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台声》2016,(1)
正目前,在台湾少数民族16个族群中,排湾人口数有12万人,排列第二,仅次于阿美。排湾分布于中央山脉的南端及东部海岸山脉的南端。拥有台湾少数民族少有的贵族制度,并以"巫术"出名。阶级制度排湾在比较上深具文化性,除了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能歌善舞外,在社会阶级上分为头目(mamazangilan)、贵族、勇士、平民四个阶级。贵族阶  相似文献   

2.
在上期的“大陆记者看台岛”里,大家跟随着笔者,发现了台湾卑南人的传奇,以下就让我们紧随笔者的脚步,去会会一位土生土长的台湾当代艺术家,亦是一位“流浪在山林”的排湾人。  相似文献   

3.
黄敏坚 《台声》2010,(2):24-25
在宝岛台湾的东海岸有一处被誉为"洄澜梦乡,莲花净土"的美丽地方,那就是花莲。那里居住着阿美、排湾、鲁凯、泰雅等七个台湾少数民族,其中的第一大族便是阿美人。1922年的春天,本文的主人公涂学琳(原名王正一)就出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8,(3)
正"人留千年是木乃伊,歌留千年则是诗乃伊。"在台湾少数民族排湾人的语言中,"诗乃伊"的意思是"一起大声歌唱"。音乐会"诗乃伊"将于4月1日在台北举行,台湾知名民谣歌手胡德夫将与他的部落朋友们一起唱出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共同情感。据介绍,本次音乐会上将特别演出以台湾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5.
孟莉  孙玲 《台声》2010,(9):49-50
8月10日至20日,应全国台联邀请,由来自排湾、泰雅、邹、鲁凯、阿美、赛夏、撇基莱雅、葛玛兰、布农等9个台湾少数民族部落的头目长老组成的大陆参访团,共计34人,在北京、云南两地进行参观访问。此次参访活动是继今年初全国台联成功举办“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后,又一次大规模地邀请台湾少数民族头目长老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6.
前一期的“大陆记者看台岛”带着大家去见了那么一位土生土长的台湾当代艺术家、亦是一位“流浪在山林”的排湾人—撤古流。这期本栏目就让我们继续跟随记者,夜宿阿里山邹人部落,体会那里一场特色又热闹的高山族喜宴—  相似文献   

7.
赵辉 《台声》2011,(10):66-68
走过历史悠久的嵩山少林,走过承载中华文明的黄河彼岸,走过沧桑厚重的龙门石窟,走过七朝古都开封的烟云过往,走过郑东新区的别样风情……9月8同至12日,受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邀请,由台湾“原住民文化经贸协会”理事长根志优率领的由邹、排湾、布农、  相似文献   

8.
张华  小江 《统一论坛》2015,(3):53-54
琼台兄弟情,两岸一家亲。少数民族交流是琼台交流合作的特色。据专家考证,海南黎族与台湾阿美、泰雅、布农、排湾等少数民族族群同属祖国大陆南部古百越族后裔。琼台少数民族族源相同、习俗相近、文化相似,近十多年来交流交往日趋频繁热络。2011年,国台办确定海南保亭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基地。2015年4月20日至25日,由知名人士简东明、郑天财分别带领的台湾屏东、花莲少数民族参  相似文献   

9.
一说起台湾的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高山族”。其实所谓“高山族”,并不是一个民族。早先台湾的土著民族大都生活在山地之上,因此,人们习惯于把他们笼统地称为“高山族”或“山地同胞”。因地区、语言的差异,其内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赛夏人和雅美人等之别。他们见证了宝岛这片土地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沿革。上期的“大陆记者看台岛”带着大家探访了台湾东部平原的“女人乌托邦”——阿美人部落,现在笔者将描绘台湾卑南人的传奇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你的家乡在娜鲁湾,我的家乡在娜鲁湾,从前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这是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在江苏交流期间唱的最多的一首歌。应江苏省台联的邀请,5月14日至20日,台湾"原住民议事联盟主席"、参访团团长根志优带领阿美、太鲁阁、排湾、鲁凯、布农、撒奇莱雅、邹、赛夏、泰雅等9个族群的长老和头目共30人,在江苏省台联会长邹  相似文献   

11.
图说宝岛     
《台声》2013,(9):8-13
屏东三地门排湾收获祭 8月14日,屏东县三地门乡举办观光收获祭。当日举行的传统祭典仪式中,全乡各部落排湾乡亲身着传统服饰参加年度盛事,祭典中不仅有传统勇士舞、歌谣比赛,还有多项传统技艺竞赛表演。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7)
正泰雅族群,即"Tayal",原意为"真人"或"勇敢的人"。属于南岛语族的一支,目前人口约有85604人。仅次于阿美族群及排湾族群,为台湾少数民族中的第三大族群,是典型的高山民族。泰雅族群分布于北部中央山脉两侧,东至花莲太鲁阁,西至东势,北到乌来,南迄南投县仁爱乡,是台湾少数民族中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族。泰雅族群织布技术发达,技巧繁复且花色精巧。其中以红色象征血液,具有生命力,可以避邪,故而泰雅人  相似文献   

13.
剑卓 《统一论坛》2006,(2):62-63
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办的“全国台联2006年台湾少数民年学生冬令营”于2006年2月8日日在吉林和北京举办。本次活动是台联成立以来首次专程举办台湾少族青年学生的冬令营活动,吸引了相关高校的120多名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前来参加,他们分属泰雅、阿美、排湾等12个部族,分别来自台湾大学、政治大学、辅仁大学等24所高校,其中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在为期8天的活动时间里,台湾少数民族青年学生饱览祖国北方万里雪飘的壮丽胜景,感受北京六朝古都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亲身体验祖国大陆少数民族同胞的风土人情,了解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和…  相似文献   

14.
高山族是我国台湾土著民族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在台湾本岛中部山地的泰雅人、赛夏人、邵人、曹人、布农人、鲁凯人、排湾人,台湾纵谷平原的阿美人、卑南人,以及台岛东南兰屿岛上的雅美人。本文主要根据本世纪初日本学者的调查资料和后来我国台湾学者的部份报告,就晚近以来依然广泛见于上述地区社会生活中的巫术行为作一番剖析。一、高山族巫术的思想原则巫术(magic)也是原始宗教的表现,它与以奉献和祈求为主要手段的祭仪(Ceremony)有所区别。如巫术不一定有组织性计划性,也没有循环周期,在更多的场合里,它不具有集体性等等。但是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3)
正布农族群,主要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上,人口总数约4万。仅次于阿美、排湾及泰雅等族群,系台湾少数民族第四大族群。人口幅度最大、伸展力最强。一般多分布于地势陡峭险峻的中央山脉两侧及玉山山脉之上,布农人过着山田烧垦的游耕农业方式,散居各处,没有头目制度,而是由各家族族长一起主持部落事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17)
<正>Google稍早宣布新增This is Home全球六大洲传统建筑影像内容,其中包含中国台湾地区排湾族群石板屋与达悟族群地下屋在内传统房屋,总计收录22个新街景,让全球使用者能以360度环景探索世界各地具有文化及自然特色的房屋,同时也让这些特殊建筑能透过数位科技永久保存。排湾族群石板屋,主要以石板与木头建造而成,展现了建筑与祖灵文化的结合。达悟族群的地下屋,用邻近地区取得的木材、稻草与鹅卵石打造。  相似文献   

17.
台湾原住民除已汉化消失的平埔族外,现由泰雅、布农、排湾、赛夏、曹族、鲁凯、卑南、阿美、雅美等9个族群组成,分布在13个县市、30个山地乡、25个平地原住民乡镇市区内,总面积近1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台总、面积的52.7%.根据最新人口统计.九族群总人口为35.4万余人,不及全台总人口的2%.台湾当局过去统称原住民为山地同胞(简  相似文献   

18.
日据时期的民族学调查,除日本民族学会派出的鸟居龙藏等学者、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外,还有地方团体如东台湾研究会,以及学校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主要代表人物有鸟居龙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佐山融吉等。鸟居龙藏被称为台湾人类学研究的先驱性角色。他先后4次到台湾进行民族学田野调查,首先提出"Yami(雅美)"为兰屿岛上居民的族称,并把摄影技术首次应用于田野调查。森丑之助是一位从田野调查进入民族学领域的学者,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学者的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分类法。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及后来的"蕃族课"或"蕃族调查会",在组织民族学田野调查和研究成果的成功出版方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建构了泰雅、赛夏、布农、邹、鲁凯、排湾、卑南、阿美和雅美9族历史。当然,日据时期民族学调查的根本目的,是为殖民统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节庆     
《台声》2005,(10)
Sun.Mon.Tue.Wed.1320226初五9初八十二15十四十九21二十小雪30廿九12三十14十三16十五28廿七27廿六十月 彝族十月年 彝族过去使用十月太阳历,形成了与历法相应的年俗。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过年时,先敬天祭祖,再到各家共饮“转转酒”,还有赛马、角力等活动。瑶族耍歌堂 又称“秋割节”。瑶族中的盘瑶和八排瑶最隆重的节日,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传说这天是瑶族祖神盘古王的生日,故先行祭祖仪式,后歌舞狂欢,燃起篝火,以庆丰收。丰收节台湾高山族排湾人的节日,多在农历十月粮食进仓后,择吉日进行。节日里,各个部落都举行盛会,在…  相似文献   

20.
熊子杰 《黄埔》2023,(5):91-94
<正>第十五章左宗棠精神永存台湾:未曾踏上台湾一步,他无时无刻不心系台湾左宗棠在世时未曾来过台湾,他也不曾担任台湾官职,但台湾的命运却是与他息息相关。若不是左宗棠,台湾人早沦为亡国奴;若不是左宗棠,台湾早期的建设及发展,也将成为南柯一梦;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台湾也可能不会建省,就算建省也不会如此早;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的眼光及推动,也没有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