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公共危机决策机制主要由危机决策主体和危机决策制度这两个方面构成,前者是指为避免和应对公共危机而履行决策职责、参与决策过程的特定个人和组织机构;后者是指导和规范这些主体的危机决策行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地方政府决策的基本特征,以及我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西方国家决策理论和政府决策实践.对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毛劲歌  蒋义龙 《求索》2008,(5):64-65
在危机预控理论阐释的基础上,对南方雪灾现象进行反思,探讨我国在公共危机预控机制构建中主要存在预控思想准备不足、预控机构不健全、预控措施失当等问题。我国各级政府构建完备的危机预控机制应选择强化公共危机意识、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危机控制、预控参与机制、预控评估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杨捷 《前沿》2011,(12):16-19
美国应对国际危机的决策机制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从建国到二战是这一机制的初创阶段,其特点决策重心由国会向总统过渡;战后初期在国际格局和美国国际地位发生变化的形势下,该机制迎来了以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为主要特征的改革时段;随着冷战的爆发,美国应对国际危机的决策机制又呈现出以总统为核心的新特点并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5.
许敏 《桂海论丛》2006,22(1):55-57
优化决策模型是优化政策制定的指南。而优化决策模式的基本途径是分析决策模式的适用性。在分析危机决策和渐进决策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批判了渐进决策模式不适用于危机决策的普遍观点,并提出渐进决策模式将是危机决策主流模式的理论预设。同时主张通过扩大危机事前决策的民主参与和提高危机事中决策的满意度完善危机决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共危机应急机制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危机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修宪的内容之中。文章针对加强我国的公共危机应急机制建设问题,就建设现状、框架构成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未来公共危机的防范与处置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危机学习的可持续性”具有时间、内容和绩效三重可持续性的理论意蕴,本质是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循环演进过程,折射出时间视域下危机学习结果的“接力棒的传递”图景。结合我国政府疫情防控方案迭代的案例研究发现,“危机学习的可持续性”是多重机制耦合作用下的结果:一是持续需求机制,复杂、动态的危机情境为政府持续开展危机学习、促进知识生产提供了动力;二是持续强化机制,高层领导“持续在场”背景下的科层压力,使得持续开展危机学习成为政治性任务;三是持续反馈机制,通过识别经验性和试验性的结果反馈,政府能够选择性保留知识,促进循证决策的进阶;四是持续载体机制,赋予学习机构“合法性”和“稳定性”,解决“谁来持续学习”的问题。前两种机制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回应了政府持续开展危机学习的“必要性”,后两种机制则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阐释了政府持续开展危机学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胡建华 《前沿》2012,(20):27-29
随着网络舆论的影响不断扩大,基层政府面对的网络危机事件不断增多,现阶段我国基层政府处理网络危机时在危机意识、危机决策、专业化危机管理队伍以及基层政府权威的缺失等几方面存在困境,使得基层政府网络危机管理工作做得不好.要改变这种局面,化被动为主动,该文提出必须提高认识、强化危机意识,加强危机预警、做好危机决策,公布全面信息、重塑政府权威,建立网络舆论监控体系、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9.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到来和风险状态下能否进行科学决策的一次检验。为了尽快阻止风险升高、危机蔓延,亟需领导者对诸多不确定性和高危险性因素进行紧急处置,针对突发事件做出科学、合理、快速的应急决策。对此,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不但要具备正常状态下常规决策的本领,而且要练就特殊状态下应急决策的真功夫,包括信息获取与事态研判、依法决策与专业决策、方案抉择与权变应变的本领。要扭转危机治理的被动局面,必须有针对性的改进决策机制,提升领导干部在逆境中的决策能力和水平,以便更为科学有效地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0.
试析韩国危机管理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国是一个灾害类型多样化的国家,为防止各种突发性灾害给国家带来大的冲击和损害,韩国建立了有本国特色的"小核心、小范围"的危机管理机制。该机制包括法律法规系统、决策与协调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及资金保障机制四部分。中国应该借鉴韩国的先进经验,尽快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危机管理与危机警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机是一种严重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或基本价值规范的突发性紧急事态。在这种事态中,决策集团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极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关键性决策。危机管理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危机应对机制,依法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危机,恢复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种特殊状态的公共安全管理活动。危机警务则是政府在危机管理中正确运用警察力量、发挥警察治安职能的活动,包括依法确定警察部门参与危机管理的职责、任务和权限,明确警察部门在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和实施警察部门参与危机管理的战略原则及战术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日美德政府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立红  高帆 《求索》2010,(2):57-58,34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政府应对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能力至关重要。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应对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经验给我国政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要从建立预防机制、信息沟通机制、组织协作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完善管理机构等方面着手,提升我国政府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管控贯穿于风险防范、危机预警、应急处置和善后维护等各个阶段,其核心是政府能否做出正确的决策。突发事件管控机制的构建就是为决策服务,搜集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对信息进行客观而精准的分析,并充分利用表象信息和隐含信息,辅助政府进行决策。因此,政府突发事件管控机制应该以信息为核心,围绕信息获取、信息整合和信息利用等方面进行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控制危机带来的破坏,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危机管理的民众技能刻不容缓。但目前,我国危机管理民众技能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鼓励社会民众积极参与危机管理,必须建立公民危机处理机制,使民众危机管理技能形成常态,并建立政府和公民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科学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是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危机意识;建构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官员问责制度,修正考核体系;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沟通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平 《中国减灾》2006,(12):34-35
面对危机,政府必须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政府对情况的掌握,尤其是政府高层对危机信息的全面和准确把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信息沟通机制就显得十分关键。政府尤其是政府高层,只有及时有效地掌握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需要保持内部和外部信息沟通的畅通,及时做到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主要国家的危机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危机管理是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危机管理机制,通过全社会性的网络连接,将危机预警、决策与处理等环节融为一体。本文拟对世界几个主要国家的危机管理机构、危机管理机制的运作特点以及可供我国借鉴的主要经验教训等方面做一评介。  相似文献   

18.
得算胜,早算胜。危机决策第一环节“策”的显著特点是,在危机关头,在短时间内,需要迅速对形势做出正确和准确的决策,危机决策具有突出的直觉思维的性质,这是危机决策的认识论特征。 一 一般决策,在“拍板”之前,需要一个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的过程。危机决策当然也是这样。但是危机的特点是,它总是突然的、突发的。因此,危  相似文献   

19.
路杰 《新东方》2004,(1):46-50
得算胜,早算胜。危机决策第一环节“策”的显著特点是,在危机关头,在短时间内,需要迅速对形势做出正确和准确的决策,危机决策具有突出的直觉思维的性质,这是危机决策的认识论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玮 《公安学刊》2007,(5):56-60
经济发展不均衡、政府管理不完善、全球化的共振效应、自然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竞争压力和道德失范等,是我国公共危机频发的主要原因。危机意识淡薄、缺乏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管理体系不合理、反应和处置能力弱、公众的危机教育与训练机制不健全、政府与媒体未形成良性沟通、法制建设滞后和社会公德缺失等,则是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重点要加强情报研判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专业救援机制、安全培训机制、舆情沟通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利益诉求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