,行政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的困境。"整体政府"理论中的协同理念及政策主张对破解公共服务中"碎片化"困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整体政府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成功经验,从大部制改革、服务流程再造到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现象,实现公共服务协同供给。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网络的政务流程再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斌 《电子政务》2005,(22):58-63
业务流程再造是组织摆脱困境的重要措施,也是消除潜在威胁、保持组织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作为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继承和发扬,政务流程再造是各级政府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改进公共管理与服务方式,提升政府绩效的必由之路。而将政务流程再造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则是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以实现再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电子政务视野中政府行政流程再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振  魏琼 《电子政务》2005,(22):47-52
科学、合理的行政流程是电子政务存在和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本文对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行政流程再造特征进行了基本界定,并阐述了传统行政流程在网络环境下的弊端,进而提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流程再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信息资源规划理念对我国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资源规划思想对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注重对政府管理流程和服务方式进行总体的规划以及对政府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标准,目的在于优化政务流程和提供服务的方式,从而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