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张亚 《小康》2006,(2):25-25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大部分人对饮食的要求已经由“吃饱”过渡到“吃好”,以保证身体的营养需求。不过,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著名营养学专家葛可佑教授在接受《小康》专访时指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与营养学的要求还相去甚远,政府应该通过立法、教育等方式保证国人的营养平衡。《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从温饱走向小康,中国人的消费标准由注重“吃饱、穿暖、够用、能住”变为注重“吃得好、穿得漂亮、用得方便、住得舒适”,消费心态由“将就”变为“讲究”,消费需求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从稳定到多变,从清晰到模糊。  相似文献   

3.
胃之后是心     
下个世纪,我最关心人们的心理健康。我们的生存状况,在这个世纪的后半叶,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今中国的很多地区,已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小康社会。 在温饱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生存的问题很突出──这就是今天晚上的饭吃什么?睡在哪里?明早若是天寒地冻,穿什么? 这些问题是严峻的,也是简单的。以前 的中国人,为这一问题思考了若干年,得 出了很多经验。但温饱解决之后的新问 题,是新世纪向我们提出的新挑战。 有了钱,却不知什么是幸福。有很多 衣服,却没有温暖的感觉。天天被酒肉朋 友包围,却异常的孤独。有很多性伴侣,…  相似文献   

4.
小康社会的第一个标志,就是饮食小康,吃什么,怎么吃,关系到民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命运。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否能吃饱?是否能吃得安全?是否能吃得健康?政府在吃的问题上管理得怎么样?《小康》将首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为你提供中国饮食小康指数。  相似文献   

5.
程衍方  潘益杰 《小康》2005,(2):51-51
小康社会的第一个标志.就是饮食小康,吃什么.怎么吃,关系到民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命运。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否能吃饱?是否能吃得安全?是否能吃得健康?政府在吃的问题上管理碍怎么样?《小康》将首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的你提供中国饮食小康指数。  相似文献   

6.
传承千年的"小康梦"中国人对小康生活并不陌生,在漫长而贫困的封建社会中,人们把生于小康之家、过上小康的日子当为幸事。但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生活小康只是梦想,因为连最基本的温饱水平都难以达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第一个大成就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产业化经营作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越来越被各行各业所运用。比如,科技产业化、体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等等。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农业产业化经营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必须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键环节和问题。第一,必须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扶贫攻坚、小康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扶贫攻坚的阶段性目标是解决温饱,即让贫困山区的广大农民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我省在这方面的进展情况是,截止去年底,已有27个县、367个乡、275.3万人解决了温饱…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当前农村正在进行的小康建设,是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向现代化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在共同富裕目标的指引下建设小康,是一个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5,(19)
<正>从参与"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填写的问卷中,不难看出国人对于缺少休闲时间的纠结与无奈,91.8%的受访者甚至表示,希望适当减少工作量,从而增加与家人、朋友一起休闲的时间。"保卫"休闲,时间是必需的!两年前,"中国综合小康指数"首度推出"国人年度感受"调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2013名中国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累"。不仅北京人、广东人普遍感觉  相似文献   

10.
泸水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宗教、贫困“五位”一体的农业县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泸水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泸水全面解决温饱逐步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要靠什么?靠的就是全县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站在泸水各项事业建设的前头,肩负起泸水可持续发展的使命,在泸水建设小康的进程中充分展示党的先进性。一、全面解决温饱逐步建设小康是全县人民的奋斗目标和共同夙愿泸水在历届县委政府的努力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农民人均收入从改革开放的61元增到现在的1074元,人均GDP由300多元增至3281元,…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保障》2014,(10):41-42
正国强民富,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正变为现实。65年,中国完成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巨大跨越,中国人民也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奔向全面小康的巨大转变。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增加到2013年的41908元,中国迈进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13亿人拥有医疗保险、8亿人拥有养老保险,中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移动电话用户全球第一、出境游市场全球最大、高铁里程全球最长,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辞海》中对该词汇的解释是,"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宏伟奋斗目标,从"解决温饱",到"更加宽裕";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和国家既定的战略目标。前些年,广西柳城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贫困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努力,使绝大部分的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有的已向小康标准迈进。但也必须看到,目前仍有2800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贫困户还有210户。究其原因,除自然条件制约外,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无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确保《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本世纪末不会落空。在实施扶贫攻坚战略过程中.必须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一、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在我国具有划时代意义。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承受能力,扎扎实实地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小康的概念一经提出,就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决定》明确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小康生活已成为现代化中心的一个特定概念。我们可以给小康概念下这样一个定义:小康是指人民生活处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从国际社会状…  相似文献   

15.
30年来.中国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GDP年增长达到了9%.人均超4千美元。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走向小康.贫困人口从当初的3亿多减少到两千多万。综合国力持续提高,但社会问题也同样凸显,贫富差距扩大、腐败现象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比较严重、社会信任面临严峻挑战.看病、住房.上学成了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许多中国人并不觉得多么幸福.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6.
宪法管饭吗     
或许因为历史上一直没有解决基本温饱问题,中国人特别在乎吃饭。以前见面打招呼不是问“你好”,而是“吃了吗”,现在许多事情也是在餐桌上摆平的。不过吃饭能和宪法扯上什么关系?宪法可是根本大法,管天管地管国家,还管得着小老百姓吃饭吗?两者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不仅有关系,关系还不小。一个国家的宪法落实得好不好,不但关系到饭吃得好不好,甚至还能决定有没有饭吃。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2,(11):34-35
你,幸福了吗?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终极目标,享受幸福是每一个人的神圣权利,创造幸福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要真正达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央视的追问得到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回复,这也激起了媒体及公众的冷嘲热讽。中国人的幸福观变了吗?中国人认为的幸福是什么?为此,由《小康》杂志连续第  相似文献   

18.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历程,一条非常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尊重和维护人的主体地位,在全社会激发出强烈的支持和投身改革开放的主人翁责任感,使改革开放成为权利彰显的主体自觉。二是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强调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向。三是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迈向全面小康的不断跨越过程中,体会到改革开放的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最新趋势中国未来经济孕育10大投资热点北京南洋林德投资顾问公司总裁温元凯教授日前在 WTO 与中国资本市场研讨会上说,文化、旅游、教育等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10大投资热点。温元凯说,如今中国老百姓的恩格尔系数已降到40%,中国人现在的消费结构可用六个字概括:吃、穿、用、住、行、玩。中国正在实现从温饱到小康到富裕的过程。随着中国“五一“、“十一“假日经济的兴起,以及中国人出国旅游渐成时尚,信息性服务越来越成为中国人的需要,伴之而来的毫无疑问的是旅游产业化以及广义服务性产业的兴起。随着中国私立教育渐成气候,社会对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渴求越来越强。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方向。如职业经理人的培  相似文献   

20.
资料选送     
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此,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胡必亮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从理论上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实际上就是现代化的概念。 他指出,从实践来看,江泽民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邓小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关于“小康”建设计划的继续与发展。 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的现代化道路大致应分三步走。目前,我国已经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转变的历史性任务。正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下,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