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传承》2016,(6)
马克思文化安全思想具有深刻内涵,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全球文化"求同存异"是文化安全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话语权弱化、内容受挑战、环境遭危机等,对此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创新文化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华人移民与国家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威胁论与华人威胁论互为牵扯,困扰着华人与中国及其住在国的国家关系。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以及海外大陆新移民人数的逐渐增多,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焦虑和对大陆新移民的担忧也在逐浪上升,表现在大陆新移民与中国—澳大利亚关系方面的,则是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人士和媒体舆论有关中国和大陆新移民关系的不恰当联想。那么,在当前国际背景中,如何客观公正地看待大陆新移民与中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如何理性辩证地评价大陆新移民之于住在国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因素,需要厘清移民与住在国国家安全的真实涵义,即所谓的"国家安全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抑或虚拟想象的?本文以中国大陆新移民为研究对象,分析澳大利亚政界和媒体担忧的所谓"中国威胁"以及由此衍生的"华人威胁"是否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3.
安全观竞争是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亚,中国新安全观和美国现实主义安全观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合作安全体系和军事同盟体系的并存兼容,并且二者的并存兼容已经成为东亚和平的基础。但是,这两种安全体系的兼容是不对等的,并存也是不平衡的,这是东亚"虽有和平、但地区热点频发"的重要原因。对中国来说,可以在合作安全的基础上构建强化型合作安全模式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取得"对等兼容"和"平衡并存"。未来东亚安全秩序的发展趋势取决于美国军事同盟的强化能够走多远和中美之间能否建成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稳  曹宏 《观察与思考》2014,(10):39-4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在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遭遇到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中原创力薄弱;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世界共享"。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培育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重视文化生态的维护,以应对和解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非传统安全是指非军事因素导致的国家安全问题,其价值目标指向人的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政治安全,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关联性等特征。非传统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非传统安全对中国最大的威胁在于各种问题最后都可能演化为国家政治安全问题。应从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按照"最重要、最重大、最现实"的评价标准,遵循"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治理价值,对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问题进行治理,重视国家非传统安全治理的顶层战略设计,辅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提出中国的非传统安全治理体系的机制和方法。摘要:  相似文献   

6.
可以说,世界诸大国中,中国的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最为恶劣。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分布着利害交织的15个国家,其中2个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1.8万多公里海界对面的6个国家中,至少有4个国家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崛起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崛起所面临的国际体系压力也与日俱增,这种压力首先表现为中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频繁爆发,如最近发生的"黄岩岛事件"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这种严峻形势更加凸显。当前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正>新时代新形势不仅呼唤新的发展观、改革观,还需要新的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屋建瓴,适时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创造性地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价值观念、工作思路与机制路径,是新时期下的"新国家安全观",将会为破浪前行的中国航船,构筑更为坚固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方面,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中国近现代发展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断层",使中国文化安全面临"历史困境"。此外,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及其实施,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文化安全的"结构困境"。文化发展面临的这两种困境,为发展和稳定国家安全的根本基础——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造成了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者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呈现为不同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彼此间的一脉相承,又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写出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为世界人民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意义的最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掌握和运用对处理复杂问题具有重要方法论功能的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确立与国家安全现实相符合的科学的"国家安全"概念,以系统思维为基础构建大安全格局。构建系统思维下的大安全格局,既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社会文化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也要确立系统安全理念、共同安全理念、合作安全理念、相对安全理念、有效安全理念、可持续安全理念,从而实现长治久安的国家安全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屋建瓴,适时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为时代注入了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强调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近日,人民论坛编辑部采访整理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讨论,现将部分专家观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健 《思想战线》2003,29(2):91-94
中国美学"内省"审美意识的生成,直接受到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的影响与制约。直观性、理性、意境,是中国美学"内省"审美意识表现出来的三大文化审美要素。中国美学"内省"审美意识所蕴聚的文化美感有机地渗透在中国美学的艺术创造和审美之中,不仅更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美学的文化审美感染力,而且也形成了中国美学宏观认识与整体把握相结合、精致构造与抒情表现相结合、伦理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超越现实与主体自由相结合的文化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黄跃红 《求索》2012,(4):118-120
身处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梁启超,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民主共和制度以后的宪政前途,他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认识;在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代言上表现出软弱性;在关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和实践上表现出缓进、妥协、务实的特性;在民族利益上也表现出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总之,在"过渡时代",其思想和行为上都表现出多变性特征,这与此一"过渡时代"的社会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基本内涵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即"话语权物质论""话语权辩证法""话语权阶级性""话语权权力论",分别从物质生产能力的决定性作用、理论对实践的巨大反作用、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层面对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话语权思想"深刻阐释了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保障、掌握话语权与构建话语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与"意识形态终结论"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核心是政治话语权等重要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管理工作中,要以物质实践和科学理论作为话语权之源,以"文明基因"为构建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加强阵地意识,勇于捍卫和扩大自己的话语权,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安全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演变是一个继承与拓展、积累与完善、调整与深化、改革与创新的持续发展过程。根据"时景-图景-场景-愿景"四维分析框架,中国经历了基于传统国家安全观以政治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国家安全体系、基于转型国家安全观以经济安全为核心的过渡型非传统国家安全体系、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总体安全的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三个阶段,是不同时代主题和国际环境下中国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与国家安全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其演变的根本动因在于应对不同时期国内外安全环境和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与挑战,实现对国家安全更高层次的追求;内在动因源于国家安全理念和国家安全战略变化,外在动因源于重大国家安全事件的推动。新时期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敏锐洞察国家安全环境、更新深化国家安全理念、精准厘定国家安全内容、统筹规划国家安全战略布局,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于师号 《求索》2012,(11):92-94
"游"是孔子、庄子身上共同存在的重要文化事项,二者之"游"在表现、本质及风格上均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孔子之"游"主要体现为一种带有游学、游教、游宦等功能含义的现实之"游",带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同时,孔子之"游"也包括心志之"游",主要表现为游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雍容气质,即"乐道"精神,以及其"游艺"思想。庄子之"游"则主要表现为一种心灵、精神之"游",其终极目的在于达到一种绝对超脱、"无待"的自由境界。现实色彩鲜明的孔子之"游"与理想化、虚幻化的庄子之"游",共同开启了中国士人"游"文化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对中国古代的士人"游"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依据时代特点,为应对当今世界复杂严峻的局势而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中国推进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目标追求,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和"文化的当代延伸,是中国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表现了中国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兼爱互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安全法治不仅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还可以助力相关国家价值认同的形成,为深化执法合作提供制度平台。我国统筹国际、国内大局,坚持立法引领,打造了全方位的安全法治格局,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安全执法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法制保障。我国应以"一带一路"安全法治体系为平台,型构立基于"人类共同体"理念的价值认同,在"合作治理"模式下完善体制机制,协调矛盾关系,推进"一带一路"安全法治建设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从理念、技术、标准等方面实现了对"城市安全"的全面提升,成为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新选择。在城市公交安全方面,面对城市公交暴力升级、冲突频发、犯因复杂、防范困难等问题,智慧城市为解决系列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既要眼光向内强质效,加快公交运营智能化,实现"智能公交"与"公交都市"战略的同步推进,大力推动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升级、安全防范设施的智能改造和便民服务系统的智能推广;又要共建共享寻合作,构建安全保障共同体,寻求"智能公交"与"智慧警务"的协同创新,促进二者在安防技术联网互通、安全数据实时共享和安全协同合作平台等方面的联合革新。  相似文献   

20.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始终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之所在。重建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是"新冷战"趋势下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要求。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建立新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治理理论与政策,已成为"新冷战"趋势下中国国家安全关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