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人猿揖别,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并且永远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的活动,就是生产。生产——除人类自身的生产外,便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创造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产创造精神产品,以满足  相似文献   

2.
论精神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猿揖别 ,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并且永远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的活动 ,就是生产。生产———除人类自身的生产外 ,便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创造物质产品 ,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精神生产创造精神产品 ,以满足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要。创造物质产品的力量就是物质生产力 ,创造精神产品的力量就是精神生产力。然而 ,从人类漫长的全部生产实践活动中 ,概括出物质生产力范畴和精神生产力范畴 ,却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相当高度的发展作基础 ,一方面还要有高度的科学抽象思维能力为条件。因此 ,生产力这…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9卷第 3 72页 )人类改造自然 ,创造物质产品 ,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要的物质生产 ,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 ,是生产力不断改进 ,不断丰富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 ,促进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断充裕。科学技术反作用于社会主体 ,并通过社会主体的能动作用 ,变革生产关系 ,使之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进而完善上层建筑 ,使之适应经济基础不断改进的需要 …  相似文献   

4.
消费生态化,是探讨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顺应消费拉动生产的趋势,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注重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互补、强调责任消费、崇尚亲近和享受自然、推崇休闲生活丰富多彩,是消费生态化的重要特征.按照消费生态化要求协调人类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协调人类的物质生产力同自然界的物质生产力的关系,必须把调节人类生产需要、生产人口、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精神产品的四种生产能力作为基本手段,使人类的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建立在生态生产力的提高即人类的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界的物质生产力的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付茜茜 《理论月刊》2023,(5):105-115
智能技术在媒介文化生产领域的应用,不断重塑着媒介文化生产与传播形态,也给媒介消费文化带来新变,并体现着技术与文化之间的深刻关联。从文化理论、传播理论和技术哲学理论视角出发,探究智能媒介文化生产及其消费文化生成,可对智能媒介消费文化进行辩证省思。在技术的驱动下,智能媒介有着多元的文化生产潜能,智能媒介文化生产样态出现了多元与“伪自由”的悖论。基于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联,智能媒介语境下的消费文化创造着新的技术文化消费神话,能够实现高效的“符号互动”,并形成网络联动效应。然而,仍需警惕智能媒介文化生产及消费对人类心智与思维模式的负面影响,以及潜藏的工具理性与功利价值观对自由意志及反思能力的侵蚀等。总体而言,一方面应塑造整个社会对智能媒介文化生产与创造力的正面认知,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智能媒介文化消费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理性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精神文明是社会精神活动的积极成果,从哲学层次上对社会精神生产的质的规定性及其规律作科学探索,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有巨大意义的。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是人类物质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以外又一社会生产领域.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生产,也即社会的精神生产,不是与人类物质生产同步产生的,而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历史分工、特别是当出现专业脑力劳动时才产生的。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这个问题时所加的边注中指出的:“与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一个个新的质的变化接踵而至,这就是人类需要的变化。在物质丰富着这个世界的时候,人类有欲望而且也有能力和条件去追求文化、索取精神产品。人们的需要正由物质向精神转移。就是说,今天人们的消费日趋主观化,消费的是一种感受而已,人们不是为消费而消费,是为感受付钱。产生这些现象的真正动力,其实就在于人们自身的体验,对经历的体会,对人生的体悟。随着人们追求生活质量欲望的日益提高,人们体验型需求正汹涌而来,那就是时下兴起的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是大都市人重返大自然和新型消费理念引导下的前沿经济,它是  相似文献   

8.
就业,即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人们从事工作和劳动,是社会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创造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途径。没有就业,社会不可能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人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和基础。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相似文献   

9.
艺术媒介不但改变了艺术生产力,也改变了艺术生产关系,从而根本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艺术生产方式。艺术媒介分为口头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相应的,人类艺术的生产方式也可分为口头媒介生产方式、印刷媒介生产方式、电子媒介生产方式。"媒介工具论"对艺术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而"媒介本体论"对艺术前景则持悲观的态度,本文在马克思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不平衡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艺术发展的"适应论"。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以理性活动为其存在方式,人类才得以构成人类社会。因为人的活动是理性地的活动,所以,人们才创造着同时也希望着,希望着因而也创造着,由此人类社会历史不断生成着。因此人才觉得自己的存在是美好的。一定历史时代的希望的实现,历史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的精神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于是,人们觉得自己现存的存在比  相似文献   

11.
消费构成,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它反映着人民群众消费水平高低和消费范围的情况。因此,使广大群众明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消费构成的变化,是进行经济形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两个方面。与此相应,消费构成也有生产消费构成和个人消费构成两种。这里所说的消费构成,主要是指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的组合情况。  相似文献   

12.
对于消费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从哲学维度认为劳动异化和需要的异化最终导致了消费的异化,而消费异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物的无限占有,从而异化从"物"最终走向了"人"自身。他们从政治经济学维度认为,在资本运行过程中,生产为消费创造产品,消费为生产创造主体;分配是产品消费的前提,消费是实现分配的最终环节;交换是实现消费的媒介,消费是完成交换的目的,从而探讨了"生产-消费"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他们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维度充分肯定消费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反对以奢侈消费为主要形式的过度消费挥霍财物,浪费资源,认为适度消费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1 2 1世纪的消费将成为文化型消费。所谓文化型消费 ,是指在人们的全部消费生活支出中 ,文化消费支出占有较大的比重 ,成为主体。目前 ,西方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比例高达 5 5 % ,已经超过对物质产品的需求。这是由于文化消费弹性很大 ;同时 ,也是由于人类对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很大弹性的缘故。从长远来看 ,文化消费的比重 ,包括我们国家在内 ,所有国家都将超过 5 0 %。生活消费这种“文化化”趋势 ,由物质型向文化型转换 ,是必然的 ,是规律性的经济现象。这是由于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 ,收入的增加 ,精神文明的进步和文…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所需要的生产力可简称为生态生产力。正是工业文明对生产力的片面理解,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才使生态文明、生态生产力的提出成为必然。要回答什么是生态生产力,必须对生产力做广义理解。广义生产力包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力、人口生产力、社会关系生产力和精神产品生产力。生态生产力就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力和自然界生产生命的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和谐统一。人类可以在调整自己需求结构的同时,以生产人口、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精神产品这三种生产力为调控手段,发展生态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从艺术经济学的角度看,艺术欣赏(鉴赏)就是艺术消费.艺术消费是人类特有的以满足精神审美需要为目的,以艺术产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而艺术消费过程可以具体化为感受知觉过程、理解领悟过程、情感体验过程、想象超越过程和内化升华过程,各个过程对艺术消费主体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它们共同带给消费主体深浅不同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程度不同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史研究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它要从总体上来把握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就要涉及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在精神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它要在各门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更高的、宏观的角度,概括、抽象出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就决定了文化史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各门社会科学以至自然科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前一段时间,人们对斯大林生产关系的定义开展了讨论,有的否定,有的肯定,也有的抱持平之论。至今仍然意见分歧,莫衷一是。那么,对生产关系的定义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才正确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人类社会一般生产过程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大家知道,作为生产过程的物质要素有两个,即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和生产资料。此外,产品作为生产过程的结果以及下一个生产过程的条件,也可以算作一个物质要素。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有这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科书中,一直认为,只有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这种观点,其实是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我们认为非直接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从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著作来看,马克思不仅讲过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且讲过:第一、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会创造价值。例如,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论卜书中谈到服务劳动的时候就说过:“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象其它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  相似文献   

19.
略论消费力     
一、关于消费力的概念从经典作家的著作和手稿来看,消费力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消费力是消费者和消费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任何一种力,都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是一种数量关系。消费力也不例外。没有消费对象,消费者就无从消费,主体便不能存在;没有消费者这个主体,消费对象就成了自在之物,因而也失去了对象的意义。消费者是消费力依存的主体,消费对象则是表现消费力的客体或物质承担者。因此观察消费力,就要分析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林黄鹂 《公安教育》2004,(10):50-51
一、对公安院校学生创造力的认识(一)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具有普遍性的一种属性创造力是人通过自己的思维所获得的产品,而这种思维能力则是人类所共有的。简单地讲创造力实际上就是人们创造新产品的能力。这种新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种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每天所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