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治理官场"大忽悠",最为根本的着力点在于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党纪、政纪、法纪等教育培训,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官场"忽悠"行为的问责和惩处力度,以保证治理官场"忽悠"现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忽悠"是指利用种种办法让别人相信甚至盲从。官场"忽悠"既有"忽悠"群众的、"忽悠"媒体的,也有"忽悠"上下级的。当前我国官场最常见的"忽悠"方式是"数字忽悠",最常见的"忽悠"途径是"会议忽悠"。"为政贵在行",正风肃纪、守正笃实、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是治理官场"忽悠"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官场"忽悠"的实际情形千变万化、举不胜举,只重形式、热衷口号、走过场不求实效等官场"忽悠"形式,无不表现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倾向,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前,官场"大忽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治风气问题,无论是领导干部的上级、同级或下级,还是干部身边的亲友、商人和专家学者,都或多或少存有逢迎的态度,最终导致官场"忽悠"成为一种传染病。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需要坦然面对各种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重要发现】超九成受访者生活中遇到过"大忽悠";"不干实事,但是特别会吹会拍""嘴上功夫远远强于动手能力""有一套缜密的忽悠话语体系,总能自圆其说"是公众认为官场中"大忽悠"的最主要特征。下属、上级、群众是官场"大忽悠"的主要忽悠对象。公众认为,"大忽悠"具有市场的原因是:"大忽悠"在自己的部门和单位"八面玲珑,深受领导赏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官场上流行"打招呼"现象。官场上打招呼,往往是话中有话,弦外有音,即夹带自已的"私货",隐蔽地甚至赤裸裸地把信息传送给特定的人物对象。对方一般是心领神会,或不敢阻碍,因此更有话语价值,比"红头文件"更有效果。官场上"打招呼"无禁区, 不但可以对下级,也可以对所有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泛政治化的国度,无论是官场中人,还是场外看客,对官场惯例大都熟稔。进入官场的人,第一必修课似乎不是思忖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而是摸清水之深浅,搞明游戏规则,将大脑调整到"官场时刻",让自己迅速完成"官场化",在"混官场"时做到游刃有余中国是一个泛政治化的国度,无论是官场中人,还是场外看客,对官场惯例大都熟稔。其中的缘由在于官场惯例的历史由来已久。进入官场的人,第一必修课似乎不是思忖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而是摸清  相似文献   

8.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象是官僚主义的现实表现,一定程度上存在于官场。这一不良现象破坏党风、社会风气以及党群关系,这一现象的产生源于受"官本位"思想影响、权力依附关系存在以及群众效仿心态。慎防这一现象需要树立正确权力观、形成监督制约机制以及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9.
"彗星式"调研现象,反映出的本质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表现为过场、排场、官场"三场"效应。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顽症不是通过规定和强调就可以解决的,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任重而道远,必须有应对之策,更须制度化方案来治理。  相似文献   

10.
<正>焦点官场"天花板"现象为什么会成为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荣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也要承认,干部制  相似文献   

11.
<正>焦点官场"天花板"现象为什么会成为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荣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也要承认,干部制  相似文献   

12.
官场"大忽悠"的不正之风,根源于扭曲的用人导向、扭曲的官场价值取向以及扭曲的政绩观。要根治官场"大忽悠",需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培养官员的耻感文化,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考核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相似文献   

13.
官场"弱势"群体从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之为官场边缘人。在社会转型期,"弱势"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转型人格,是现代生活转型和多元文化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只有当"官二代"的成长,成为一种破坏社会公平和法治精神的官场体制或官场形态的时候,它才会触及社会最敏感的政治神经,并饱受舆论的指责  相似文献   

15.
古代官场虽然有规矩和准则,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他们或者本来就是混迹于官场的品行不端之人;或者进入官场后受到不良影响被"染黑"了,投机、钻营,无所不为。混迹于官场的投机分子随机应变,不择手段,不讲道德,不讲人格,不讲底线,追求利益最大化。有谄媚奉承型、投机钻营型、"小忠小惠"型、卖身投靠型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中央反腐败和作风建设的深入,中央对各级官员管束日益严格,官员们普遍感觉官不好当了,一些官员甚至萌生辞官"下海"的念头和冲动。因此,舆论界在热议所谓"官不聊生"现象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所谓"官员下海"现象。官员"下海"的复杂动机辞职"下海"的官员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入职年头不多的年轻官员,另一类是堪称官场"老油条"的中老年官员。前者大体以职位较低、没什么实权而又提升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要看到:在种种权力中,组织权力是最大的权力;这个"提拔官员"的权力太大了,也就太危险了,"卖官"现象不断滋生就是一个明证。"宁在山头望监狱,不在监狱望山头。"这是土匪座山雕的"人生信条",现实中的座山雕恰恰是进了监狱、且病死在监狱;如果在今天,这话被演绎成"宁在官场望监狱,不在监狱望官场",那是怎样一个情景?  相似文献   

18.
人民论坛杂志12月上期推出了"‘弱势’心态蔓延"专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引发一大批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强烈共鸣。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广泛转载,《新华每日电讯》、《扬子晚报》等近百家报纸摘编评论反响热烈。不少读者纷纷给人民论坛来电反馈,另一个与弱势群体有些类似但又有区别的群体——"边缘人"群体同样值得关注。边缘化是一种客观现象,有中心必然就存在边缘。在职场,有默默无闻的"职场边缘人",在官场,有人微言轻的"官场边缘人",在一个社会,有被时代渐渐冷落的边缘群体……您是否感觉被边缘化了?"边缘化"感受来自哪里?国外有没有"边缘群体"?  相似文献   

19.
送礼文化与官场结合,已存在异化的现象,严重地腐蚀着中国的政治生态。如何遏制官场“礼”文化的泛滥,不少官员认为还是要以制度管人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常见于报端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商勾结、权黑勾结等现象,无不是官员软肋被击中后恶性发展的结果"官员软肋"对普通人来说表现为"人性的弱点",但对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来说其实就是"软腐败",是特权性腐败,是官场陋习或"潜规则"的直接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