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一群体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城市建设离不开他们,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他们。关心、关爱新生代农民工,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今日新语     
《今日浙江》2012,(2):7-7
更加尊重和关心农民工潇湘一新年伊始,温家宝总理特地来到湘潭九华杉山居民安置小区建设工地看望农民工,和大家谈心唠家常。温总理说,农民工对国家贡献很大,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是城市建设和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让农民工在城市真正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政府作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转变的关键主体,理应承担自身责任,健全法治保障体系、财政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助力农民工的市民化转换。  相似文献   

4.
第二代农民工向廉价劳动力说“不”,而对尊重与认可说“要”。最近出炉的《广东省第二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相比,更多的是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外出打工,因此.他们希望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愿望特别强烈,更希望被尊重和认可。去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正发生三大转变: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我们的政策取向,核心问题应该是如何给农民工以真正的城市市民待遇.更关切他们身上的权利链条。“尊重”必须有实质内容.审慎研究他们的权利保障.是政府应切实考虑的.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最早通过社会流动的途径来改变社会地位的新阶层.因此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党中央强调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然而.这一新的阶层毕竟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工人,他们具有自己显著的心理特征,阐明和揭示其心理特征对于党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维护进城就业农民工的利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2003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首次作出重要判断:“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农民工与产业工人的身份开始有着密切的联系。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在作关于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名额的说明时指出:“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在全国人大代表中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顺延至2008年初,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成功选举四川籍打工妹胡小燕为全国人大代表,由此全国人大代表中的首个农民工代表产生。农民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过程表明:农民工问题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农民工的政治利益诉求已经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也预示着人大代表的结构将会进行一定程度的革新。  相似文献   

7.
《政策瞭望》2023,(4):20-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城农民工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湖州市吴兴区聚焦产业工人所需与产改工作所能契合点,创新先行浙江首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三张清单”“三个放大”“三轮驱动”等三维发力,完善产业工人培育机制,着力缩小收入差距,让产业工人蓝领更具成色,拼好共同富裕“扩中”“提低”拼图的重要板块,为吴兴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内涵的重大历史性课题。要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农民工问题。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把农民工群体作为新一代产业工人来看待;解决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缺位问题对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具有战略地位。要充分认识中国农民工问题的长期性、历史性,搞好制度设计,为农民工或农民自身的发展创造制度环境。任何短期行为或“做秀”对于解决农民工问题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9.
佘志云  兰小玲 《前沿》2007,(6):183-184
我国有2亿左右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城市的社会管理领域存在许多损害农民工权益的制度性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产业工人和城市市民,已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不和谐音符,应抓住时机,改革和完善城市的社会管理制度,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城市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初探》一文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也相当紧要的问题。城市社会对农民工采取的是“经济接纳,社会拒入”的双重态度,使他们在劳动就业、社会福利、民主参与等方面的权益被极端忽视。问题的产生有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观念等诸多原因。刘家鑫先生呼吁,要切实加快社会改革的步伐,尽快完成“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为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我国特有的城乡发展进程和体制,农民工工作、生活在城市,户籍仍在农村,形成  相似文献   

12.
城事     
《公民导刊》2005,(2):4-4
最高法将建赖账人黑名单;拟将农民工转为城市产业工人;司法部建议减少死刑适用。  相似文献   

13.
捕风捉影     
《干部人事月报》2010,(4):54-54
近半“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定居城市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目前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有41.4%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自己更愿意定居在“目前工作的城市”,61.2%的农民工愿意定居在“家乡附近中小城市”,29.7%的农民工愿意回农村,愿意定居“乡镇”的占23.3%。  相似文献   

14.
周松 《人民政坛》2006,(4):F0002-F000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相当部分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城市,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严重影响了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他们在总体上仍处于“不体面”或“欠体面”的劳动状态中。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体现了让每个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价值目标,它既是尊重和保护劳动者人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正对待劳动者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性条件,也是经济发展方式顺利转型的必然要求。同时,农民工群体的新变化使得“实现体面劳动”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戴卫东 《人权》2008,(4):42-43
从20世纪80年代末“民工潮”以来,农民工规模越来越大,至今大约在12亿-15亿之间,占中国产业工人总数的60%左右。农民工为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农民工在诸多方面遭受歧视与排斥,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工伤事故率高、工资被拖欠等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公平、正义与共享成为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空间转变的过程。改革前高度“政治化”的社会空间随着改革的开展有所弱化,社会空间呈现“去政治化”的过程。然而城乡之间的制度与身份差异、发展起点与速度的差距又催生了社会空间的“再政治化”,这突出地表现在社会空间上农民工“漂移的社区”象征性地标记了农村与城市的界线以及农民工身份的“他性”,进而彰显了农民工群体与城市市民群体在生活空间的占有能力、占有机会以及占有数量上的不平等,因而折射出城乡结构的象征性界分。  相似文献   

18.
罗继红 《桂海论丛》2012,(5):121-124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和中国工业化的主力。他们的命运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未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否顺利进行。必须从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局出发,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诉求和面临的障碍,既立足当前,帮助他们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又着眼全局和长远,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创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有序融入城镇,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9.
《江西政报》2006,(5):19-24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论农民工思想观念现代化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让大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实现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转变 ,是城市化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艰巨任务 ,影响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改变农民工进城前和进城后的生活环境、生存状况 ,加强农村教育和城市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 ,是培育农民工现代化思想意识观念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