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建设繁荣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建设一个统一、繁荣、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梦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应该有自己的道路。中国文化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但是,融入世界又不等于丧失民族自我,而是要在世界文化中按照“三个代表”思想所提出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来创造中国先进的民族文化,也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现代化的前提首先是观念的现代化,即实现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的转换。作为自然经济与宗法制产物的传统观念整体上与它所赖以生长的宗法社会同质,具有前现代色彩。因此,从原生意义上说,传统观念至少无法直接产生现代化。以为传统可以直接成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3.
自近代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以来,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中国民族文化究竟要走向何方,一直是引人争议的重大理论课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由此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国民族文化现代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和环节。一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基本特征,三者共同构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大文明。其中,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主义社会将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既然如此,这也应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政治文明是一种文明,必须以一定的文明精神为基石。江泽民同志重新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一种提升了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历史上产生,在历史中发展,在不同的文化、文明里,在历史发…  相似文献   

6.
黄培 《理论月刊》2005,(8):10-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正是邓小平同志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强,使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一精辟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一、为什么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中…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一关于先进文化的定义和任务的表述,包含以下四层意思:其一,它是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而且必定要走向世界和走向未来。其二,它从新民主主义时期走过来,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三,确定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其四,任务是对人民的精神世界起积极作用。文化涵盖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的全部空间,是一个内容极其广…  相似文献   

9.
康俊英 《前沿》2001,(11):56-5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为自己制定的伟大历史任务 ,并把我们的奋斗目标规定为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据这一总的目标 ,党的十五大继续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对党的基本路线作了全面发挥 ,尤其是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 :“全党同志和全国上下要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要求 ,努力实现‘十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 ,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就是…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4,(6):95-95
石仲泉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撰文认为,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努力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追逐“中国梦”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历史。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都企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梦想。这是近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尽管他们对“中国梦”的定位标准、实现目标略有差异,强调重点有所不同,但要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保证,也必将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1、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总概括。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2、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德治和法治要双管齐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的几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 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党的十五大作出的一个理论创新,就是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个目标。这是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正像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说:“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揭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庄重宣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再一次设定的宏伟历史航标。改革的内核在于革故鼎新,本质在于自我革命。邓小平指出,“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党领导人民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第二次伟大革命,将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和革命,一样需要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4.
《人大研究》2013,(12):F0003-F0003
中国梦,百姓的小康梦。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辛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的50年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继往开来,带领全国人民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50年,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懈探索中从“必然”走向“自由”的 5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历史曾把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课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这就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根据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和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关头,对这两个重大历史课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从而奠定了我国近20年来历史走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下功夫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方向;要发展和谐文化,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思想基础;要实现文化和谐,确保社会主义和谐构建的文化要件。一江泽民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  相似文献   

17.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平飞在来稿中认为:无论是从中国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来看中国,“现代化”、“全球化”、“中国化”可谓是现代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三个时髦词。简要地说,当代的中国特色问题就体现在这三个“化”里。如果从一般的哲学抽象看问题,三个“化”本质上都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一个矛盾运动过程、一个整合创新过程、一个主体完善过程。说它们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因为它们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领域;说它们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为它们都是在人类改造自在世界创造文化世…  相似文献   

18.
刘海燕 《山西政报》2006,(17):40-40
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尺。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落脚点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艰巨任务,已摆在我们面前。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以来,方励之、王若望、刘宾雁等人,到处发表演说、文章,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美化资本主义,鼓吹“全盘西化”。方励之说,“从马克思、列宁到斯大林、毛泽东,这种正统的社会主义到现在这种结果是失败的。”王若望说,“关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问题,这恰恰是我们中国需要的,紧迫的需要。这是我分析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结论。”刘宾雁说,“七十年了,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能够象样的说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展示的,而且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这样一种国家,一种制度。”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否!我国一百多年来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是使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法  相似文献   

20.
《协商论坛》2007,(3):21-2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极其重要的论断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