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娜 《传承》2011,(8):58-59
考试是学校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进入高校的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及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丽娜 《传承》2011,(22):58-59
考试是学校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进入高校的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及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来,面对取消学位、开除学籍这样的校规“极刑”,不少作弊大学生将母校告上法庭,竟然有不少胜诉。校纪遭遇法律尴尬,处罚作弊竟成了校方的“紧箍咒”,不少高校深感为难:处罚轻了,起不到警示效果;处罚重了,又涉嫌“违法”,高校惩治作弊真的“黔驴技穷”了吗?不久前,北京传媒大学对7名在英语四、六级考试或期末考试中作弊的同学做出了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决定,一时间引起媒介的关注,也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论。"笔者看来,法院之所以判大学生胜诉,是从保护公民的教育权角度,其用意当然是好的。但是,却给一些学生,甚至社会造成一种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 大学生考试作弊越来越具普遍现象。不管是象南开大学、复旦大学这样的知名学府,还是一般的专科学校,都不得不为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大感不妙。痛心疾首,更有些无可奈何。就在复旦大学三令五申“凡考试作弊者均以勒令退学处理”后,仍有六名考生以身试法。 (二) 国家教委每年明令再三,而大学生作弊现象未见多大的收敛。连续七年,针对学校与社会相长的考试舞弊风,国家教委要么发传真,要么电话会,下指示,打招呼,下决心,希望各高校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正考风,严加管理,可考试作弊仍然屡禁不止,境况堪忧。  相似文献   

5.
设置“三种考场” 培养优良考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章记 《公安教育》2007,(2):52-53,56
<正>考试作弊古而有之。从隋朝建立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以来,考试作弊现象就屡禁不止,且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严重影响科举文官选拔制度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为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和教育家从“道德倡导”和“制度惩处”两个方面提出过许多对付考试作弊策略,但考试作弊还是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磊 《青年探索》2005,(2):50-53
该文以1994年以来发表在国内各种学术期刊上的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的112篇文章为研究对象,综述了近十年以来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研究的现状,并作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择业观理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大学生择业观的结构◎大学生择业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作用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它既是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表达。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可以从六个方面加以把握:从主体来看,大学生择业观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不仅指毕业班的学生,还包括所有非毕业班的大学生。从形成过程来看,大学生择业观的形…  相似文献   

8.
尽管国家教委多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高等学校制止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尽管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考试纪律和监考守则,但我们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考试作弊作为学  相似文献   

9.
从学生、学校、社会、扩招四个层面对大学生作弊动因进行分析,提出提升考试作弊成本、深化教学改革、调整考试方式、提高师资素养、强化诚信教育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高科技作弊问题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判断抽样与滚雪球抽样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法对大学生高科技作弊问题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发现:1.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作弊的大学生亚文化群体有着相对清晰的区隔标识;2.大型考试中的高科技作弊突破了行为、道德失范的界限,引发更为强烈的机会不公感;3.内嵌于大学生群体之中因利益、关系和人情而纠结在一起的公开而隐秘的关系网络以其相当程度的参与、理解和纵容,在有意无意中为大学生高科技作弊完成了最后的助跑.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视野中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象牙塔本是人们心中的神圣殿堂。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考试作弊之风在高等学府里逐渐蔓延。目前大学生作弊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技艺之高超令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丽霞 《前沿》2006,(8):55-57
考试是考查学习者的学习绩效,督促学习者深入学习和钻研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社会、学校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学习中的偏见与误解,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这对社会和学生本人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本文试图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杜绝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备课卡片     
科目公民自尊自重求实求是北京市一中在198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搞取消监考的试验,把考试作为培养学生人格尊严的教育。学校领导和老师反复动员,讲明考试的意义和作弊的危害,强调指出:这次考试不仅是学科的考试,而且是人格的考试,问心无愧的59分比抄来的95分要宝贵得多……。很受学生欢迎,大家纷纷保证不作弊。11月9日第一场考试开始了,没有老师监考。考场格外安静,只听见学生伏案疾书的沙沙  相似文献   

14.
胡章记 《公安教育》2010,(2):70-73,F0004
考试作弊由来已久,屡禁不止,且手段不断花样翻新,近年来又出现了用高科技手段作弊,政府官员、老师、家长、学生联合作弊等现象,考试作弊已成为教育界的“顽症”,它严重践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影响了学校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妨碍了良好学风、考风和校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吴婷婷 《公民导刊》2006,(12):36-37
“近几年来,考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个别地方甚至有由个体作弊向有预谋的群体性作弊发展的趋势。”11月21日,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在向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作《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草案)》的说明中提出,“考试作弊践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违背了诚信做人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6.
印晓慧  陈敏 《传承》2012,(4):50-51
考试是高校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考试作弊的出现对考试的公平性及真实性构成极大挑战,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培养。通过对影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进行梳理,提出预防和减少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件真事。一位成绩不好的男生,期中考试前无意中得到一张别的学校已考过的试卷,把答案全背了下来。如果以他的真实水平,只能考50多分,结果却考了96分,是班级第一名。所有人都怀疑他作弊,只有老师表扬了他并鼓励他,说他进步快,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高智能犯罪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高智能犯罪的类型与特点◎大学生高智能犯罪的原因分析◎大学生高智能犯罪的预防和控制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人们在越来越多地享受高科技给社会带来财富和好处的同时,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高智能犯罪活动也越来越多,令人深思的是大学生高智能犯罪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是社会中优秀的群体,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中,那些利用高科技犯罪的大学生更是“高材生”、“拔尖人才”。如此“优秀”的人才不为社会做贡献,而去犯罪,实在令人痛惜!所谓高智能犯罪,是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尖端生物技术或其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机会:内涵的回归与就业准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两种理解及内涵的回归◎大学生就业准备的内容和要求◎大学生职业规划按照流行的说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了“大众教育”阶段。自1990年以来,除了1994年的招生人数略有减少之外,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人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大学生的数量一日千里,2003年的招生人数已经比1990年增加了6倍。但是,在招生人数增加的同时,大学生就业的难题随之产生。正因为如此,就业机会成为当前大学生和就业指导部门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就业指导部门在对就业机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浅析青年人才成长的心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人才的相关概念◎青年人才成长的心理环境的内涵和类型◎研究青年人才成长的心理环境的意义◎非良性环境对青年人才成长的心理环境的影响◎创设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心理环境青年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肩负着祖国的未来。由于青年人才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容易受到所处心理环境的影响,构成了人才链上的特殊环节,因此教育、培养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才资源的建设和利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不断的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