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势,是事物运动的一种状态和趋向。统战干部要善于运势,主要是指要认真研究一个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或其它社会情势对统战领域和成员的影响,认识形势,把握形势,谋势而动,乘势而上,因势利导,从而更加主动地开展工作。度势———全面观察,正确把握各级统战干部必须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全面观察,认真研究,正确把握。一是做到政治旗帜鲜明。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形势下看得清、站得稳、行得正、把得住,才会有“主心骨”,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二是做…  相似文献   

2.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的贡献欧炯明艾思奇同志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是艾思奇同志哲学活动和哲学贡献的一个突出方面。在中国现...  相似文献   

3.
赵雪梅 《前沿》2008,(7):163-166
老子的“大巧若拙”一方面强调的是朴素自然的美,另一方面提倡生命原初的自在澄明,祛除机心和伪饰。同时,它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涉及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工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老子是斥人工而尚自然的。这种“拙”的生存哲学,影响了中国关于生命颐养的思考,在文明高度技术化、经济化的今天,建立在生态伦理基础之上的生态美学的愈演愈热之势,从追求天人合一和诗意栖居的目的论角度证明了它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化"与"政治化"是学术界对多族群国家族群问题治理路径的一种学理分类,而"势差化"治理路径则是为弥补两者的不足而进行的有益探索。通过对"文化化"治理路径的逻辑起点、以族群身份为基础的优惠政策以及"势差化"治理路径的哲学基础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势差化"路径难以独立存在。在"文化化"路径与"政治化"路径之间存在一个兼具两者特质的政策选项集合。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大题目,现就最主要之点,谈四个问题。一、学派盛衰的历史总结中国古代哲学是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中的一个。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对它加以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哲学资源能否在当代及未来的中国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创造性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古文化形式包裹下的精神义理的合理诠释。这种诠释得以进行的一个前提,就是通过对中国哲学发展史的考察,获得关于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基本理解,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内在的精神义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是心理与文化的辨证法。以此来诠释中国古代哲学,有利于对中国古代哲学作出整体性的理解和内在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如何科学认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解释学命题。这一命题涉及这样几个理论性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发展。这几个理论性问题是一个逻辑整体,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则、路向、理论前提和当代意义等,属于前提性问题。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前提性问题,无疑对我们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和规律,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新的课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语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前基本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第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还有无必要?第二,如果有必要,那么在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前一个问题诉诸于两个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性”理论的关系;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后一个问题诉诸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探索,即:在世界视阈、解释学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立场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走向当前的中国现代化实践。  相似文献   

9.
主体际哲学是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它是对近代以来开启的以理性为支撑的主体性哲学的一次颠覆,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它又是对人的主体性的一次营救。它的目的是避免人的主体性因独断性而陷落,避免不同的个体在主体性争夺中走向耗散。不同的主体际哲学虽然有不同的论证视角,但其宗旨都是为了追求人的共同性、共生性、共在性。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对人类社会生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发挥指导作用,并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使之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走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这是当代中国哲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  相似文献   

11.
<正>公安政治工作是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正确履行职责的根本保证。多年以来,随着公安政治工作的实践不断发展、理论不断丰富,充分体现了公安政治工作的丰硕成果和巨大成就,但也使一些同志产生认识上的混淆,影响了公安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本文拟借用中国传统哲学概念"道、法、术、势"对公安政治工作进行粗浅性分析。一、唯道是从:公安政治工作的基本定位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是宇  相似文献   

12.
曹智频 《求索》2010,(3):103-105
传播哲学的研究是在传播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西方早期阶段的传播哲学研究处于哲学视角下的观照,世纪之交才开始走向传播哲学的本体回归研究。中国的传播哲学研究是一个新世纪话题,基于对西方研究路径的比照,已逐步形成中国的传播哲学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哲学译介的历史概况,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处境给予了简单梳理,对其所面临的困境给出了自己的解读,认为虔诚、稳健地致力于哲学文本积淀,提出并解答中国自己的哲学问题必将是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高武 《前进》2014,(3):46-47,53
<正>面对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凸显的矛盾和问题,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为、顺势而动",这对每个宣传干部都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对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沉着应对。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各国都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社会转型时期。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是社会结构转型产生的结构性矛盾和结构性张力,导致社会各阶层成员利益增进不能保持一个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是成熟于过去的未来哲学。中国哲学始终保持着与人生存在的直接内在的相关性。正因为此,使中国哲学具有了多方面的合理性的优越性。中国哲学的生存论立场,是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之所以可能的一个合理的立场;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及建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具有明证性的合理性;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保证了中国哲学统一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及无限的发展可能性的空间。这些合理性的优越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中国哲学也有其自身的弱点,中国古代哲学短于语言逻辑分析的操作平台的自觉建构。对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会给中国哲学带来革命性变革。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成熟于未来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6.
《理论月刊》2007,(9):F0004-F0004
2007年6月25日,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开幕。来自美、德、英、日、韩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海内外专家济济一堂,共同研讨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的对话。国际中国哲学大会是国际中国哲学研究界的最高学术会议,由国际中国哲学会领衔主办,每两年举行一次。目的是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对话与思想碰撞的平台,从而提升国际中国哲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促进中国哲学进一步走向世界以及世界各国哲学进一步走向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该认为,“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已被替换为先秦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而中国先秦哲学之合法性构成问题,往往是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和标准的。实际上,不存在一个千古不变的“中国哲学”,当然也不存在一个千古不变的西方哲学。哲学到底是不是科学,一度成了严重的问题,这可看做是西方哲学的合法性焦虑。但是,西方哲学的这种合法性焦虑却产生出肯定的结果,产生出存在主义哲学、生命哲学、语言哲学、现象学、科学哲学等纷繁多样的哲学流派。因此中国哲学之合法性问题乃是一伪问题,真正应该提出的问题是中国现在如何建立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8.
叶德跃 《求索》2013,(9):117-119
近代西学东渐,西方哲学思想的引进对中国近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启蒙和变革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学术并无哲学之名,只有经学、子学、道学、理学、心学诸说。“哲学”一词,系日本学者西周引入。中西哲学之间的学术通约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哲学研究的过程。但今人往往以渗透着西方中心主义情结的黑格尔哲学标准来剪裁中国哲学,故引发“中国有无哲学”之争。争论中国有无“哲学”之“名”并无意义,关键在于中国有无“哲学”之“实”。未来的哲学将是文化哲学的崛起.从传统形而上学到“拒斥形而上学”再到“人类形而上学”。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哲学要现代化在哲学界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口号,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论及。因此,对后一个问题作一番历史的和现实的考察,是很有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对易学作哲学的探讨,完全可以将它当作现代哲学的活的问题来加以理解,当作当代哲学问题构成的一部分来阐释。中国哲学中的《周易》中国哲学系统或传统,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构成,而是由许多并存的系统以及原生和次生的传统所构成的。易学哲学就是构成中国哲学系统和传统的一个有机的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