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儒学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当前,儒学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大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沃土之中。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交融,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对儒学文化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钟华 《人民论坛》2011,(11):184-185
儒学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当前,儒学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大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沃土之中。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交融,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对儒学文化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相似文献   

5.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从宣传推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着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8.
陈剑 《人民论坛》2012,(5):18-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是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由此可见,党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并将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如下概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内容缺一不可,但各自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这里主要讲讲灵魂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所提出的亟待解决的时代性课题。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力、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实现。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需求来源于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这两个方面。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坚持制度性、普遍性、民族性、崇高性、方向性的基础上,注意其思想内涵、价值认同、中国特色和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2.
李云馨 《青年论坛》2008,3(3):10-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决定的,也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要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而不是搞清一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才能在最终目标上达成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和谐和共识。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历史使命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教育团员青年,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要支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4.
刘艳 《桂海论丛》2010,26(1):25-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民族信仰重塑具有同构性和同步性,崇高的民族信仰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髓能为民族信仰重塑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导向。当前社会变迁,信仰体系的嬗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信仰的错位和缺失,严重削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应在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民族信仰重塑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层面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统摄和支配着其他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文化健康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来导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和灵魂。文化健康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指路,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和精髓,同时文化健康发展也需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支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文化健康发展,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于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论纲(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仁富 《桂海论丛》2008,24(3):9-12
文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为视角。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涵义、基本特征、必要性、功能、可行性、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对新时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文章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育教学,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育教学,凝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育教学,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教育教学,形成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为最高价值,凸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把握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现实意义,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熊琴 《桂海论丛》2011,27(1):23-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经济维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以人为本,指导经济和谐;在政治维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民主法治,指导政治和谐;在文化维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和谐共生,指导文化和谐;在社会维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公平正义,指导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为视角,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涵义、基本特征、必要性、功能、可行性、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新时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