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做了较大的改动,“入户盗窃”就是其中一种新增的行为类型,这使得原有法益保护产生了新的变化,需要从法益保护角度对“入户盗窃”中的“户”进行定性,并对这种新的入罪行为进行分析及确定“入户盗窃’’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进行了修改,新增入户盗窃行为以盗窃罪论处,且对入户盗窃没有数额和情节的规定。那么是否入户盗窃行为就没有数额和情节的限制了,只要是入户盗窃都一律按盗窃罪论处呢?文章从一个典型案例入手来探讨入户盗窃是否需要数额和情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实践中的案例出发,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阐述了刑法中"入户盗窃"之"户"的认定标准,认为应当以"户"的"私"属性为出发点,结合"私"与"公"的"临界点"对于具体案件中的"户"在案发时是否达到"入户盗窃"的之"户"的要求做动态的判定。  相似文献   

4.
传统上认定盗窃既未遂的观点存在共性缺陷,引入行为过程的概念能够克服之。行为过程是一个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科学的盗窃既未遂认定标准也应主客观相结合,同时围绕犯罪行为人的行为过程来设计。其认定标准有二:一是行为人的主观计划是否实现;二是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是否对受保护的法益造成损害,即是否实际控制被盗财物。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三种新的盗窃行为类型,使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相对趋向于具体化。入户盗窃,是指非法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窃取他人财物;携带凶器盗窃,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或其他器械进行盗窃的行为;扒窃是指行为人在公共场所盗窃别人随身的财物。对三种新类型盗窃行为方式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盗窃罪的实质和预防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6.
盗窃罪中的数额因素决定着盗窃罪成立与否,同时对于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也有影响,但是不同类型的盗窃案件中,数额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分析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不但要考察盗窃行为本身的既遂与否,还要考察盗窃的数额是否达到法定要求。在认定盗窃罪的成立及形态时应该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并在坚持结果无价值的立场上评价认识错误情形下的盗窃行为。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264条规定多次盗窃,构成盗窃罪。但是如何认定多次盗窃,在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争议颇大。多次盗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多次盗窃中的每次行为形态的认定、"多次"的认定以及每次盗窃行为要不要求行为人实施的盗窃行为与取得财物数额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准确界定多次盗窃行为,有助于司法机关正确认定多次盗窃型的盗窃罪,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入户盗窃的危害性始终未被重视,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户内财产价值日益增高,同时,入户盗窃后被户主发现后转化为暴力型犯罪的情况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户内住宅安宁的权利渴望越来越大。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入户盗窃正式以"零数额限制的身份"纳入盗窃罪的入罪标准。但由此对于该情形的司法实践争议也逐渐浮现。从立法背景和司法实践等角度,分析入户盗窃型盗窃罪,是解决争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认定盗窃罪的既遂未遂,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判断。其中,实施盗窃的场所、时间、盗窃的对象、盗窃主体的身份、盗窃行为的手段等都可能影响到既遂未遂的标准划分。同时,对于"数额较大",应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只有行为人主观上企图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客观上可能造成公私财物损失数额较大时,才构成盗窃未遂。  相似文献   

10.
法博士 《人民公安》2008,(21):55-55
法博士: 甲(14岁)、乙(15岁)两人入户盗窃2000元后被主人发现.后甲乙两人将主人打成重伤后逃跑.请问:甲乙两人是否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相似文献   

11.
在预防入室盗窃犯罪中,德国“从了解犯罪人入手”的基础性实证研究方法、英国的情景预防措施研究非常有特色。这些特色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制定犯罪预防措施时,要重视基础研究,要拓宽获取参考信息的渠道;要培养预防犯罪的专家型民警,指导公众预防犯罪;情境预防的理念应当运用到日常的防范措施中;应当建立预防犯罪的决策机构。  相似文献   

12.
楼房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和现场勘查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房入室盗窃案件呈逐年上升之势,已成为城市严重治安问题之一。楼房入室盗窃案件的侵害目标具体,时机选择比较固定,作案手段具有特殊性和习惯性,多为团伙流窜作案,现场容易被破坏。深入分析楼房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掌握此类案件的现场勘查技巧,提高现场勘查质量,是快速破获此类案件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安全稳定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保证。而入室盗窃案件的高发、多发,严重扰乱校园治安秩序,侵害师生利益,威胁校园稳定。我们应认真分析其特点、原因并制定对策,坚决打击并有效遏制此类案件的频繁发生,维护校园的稳定和安全,还广大师生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4.
办公楼盗窃案件具有预谋周密、侵害目标相对稳定以及顺线作案等特点 ,侦查工作中要细致勘查现场 ,科学地串并案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楼房)拔地而起,成为城镇居民理想的居住场地。与此同时,攀爬阳台入室盗窃案件也随之增多。该类案件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而且还极有可能转化为抢劫杀人等恶性案件。深入分析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明确此类案件的现场勘查重点、提高现场勘查质量,有利于提高破获该类案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行政公益诉讼何去何从,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近年来。围绕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可谓是观点纷呈。热吹捧者有之,冷思考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为了使得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是黄学贤教授主持的司法部项目《行政公益诉讼研究》(06SFB5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由于是笔谈,课题组成员(黄学贤教授的两个研究生:陈峰、廖振权)观点不强求一致,其宗旨是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孔之见。本刊将分上、下两部分对其予以摘登。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行政公益诉讼何去何从,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近年来,围绕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可谓是观点纷呈。热吹捧者有之,冷思考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为了使得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是黄学贤教授主持的司法部项目《行政公益诉讼研究》(06SFB5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由于是笔谈,课题组成员(黄学贤教授的两个研究生:陈峰、廖振权)观点不强求一致,其宗旨是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孔之见。本刊将分上、下两部分对其予以摘登。  相似文献   

18.
行政公益诉讼发展到今天.在全球基本已形成两种典型的模式,即英美法系模式和大陆法系模式。两大行政公益诉讼模式很难说孰优孰劣.他们都是从自己的法律制度中演化出来的新型诉讼,对传统的行政诉讼制度构成一定的挑战。尽管各国(地区)行政公益诉讼的表现形式和称谓不尽一致,但却有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9.
如何激励私人积极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已成为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程雨燕 《桂海论丛》2005,21(1):92-94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公布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村民自治开始进入法律依据明确、制度配套相对完善的稳步运行阶段。但我们在认识到该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较为公允的立法评价,并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文章从处理好六对关系入手,从保障村委会成员的合法合理当选;村委会科学民主决策;权利救济渠道的畅通三个方面,透过实体和程序两个视角对该法提出了若干立法修改与补充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