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飘在城市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一个新的移民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校扩招,农村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又由于他们在城市缺乏社会关系,所以毕业后在社会上不具有竞争力,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一个新的移民群体.和传统的民工群体相比,他们具有很多新的特征,他们年轻、文化程度高,有留在城市的强烈愿望,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中国乳都”……经济的腾飞,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瞩目的一个城市,一批又一批的开发商接踵而至。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的拓展,农民工越来越多。在建房、修路、送货、卖菜、清洁、保安等行业,活动着他们辛勤劳动的身影。他们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见证着呼和浩特的楼层不断长高,城市日益变美,他们用自己的忠诚将自己的命运与这座城市连在了一起。但由于户口在农村、工作生活在城市,他们就成了亦乡亦城,亦农亦工,非城非乡,非工非农的“两栖人”。他们与市民交往不密切,对溶入城市缺乏信心,他们是一群游走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生存环境怎样?生活状况如何?本刊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查,结果令人亦喜亦忧。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镇的过程中,逐渐分化为两大群体,即可市民化群体和逆市民化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一部分人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都比较高,能较快地适应城镇生活,融入城镇的过程比较顺利,成为可市民化群体。另一部分人由于受到就业歧视和分配不公,在融入城镇过程中极为不顺,且充满艰辛,从一个城市流动到另一个城市,成为"漂"的一族;还有一部分人由于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城市中也产生了这样一个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他们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学者廉思将这个群体形象的定名为“蚁族”。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诸多的个性特点[1],他们对英语的不适应使得他们成为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因此,研究和探索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李雅杰 《人民论坛》2013,(14):38-39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村官队伍,大学生村官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我们应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注与保障。文章从大学生村官的保障制度研究出发,讨论现行保障制度的优缺点,实施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大学生村官项目能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扩招以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移民群体--智力型民工.这一群体具有素质高、年富力强、注重同窗关系、生活时尚、暂时漂在城市等群体特征,但是他们并不具有"蚁族"所指称的聚居特征.本文结合一项全国的问卷调查,对智力型民工的形成原因和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白涛 《创造》2002,(5):30-31
近十余年间,在令人目眩的昆明市城市扩张步履中,悄然出现了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身份从农民骤变为城市居民;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林立的高楼大厦代替;在已经成为城市中心的“宅基地” 上,杂乱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战士带着广博的知识、新潮的观念、勇敢的闯劲来到军营,作为部队的一个新生群体,学历、能力优势很快让他们成为战士中的佼佼者。但在众人目光向他们聚焦的同时,给他们带来了其他战士所没有的特殊压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逐渐出现了一个以刚毕业大学生为主体的低收入聚居群体(别称蚁族)。该群体的出现折射出我国城市管理、大学生就业、草根群体稳定、社会分配制度、户籍制度、教育体制等诸多现实问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持续扩招、城市管理日趋复杂、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大背景下,这一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和农村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家庭收入仅比低保标准稍高,却享受不到政府补贴,生活仍然十分贫困,属于低保边缘群体。他们在经济上低收入,生活上低水平、权益上低保障,游离在政府的惠民政策边缘。近年来,城乡低保边缘人群的生活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制定相应的  相似文献   

12.
杨宏 《求索》2010,(3):60-61,25
自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二元壁垒的松动及市场化、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据守农村的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纷纷走出土地、步入城市、实现自身职业的转换,成了我国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但是,由于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域障碍的存在,他们身于城市经济制度有限接纳与社会制度排斥的夹缝中,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亦工亦农”群体,他们虽然进入了城市但却难以真正融入城市;虽然实现了职业的改变,但却没有实现社会身份的转换。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成为转型中国由传统文明转向现代文明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振兴需要经过无数人的努力,而知识分子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一代大学生村官,成为新农村的标志和品牌,选拔好、培养好、使用好大学生村官,是未来乡村振兴的关键。因拟写大学生村官的报告文学,和一些大学生村官有了面对面的接触。知道了他们的选拔过程和成长经历,总体感觉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群体,在他们身上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作为国家宏观政策鼓励下的结果,大学生"村官"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中一个独特的群体.身份和生活世界的巨大变化是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角色身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角色社会化"过程.本文以在两个专业网站上收集到的28份大学生"村官"的自述作为研究材料,通过自我身份认同、和农民的心理距离、价值实现度三个向度,来探讨他们在这种强烈反差下的"角色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和谐理念加强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基本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诸方面与汉族大学生相比,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审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应紧密结合他们所在的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途径或方法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谁来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然而现实却是——白天忙于生计,累;晚上无所事事,睡!匮乏的精神生活,孤独无助的心理状态,已经使得农民工的生存方式与日渐偏离了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  相似文献   

17.
秦艳 《群众》2006,(6):59-59
当代大学生一个最显著的群体特点是,独生子女的比例迅速上升,已经成为教育对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要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必须准确把握独生子女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开展思想教育。特定的家庭成长环境使独生子女大学生具有以下的特征:充满自信,缺乏韧性。独生子女大学生是家庭的“独苗苗”,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受教育的机会也相对较多。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自感有非同一般的“身价”,形成了至高至尊的心理定势。对于自身能力的高估,则使其争强好胜、欲望强烈,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但是又往往经不起挫折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刘力  程千 《求索》2010,(1):110-112
农民工群体是城市中的生存特殊群体,他们既不属于城市人也不属于农村人的特殊地位使其处于城市和农村的夹缝之中。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他们经历着多重的尴尬和矛盾。而城市人也对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和偏见。这种看法直接影响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作为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新移民群体,农民工与城市人融合程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媒体的影响。主流媒体话语中的农民工表征,对于人们头脑中的农民工阶层的形象意义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中后期。他们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逐渐独立和成熟。在人生发展这一变化时期,他们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课题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矛盾和竞争的压力。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适,往往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如今大学生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预防大学生犯罪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进行挫折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对预防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庆地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地区6所高校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状况的调研,笔者认为,一方面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群体的形成已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双刃剑.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呈现出的个体行为具有自组织性、快捷性、复杂性等特征.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教育管理应采用师生换位、心理咨询、网语说教、舆论引导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