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年妇女同样面临感染艾滋病风险,她们的感染人数在悄然增长。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对老年妇女的经济、健康、心理和晚年保障各方面产生严重后果。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她们还担负着照料和支持艾滋病子女的重要角色。在以往艾滋病的研究和行动中,公众、研究者和决策者都忽略了艾滋病对处于年龄和性别双重弱势地位的老年妇女的影响,妇女在艾滋病相关工作中很少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有必要了解艾滋病对老年妇女的影响并研究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无情还是绝望?到底是什么促使一个母亲遗弃她的骨肉? 今年一月,英国24岁的母亲凯瑟琳在葡萄牙遗弃了她三个月大的儿子查理这一事件在媒体上引发了一系列的谴责性的报道。公众对一个女人做出这样无情非自然的行为产生了强大的反感情绪。 大多数人仍然把遗弃婴儿看作是最终的背叛,这种犯罪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的贫穷街区就应该消失,尽管那个时代的弃婴行为仍然普遍存在。 但是今天,超过以往数量的母亲正在抛弃她们的子女。 根据记录记载,1946年,英国有37个婴儿被她们的母亲抛弃,而1997年被遗弃的婴儿上升到56个。新的调查显示年龄在25岁、已经有第一个孩子的母亲  相似文献   

3.
最为棘手的欠款纠纷案件在各色当事人中,有一拨是让我至今难忘的。这几个当事人是远郊区县一个鸡粪处理厂的员工,每次来所里都是七八个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的妇女。她们说话粗声大气,手上、脖子上能够戴首饰的地方都戴满了金戒指、粗链子。她们起诉的被告是她们所在单位鸡粪处理  相似文献   

4.
家庭的裂解全世界的家庭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单身母亲人数正在上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有不少这样的母亲。在澳大利亚90%的20岁以下生育子女的女性都是没有结婚的,78%的孩子没有父亲。虽然人们都认为少女早孕不是出于自愿或有意识的,但是有些少女却是故意怀孕的,她们愿意当母亲以获得成年人的地位和成就感。但是对很多少女来说,这个代价太大了。她们及其子女将长久处于贫困、缺少教育和生活技能的境地,因为她们没有任何准备履行一个成年人的基本义务。此外,他们很难找到工作,只能靠社会救助生活。在澳大利亚关于未婚母亲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妇女非政府组织各有特点。日本妇女非政府组织有47个之多,她们共同的目标是追求男女平等,维护妇女的权益。在国际上,则致力于反对战争、争取和平。但各自又有不同的任务,有的是为了谋求和平;有的是为妇女就业创造条件;有的是为妇女争取参政议政权;有的是为提高妇女的能力,即改变妇女自身和改变社会的能力;还有的是做消费者工作,维护妇女消费者权益。日本的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有  相似文献   

6.
说起留守妇女,许多人想到的词语大多数是家务繁重、健康透支、精神空虚等等词语。但是,在留守妇女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衣食无忧,生活富裕。那么,在这样一个在“家有保姆、出行有车”的物质条件下,“留守”生活又该是什么样的呢?于是,记者来到了福州仓山区的一个城郊村,在这里,大多数家境殷实的家庭,男人都在外打拼。  相似文献   

7.
当代妇女多数有与男人同样的工作,但她们又是家庭主妇,生活和教育子女的重担主要压在她们身上,所以这些中年妇女普遍感到疲惫、紧张和烦恼,甚至在教育儿女方面显得无力、无助和无望。其实,这是过重的责任感压在心上造成的失衡表现。美国心理学家艾兰指出:“让这些妈妈学会善待自己和自我精神松绑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熊海洋 《乡音》2012,(3):37-37
李桂兰是廊坊市安次区政协委员,今年43岁。自2002年担任安次区妇联副主席,10年来她带领妇联的姐妹们把妇联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她说:"让妇联成为妇女姐妹的温暖之家,妇联干部就是她们的娘家人。"当好妇女姐妹的娘家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千头万绪。李桂兰说,这就要多为姐妹们服务,尽一切力量保障她们的权益,使她们生活得有...  相似文献   

9.
<正>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多数“良民”会鄙视她们的行为。但是,她们存在着。不仅自古就有,并且还在全世界范围内生生不息。如此的存在能否套用哲人的话“存在着就是合理的”,我们尚且不敢妄下结论。只是记得有一位理论家曾经说过,“人不会无缘无故的坏,人变坏都是有理由的。”那么,对于这个被许多人认为是“坏人”的特殊群体来说,应该也是这样。这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女人们,是什么原因一步步堕入泥潭?对于她们,我们该持怎样的一种心态去看待?她们的存在暴露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社会又该怎样挽救她们?近十几年来,浙江社科院妇女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杨敬 《两岸关系》2002,(3):30-32
如今在东莞的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台湾妇女的身影,她们与当地居民已融合在一起。她们中间有的是随夫迁至东莞的优雅太太、温情妈咪,有的是单打独斗在生意场上的白领丽人。除了维护婚姻、相夫教子以外,她们还要支撑起自我发展的一片天地。恰逢“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本刊记者专门走访了其中的几位台湾妇女,透过她们在东莞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了解她们的心声,分享她们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多渠道扶贫收效显著广东省妇联在我省现有80万贫困人口中,大多数是妇女。为了帮助她们走出贫困,与全省人民同步奔小康,我们响应省委、省政府历次山区工作会议的号召,与政府扶贫计划井轨,采取了有群团特色的系列扶贫措施,层层兴办扶贫点,帮助贫困妇女脱贫,取得了...  相似文献   

12.
子木 《中国妇运》2010,(9):44-45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妇女工作特别是维权工作,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大量求助的妇女儿童,需要通过个案工作方法解决她们遇到的各种困境。从年龄段看,有女童、成人和老年女性;从求助内容看,更多是人身安全、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13.
刘宇 《中国妇运》2007,(12):38-40
10多年的妇女信访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责任和爱心是做好妇女信访的基础。来妇联求助的都是权益受损的弱势群体,她们有不幸,有委屈,还有怨气、怒气,我们不仅要甘做社  相似文献   

14.
<正>到过新疆的人都知道,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多又长,两只眼睛真漂亮。维吾尔族姑娘的美,和她们的辫子有着密切的关系。辫子是她们的发式,独特而又优美的发式为维吾尔族姑娘们增添许多姿色。维吾尔族姑娘自幼喜欢留长辫子,通常从3岁开始留发。上世纪50年代之前,未成年的维吾尔族姑娘,都梳有许多条小辫子,发辫一般为单数,因为单数被认为是吉祥的数字,最少要梳  相似文献   

15.
沈光年 《今日民族》2012,(11):25-25
维吾尔族妇女自古喜欢留长辫子,她们从3岁开始留发。据说,上世纪50年代之前,未成年的维吾尔族姑娘都梳有许多条小辫子,一般要梳成单数,最少要梳5条,最多梳到41条,因为单数被维吾尔族认为是吉祥的数字。辫子多梳起来特别费事,但梳辫子是维吾尔族姑娘们一种开心的活动。每隔十天半月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几个要好的姑娘  相似文献   

16.
聊吧小二:在国内某城市一项长期举办的约会活动上,"大女子"占了绝大多数,她们大多数年龄在30岁上下,条件优越,可就是遇不到合适的对象。原因很简单:强过他们的"大男人"大多数已经有了幸福的家庭,弱于她们的"小男人",大多数连接近她们的勇气都没有,即使有几个胆大的,她们也还是心有不甘;嫁给经济、社会地位不如自己的"小男人",心中总有一点说不出的委屈。但是,相处融洽的"大女子"和"小男人"也不在少数,他们的口号是"幸福的婚姻只关乎情感,与金钱社会地位无关"。大家对这种与通常认知有所违背的现象如何看待呢?  相似文献   

17.
牟宁 《中国妇运》2000,(4):16-17
贫瘠的土地上稀稀落落地长着几棵庄稼 ,在田里耕作的妇女一边哄着哭闹不休的孩子 ,一边劳动着。她们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不舍得多睡一会儿觉 ,不舍得多陪孩子玩一会儿 ,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这块土地 ,而吝啬的土地还给她们的仍然是贫困 ,再贫困。她们的脸上深深地刻着岁月的痕迹 ,生活的沉重已使得她们过早地衰老……这不是电视剧里的镜头 ,而是我国某些贫困地区的现状。在我国 ,农村妇女承担着农业劳动的70 % ,她们任劳任怨 ,辛勤耕作 ,渴望能通过劳动摆脱贫困 ,走向富裕 ,更渴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因为她们深切体会到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飞…  相似文献   

18.
最为棘手的欠款纠纷案件 在各色当事人中,有一拨是让我至今难忘的。这几个当事人是远郊区县一个鸡粪处理厂的员工,每次来所里都是七八个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的妇女。她们说话粗声大气,手上、脖子上能够戴首饰的地方都戴满了金戒指、粗链子。她们起诉的被告是她们所在单位鸡粪处理厂。鸡粪处理厂是个村办企业。员工都是本村社员,原本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厂长想要扩大生产规模,号召职工集资,  相似文献   

19.
刘斌 《今日山西》2004,(1):25-27
他(她)们如是说———马利亚著名摄影策展人,大展惟一女性策展人。2002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成功策展了“女人·摄影·女人———中国五位女摄影家摄影展”,2003年又策展了“她们眼中的世界———云贵农村少数民族妇女摄影展”一些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女人,一些还是文盲的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一些自我的价值体现还是多担几桶水和多生几个孩子的女人。偶然的一次机会,一些摄影者和社会学者的社会实验使她们接触到摄影。马利亚在平遥给了世界一个答案:摄影改变的不仅仅是增加一种技能。马利亚说:“她们从来没有到过离寨子50里以外的地方,到平遥,…  相似文献   

20.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是一代伟人提出的口号。然而,真正实现男女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平等恐怕还是近10多年的事。资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异军突起,全国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就有3000多万人,而妇女就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她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