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表现及特点◎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成因◎大学生作弊应对策略我们从流行于大学校园的关于考试作弊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的心态。诸如“考试不作弊的是傻蛋,作弊被逮住的是笨蛋,作弊逮不住的是精蛋”;“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  相似文献   

2.
设置“三种考场” 培养优良考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章记 《公安教育》2007,(2):52-53,56
<正>考试作弊古而有之。从隋朝建立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以来,考试作弊现象就屡禁不止,且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严重影响科举文官选拔制度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为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和教育家从“道德倡导”和“制度惩处”两个方面提出过许多对付考试作弊策略,但考试作弊还是  相似文献   

3.
探索标准化考场条件下的考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光 《前沿》2012,(7):136-139
标准化考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考场管理模式,它的诞生,既是高科技在考试领域的应用,又是考试管理面对疯狂舞弊的一种积极的选择。科考制度建立后,考试成绩和考生的切身利益挂钩了,考场舞弊现象也就产生了,并随着考试与功名利禄的紧密结合而恶性发展。群体作弊、有组织的作弊、利用高科技作弊呈现蔓延的趋势,越来越难以防范。怎样防范考生作弊,尤其是有组织的团体作弊、利用高科技作弊,成为现代考试管理者研究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尽管国家教委多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高等学校制止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尽管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考试纪律和监考守则,但我们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考试作弊作为学  相似文献   

5.
从学生、学校、社会、扩招四个层面对大学生作弊动因进行分析,提出提升考试作弊成本、深化教学改革、调整考试方式、提高师资素养、强化诚信教育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胡章记 《公安教育》2010,(2):70-73,F0004
考试作弊由来已久,屡禁不止,且手段不断花样翻新,近年来又出现了用高科技手段作弊,政府官员、老师、家长、学生联合作弊等现象,考试作弊已成为教育界的“顽症”,它严重践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影响了学校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妨碍了良好学风、考风和校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磊 《青年探索》2005,(2):50-53
该文以1994年以来发表在国内各种学术期刊上的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的112篇文章为研究对象,综述了近十年以来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研究的现状,并作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丽娜 《传承》2011,(8):58-59
考试是学校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进入高校的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及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丽娜 《传承》2011,(22):58-59
考试是学校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进入高校的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及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数据     
▲77.5%的人确认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教育频道对1840名公众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0.7%人经常考试时作弊,64.1%的人偶尔为之,10.1%的人坚决不会,5.1%的人从未作弊,但不保证以后不会。有92.5%的人经常见到他人  相似文献   

11.
吴婷婷 《公民导刊》2006,(12):36-37
“近几年来,考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个别地方甚至有由个体作弊向有预谋的群体性作弊发展的趋势。”11月21日,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在向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作《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草案)》的说明中提出,“考试作弊践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违背了诚信做人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丽霞 《前沿》2006,(8):55-57
考试是考查学习者的学习绩效,督促学习者深入学习和钻研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社会、学校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学习中的偏见与误解,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这对社会和学生本人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本文试图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杜绝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 大学生考试作弊越来越具普遍现象。不管是象南开大学、复旦大学这样的知名学府,还是一般的专科学校,都不得不为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大感不妙。痛心疾首,更有些无可奈何。就在复旦大学三令五申“凡考试作弊者均以勒令退学处理”后,仍有六名考生以身试法。 (二) 国家教委每年明令再三,而大学生作弊现象未见多大的收敛。连续七年,针对学校与社会相长的考试舞弊风,国家教委要么发传真,要么电话会,下指示,打招呼,下决心,希望各高校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正考风,严加管理,可考试作弊仍然屡禁不止,境况堪忧。  相似文献   

14.
动作     
《中国人大》2012,(8):5-5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决定》。与2004年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相比,本次修订共涉及15处内容。其中,首次将加分资格造假认定为作弊行为,并将团伙作弊纳入处罚范畴、根据作弊手段的新变化作出修订。  相似文献   

15.
陈钦勇 《前沿》2011,(11):146-149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本文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视角,对当前社会考试舞弊的现状进行透视与分析并提出了治理策略,即发挥替代强化作用,严格考试管理,使参考者“不敢”作弊;提高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学习效果,使参考者“不必”作弊;培养自我调节能力,激发自律意识,使参考者“不屑”作弊。从而使参考者从他律走向自律,促进当前社会考试风气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6.
愈演愈烈的考试作弊行为严重扰乱了考试的稳定运行,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和国民对于国家考试制度的合理预期,诚实信用原则和社会风气受到了严重挫伤。鉴于其法益侵害的严重性,有必要动用刑法进行适时介入和适当干预。故而《刑法修正案(九)》设置单独的罪名对"组织考生作弊"、"替考"等频发的严重作弊行为予以规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但法律的生命在于适用,要想真正实现既定的目标,切实有效地解决作弊行为泛滥的现状,还需要依赖于司法实践中对规则的合理解释和有效适用。  相似文献   

17.
都说春耕秋收,每年春季的公务员考试更是大家为个人事业前途全心投入、积极播种的大好时机。本来这一切都无可厚非,但是据国家公务员局透露,今年查处公务员考试作弊人数近千人,为近年来最高纪录;甚至出现了515人集团作弊的惊人现象。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视野中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象牙塔本是人们心中的神圣殿堂。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考试作弊之风在高等学府里逐渐蔓延。目前大学生作弊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技艺之高超令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9.
备课卡片     
科目公民自尊自重求实求是北京市一中在198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搞取消监考的试验,把考试作为培养学生人格尊严的教育。学校领导和老师反复动员,讲明考试的意义和作弊的危害,强调指出:这次考试不仅是学科的考试,而且是人格的考试,问心无愧的59分比抄来的95分要宝贵得多……。很受学生欢迎,大家纷纷保证不作弊。11月9日第一场考试开始了,没有老师监考。考场格外安静,只听见学生伏案疾书的沙沙  相似文献   

20.
透视考试腐败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其他腐败之风一样,考试腐败现象亦屡禁不止,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作弊手段已从夹带课本纸条发展到利用呼机手机等高科技通信工具;其违纪犯罪规模也已从个人作弊犯罪扩展到有组织的集体舞弊;其涉及范围从一般高考、成人高考蔓延到技术职称、岗位资格、国家公务员录取等项考试领域,甚至在军队里也发现考试弄虚作假、考场违规作弊、凭借假文凭招摇撞骗的丑陋现象。据高教部官员估计,目前国内大约有50万至60万持假文凭者。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考试腐败现象着实让人愤慨和忧虑在不久前结束的2001年中山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中,广东某省级金融机构一名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