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忽悠"是指利用种种办法让别人相信甚至盲从。官场"忽悠"既有"忽悠"群众的、"忽悠"媒体的,也有"忽悠"上下级的。当前我国官场最常见的"忽悠"方式是"数字忽悠",最常见的"忽悠"途径是"会议忽悠"。"为政贵在行",正风肃纪、守正笃实、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是治理官场"忽悠"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官场"忽悠"现象顽固且表现多样,危害极大。党性丧失或薄弱是官场"忽悠"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破解官场"忽悠"现象,须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关键在于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神,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构建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相似文献   

3.
当前,官场"大忽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治风气问题,无论是领导干部的上级、同级或下级,还是干部身边的亲友、商人和专家学者,都或多或少存有逢迎的态度,最终导致官场"忽悠"成为一种传染病。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需要坦然面对各种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4.
官场"忽悠"的实际情形千变万化、举不胜举,只重形式、热衷口号、走过场不求实效等官场"忽悠"形式,无不表现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倾向,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重要发现】超九成受访者生活中遇到过"大忽悠";"不干实事,但是特别会吹会拍""嘴上功夫远远强于动手能力""有一套缜密的忽悠话语体系,总能自圆其说"是公众认为官场中"大忽悠"的最主要特征。下属、上级、群众是官场"大忽悠"的主要忽悠对象。公众认为,"大忽悠"具有市场的原因是:"大忽悠"在自己的部门和单位"八面玲珑,深受领导赏  相似文献   

6.
官场"大忽悠"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会给实际工作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政府公信力。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慎重提拔任用干部、解决干部不作为问题、改革创新领导干部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腐败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官场边腐边升的现象更是毒化了政治生态,客观上导致了"官场逆淘汰"。治理与防范腐败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表明,与腐败作斗争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反腐败的根本措施是制度建设,即建设现代国家廉政体系。中国特色国家廉政体  相似文献   

8.
官场"大忽悠"的不正之风,根源于扭曲的用人导向、扭曲的官场价值取向以及扭曲的政绩观。要根治官场"大忽悠",需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培养官员的耻感文化,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考核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相似文献   

9.
李桂秋 《岭南学刊》2012,(5):116-120
当今我国官场上存在的潜规则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但是我国表现较突出。究其原因,文化差异是根本。从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来看,主要存在人治与法治、官本位与劳动光荣、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中庸和谐与崇尚个性、面子与实惠等方面的差异。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官场潜规则的存在提供了土壤。因此,要通过文化的再塑、法治社会建设、制度的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的路径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官场"大忽悠"败坏党风政风、丧失诚信,辜负了党、国家和人民的信任,是歪风邪气。对此,必须要抓住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这两个重点,双拳出击、同时推进、永不止步,彻底清除官场"大忽悠"这一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1.
干部任用中的"圈子文化"消解选人用人制度权威,助长官场"逆淘汰"之风气,滋生各种官场腐败现象,增加了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难度。为此,必须铲除干部任用中"圈子文化"的土壤,堵塞其通道,摧毁其市场,维护干部任用的风清气正。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新的时代背景,推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并指出其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际上是指国家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制度的现代化,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健全制度体制机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注意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制度的贯彻落实,要加强党的领导,扎紧制度的笼子严把权力关。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的主要目标以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等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的制度安排。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个人等多元主体的治理合力,而如何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不仅是理论研究者的重要任务,更是实践工作者亟待突破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4.
正"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不仅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还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了新部署。为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前进》2019,(12)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要求"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把社会治理纳入制度建设的轨道,对依靠制度加强与创新新时代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2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又对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升制度效能进行专门部署。应勇书记在全省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会议上要求,要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释放更多"政协能量",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要紧扣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开展"效能提升行动",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加长板、补短板、建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风险防范视角来看,"救火式"治理现象,有政府参与治理的价值取向、预防文化、能力建设、配套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加强治理体系的整体设计、政府和人的能力规范化建设应成为完善治理体系架构设计的重点;在治理工具选择上,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通过在治理中导入风险管理来完善自身的治理体系,全面政府风险管理制度设计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德治和法治建设、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对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陆莹 《桂海论丛》2018,(3):108-112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社会现实。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才能实现突破。首先,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科学配置社会治理治权,整合社会各方利益诉求,推动社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运作机制。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德法共治,运用法律和制度规定理清各社会治理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职责范围,要加强和巩固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再次,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实现社会治理手段的与时俱进。最后,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全方位构建社会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回答了"为谁建设"、"靠谁建设"和"怎样建设"的关键问题,为今天的社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从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优势和不足两方面看,当代社会治理创新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即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重视精神教育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常态化建设;重视基层社会组织和群众的作用,培育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重视制度建设,实现社会治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