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城市化在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能源短缺以及就业、住宅、教育、医疗、市政基础设施供需不平衡等"城市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智慧城市"成为解决 "城市病"问题的可行途径。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科学地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在城市治理的体制框架下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最终实现城市的"智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群众》2020,(18)
正新型智慧城市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十三五"以来,党和国家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部署,要求把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作为抓手。"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也明确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先行动目标。江苏是国内智慧城市启动最早、进步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智慧城市试点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出并强调,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当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着急于求成、"信息孤岛"、"碎片化"、信息安全风险大、重建设轻运营、高素质管理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因此,要通过加强学习、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数据管理、强化内在动力机制等有效措施,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市价值链理论研究智慧城市的价值内涵,将其分为形态价值和功能价值两类,前者反映为全新城市形态的塑造,后者体现为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和升级、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应提出了完善和提升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即中国智慧城市战略规划与建设应遵循价值定位的全面性、差异化、阶段性原则,选取低风险的价值推进策略,制定全过程价值约束与跟踪方案,完整实现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上海将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所谓“智慧城市”,是指在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以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加高效、广泛地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互联化、感知化、智能化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正>智慧城市的关键在于主动驾驭先进信息和通讯技术在城市的广泛运用,借助新一代的感知(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云计算)、人工智能(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运行。在实践中,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全球智慧城市的推进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取向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的城市智慧治理一直走在前列。美国各大城市运用数据驱动决策与服务,构建在线参与平台、数字服务平台和政府资源中心,实现了城市问题的精准识别、城市状况的实时感知、违规行为的精准监管,并使市民能够及时掌握城市公共服务的相关信息,更方便地参与城市的公共治理,这为我国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探索城市治理的有效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推进城市运行和管理数字化,打造高水平智慧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有关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北京"十四五"规划和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对促进智慧城市整体协同发展,助推"两区"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夯实智慧城市发展产业基础。福州市依托城市大脑项目建设,整合数字城管、12345热线服务平台等资源,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试点,积极开展智慧交通、智慧警务、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生态、智慧商圈、智慧文旅、智慧教育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有效提升了智慧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当前,"智慧城市"作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席卷全球,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与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指导框架。本文回归城市演进本质,从城市发展角度剖析了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与愿景;考虑"城市主体"需求,设计了由城市基础要素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法律保障体系、评估体系等六大体系构成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总体框架;提出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实施建议,即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城市管理者的顶层推动,需要建立高效畅通的运行机制,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的日益短缺导致城市产生了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对城市进行治理、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智慧城市(smart city)"概念被许多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所使用.本文对目前有关"智慧城市"的研究文献做了...  相似文献   

12.
2009年,IBM发布了《智慧的城市》系列白皮书,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定义,即"可以充分利用所有今天可用的互联化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并优化优先资源使用情况的城市",核心目标包括提高市民与游客的生活质量,实现业务的增长发展,与发展城市经济,为此需要重点关注五个领域,即智慧的水资源管理、智慧的公共安  相似文献   

13.
现今,以"互联网+"为时代背景,智慧城市的内涵不断扩大。依托互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但是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相关的单位和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智慧城市的实际建设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  相似文献   

14.
《天津人大》2012,(7):2
云计算,用信息"装扮"城市,让城市悦动智慧的音符。卓朗云计算,实现城市信息化,用数据将城市的所有构成元素、资源连接起来,整座城市数据可侦测、可分析、可整合,并智能的作出响应,服务市民需求,辅助政府管理,给城市装上智慧的大脑。云中城市,各元素构成城市智能系统,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电网,智慧让城市美好。  相似文献   

15.
正内涵建设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包括推进数字民生服务、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推进数字信用建设、推进数字公共安全建设、推进数字文化建设等5方面的内容。在信息技术革命的驱动下,智慧城市已经走进了现实,因为"智慧",城市治理更为精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近几年来,生活在南宁的市民颇能深刻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给自身生活带来的点滴变化。10月11日上午9时,家住青秀凤岭北片区的曹大妈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熟练地点开"爱南宁App"里的"阳光物价"应用,对比一下各大菜市场肉类、蔬菜等的价格,然后约上小区里几位伙伴一同前往价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的思维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辨析智慧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等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其之间的联系入手,厘清了"智慧城市"中"智慧(smart)"的本义强调的是"灵敏、快速反应能力",进而阐释了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建设要领和易走入的误区;论述了智慧城市规划中信息化的"复杂性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论述了规划智慧城市的战略视角、思维方法和战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从理念、技术、标准等方面实现了对"城市安全"的全面提升,成为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新选择。在城市公交安全方面,面对城市公交暴力升级、冲突频发、犯因复杂、防范困难等问题,智慧城市为解决系列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既要眼光向内强质效,加快公交运营智能化,实现"智能公交"与"公交都市"战略的同步推进,大力推动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升级、安全防范设施的智能改造和便民服务系统的智能推广;又要共建共享寻合作,构建安全保障共同体,寻求"智能公交"与"智慧警务"的协同创新,促进二者在安防技术联网互通、安全数据实时共享和安全协同合作平台等方面的联合革新。  相似文献   

18.
甄峰 《群众》2014,(6):46-47
<正>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针对当前城镇化推进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城市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孤岛"困境,也将有利于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与居民的宜居宜业,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014年,中共中  相似文献   

19.
谢会丽 《今日浙江》2013,(11):36-37
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实施仅两年,至去年12月,上海就基本完成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各项目标任务。上海的做法为我省提供了有益借鉴。成效与全国其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相比,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五个率先"、"五个第一"的显著成效。"五个率先"主要表现在:第一,率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10)
2009年美国提出IBM智慧城市概念以来,世界各地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高潮。2013年江西省婺源县开始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婺源县按照"整合资源、注重应用、开放共享、确保安全"的思路有序推进智慧婺源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出现顶层规划设计仍需不断完善、商业模式仍然比较单一等问题,但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