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政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含了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各项权利,在人权体系里占居重要地位。妇女参政是实现男女地位平等的重要途径,是妇女解放程度的基本标志。当前,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女性提供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妇女参政呈良性发展势头。笔者试就妇女参政权的法律保障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浙江大学童芍素在"推进女性进入学校领导职位的进程"中认为,女性平等地参与教育领导与管理,对妇女教育的实际进程起到关键作用,也是妇女参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她指出,95年以来中国女性在教育领导中的地位稳步提高,其原因为:作为女领导基础的女教师比例逐年增加;教育界女性的平等权利意识、参政意识明显增强;干部部门培养使用校级女领导的观念在转变;干部部门关键岗位配备的女性管理者,为校级女领导的选拔、使用和培养做了大量富有实效的工作;校级女领导注重积累领导管理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发挥女性领导者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应以女性的社会地位来衡量。历史事实表明,妇女参政状况,是衡量整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尺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在法律上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参政权利。1954年中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了“妇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女干部以女性特有魅力,以不逊于男性的能力和实力,在机关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谱写着女性直接参政议政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为妇女参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共金华市委副书记沈立江社会主义制度赋予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特别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干部活跃在政坛和其它社会管理领域,体现了新中国妇女的主人翁地位,她们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关于妇女参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了许多促进妇女参政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妇女参政的理论认识、政策措施及实践经验的初步总结,充实妇女参政研究,并为现实的妇女参政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公众对妇女参政的认知分析了这种认知来源与传媒影响力的关系,指出,传媒对妇女参政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宣传女性优秀分子,为她们"脱颖而出"进入领导岗位创造条件的积极影响,也有"忽略"女领导干部的政绩和将扭曲了的女领导干部形象刻板化、类型化,对公众对妇女参政的认知产生消极影响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01,(2):44-45
应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等组织的邀请,全国妇联组织中央国家机关妇女干部考察团一行赴欧洲进行了考察。考察团拜访了瑞典全国工业和技术发展委员会、斯德哥尔摩市管理委员会性别平等办公室、乌普萨拉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国际民主妇联巴黎分部的知识妇女协会、荷兰国际妇女运动信息中心。考察团还参观了瑞典乌普萨拉市社区日托所和老年公寓,旁听了斯德哥尔摩市性别平等办公室举行的反对对妇女暴力活动新闻发布会,走访了知识女性家庭等。 促进男女平等 注重制定措施 近年来瑞典妇女参政比例得到大幅度提高,国会议员中女性占44%…  相似文献   

8.
西方妇女参政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参政通常是指妇女参与政治,也即参与国家和公众事务的管理。在近现代,西方妇女参政的情况比较典型,对西方妇女参政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和借鉴,不仅对于研究西方女权运动和女性文化,而且对于我国妇女参政意识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参政意识的萌芽与参政运动的兴起西方妇女的参政要求最早出现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当时,少数参加革命的资产阶级妇女成了世界女权运动的首倡者,她  相似文献   

9.
略论女性参政心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反差黄国清妇女参政是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妇女参政水平是妇女解放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崛起,不仅为广大妇女走上社会,经济上自立,事业上自强,开辟了宽广的道路,而且也为广大妇女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女参政十年回顾与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对于1995年至2005年的中国妇女参政进行回顾评估,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将十年妇女参政置于解放后的历史背景下,描述加强制定性别保障政策的意义和实践。第二,发现女性民主参与对我国公共政策推进的价值。第三,与国际社会妇女参政进行比较,与我国民主党派进行比较,分析这十年妇女参政停滞不前的状况和原因。第四,分析参政女性在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地位,认为导致女性政治参与更多表现出的是非权力的外围参与,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