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社会在给人们开阔的视野、自由的精神生活的同时,也隐含着诸多深刻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和精神世界的风险。提升公民网络安全素养,不仅可以提高普通网民对网络社会风险的防御能力,更有利于网络安全社会的构建。只有坚持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同步推进,才能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在给人们开阔的视野、自由的精神生活的同时,也隐含着诸多深刻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和精神世界的风险。如何防范和治理网络社会风险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加强公民网络安全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普通网民对网络社会风险的防御能力,更有利于网络安全社会的构建。只有坚持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同步推进,才能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3.
网络治理既要顺应网络社会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障网民的言论自由和网络社会的民主氛围,实现自由和民主价值,又要以网络社会的良性互动、健康发展为导向,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网民的人身财产权益,实现安全与秩序价值。在法治视域下,分别对政府的网络管理行为和网络社会主体的网络行为进行相应规制,能有效实现网络治理的自由、民主价值和安全、秩序价值的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欧盟在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欧盟网络安全体系主要包含三大部分,一为立法,二为战略,三为实践。立法体系包含了决议、指令、建议、条例等形式,战略体系包含了长期战略与短期战略,实践则包含了机构建设、培训、合作演练等多项内容。相比之下,我国的网络安全建设则刚刚起步,网络安全立法不完善、战略未形成、实践不充分,网络安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面对发展迅猛的网络态势和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国亟待建立科学规划的网络安全体系,以维护我国的网络安全,保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三网融合视野下的网络安全与信息监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网融合给公安机关开展网络安全与信息监控带来机遇和挑战.公安机关要维护网络安全、强化信息监控、完善虚拟社会管理,在三网融合背景下,要充分认识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机构;顺应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数字认证、实名上网等安全措施;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净化三网融合的网络环境;强...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要全面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阵地建设,组建素质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人才队伍,也要始终坚持以网民为中心,提高网民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网络安全监管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网络水军活动已蜕化为一种"黑灰产业"。高校学生水军的行为引发了网络社会秩序混乱、网络评分系统失真、市场公平竞争失信和各类舆情危机等诸多不良后果。治理高校网络水军群体,应当考虑高校学生参与网络水军的行动背后的现实需求,努力提升其网络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同时,还需加强网络社会监管,创造网络社交平台健康环境。从根本上看,大学生网络安全与法治意识养成的有效路径在于利用网络平台因势利导,以及国家、高校和社会多方协同努力开展实质性教育与治理活动。  相似文献   

8.
数据网络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公民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目前,在我国,网络安全及网络隐私权领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国家与公民共同努力,以改善我国的网络安全,完善隐私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实际出发促进监管制度的健全,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于2014年11月24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刘云山在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并参观了网络安全公众体验展。他指出,网络信息人人共享,网络安全人人有责,要不断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切实维护网络安全,着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有力保障。刘云山说,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给社会进步注入巨大活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安全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系列讲话阐述了关于网络信息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网络生态等方面的国家战略和观点,回答了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其科学内涵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发展观、发展网络安全第一和强调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做好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2月27日)  相似文献   

12.
《网络安全法》为网络安全治理提供了原则性规范指引,其配套法律法规调控网络社会的效度取决于调整对象的科学划分。网络社会分层结构的客观存在,为网络安全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类型化提供了衡量标准。从网络社会分层的视角来看,网络所有者和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使用者在网络生态环境中分别位居基础层、中间层以及信息流通层,理应承担不同的网络安全维护义务与责任。因此,基于总体国家安全与法治的要求,我国互联网安全立法应当重视网络社会各分层主体的法律地位,构建起涵盖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调整网络服务提供者行为、约束网络信息流通层活动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网络规制模式下,中国的网络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政府网络管理机制相对滞后,网络安全管制的价值张力难以消解。为因应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网络安全规制应转向回应型合作规制模式。中国网络安全立法也存在着立法层级较低、没有特定领域的专门立法、缺少预防型立法、责任体系不完善以及实施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网络安全的回应型合作规制模式下,应考虑当前的网络安全国际态势,从完善国内立法和政策与加强推进国际立法进程两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正网络和信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警觉和重视,各国相继出台了国家层面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战略、规范和制度,以保障本国信息安全,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正是在此大背景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该领导小组将着眼于国家安全和长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然而,网络网络安全问题却影响了网络环境建设,并干扰正常秩序,危害社会,稍有不慎造成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为了确保档案数字化管理之数据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不断加强管理,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虚拟社会的治安问题及防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推动着虚拟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治安问题也随之凸显,严重影响到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虚拟社会的治安问题主要表现为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扰乱网络秩序妨害虚拟社会管理的行为以及网络侵权行为等三种类型。因虚拟社会具有不同于传统现实社会的特殊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律,虚拟社会的治安防控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对当前我国虚拟社会治安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制度防控、协同防控、社会防控以及技术防控等四个方面着手,推动虚拟社会治安防控建设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政府认为,强有力的网络安全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基本要素,对国家安全也至关重要。这需要政府机构、私营部门和社会团体的通力合作。澳大利亚政府致力于通过牢固的网络安全实现国家的创新、增长和繁荣。《2016澳大利亚网络安全战略——助推创新、发展与繁荣》为澳大利亚未来4年(至2020年)确立了针对网络安全行动的5个主题:全国性的网络合作、牢固的网络防御能力、全球性责任及影响、发展与创新、网络智能国家。它符合澳大利亚政府更广泛的国家创新和科学议程,有助于缔造一个现代的、有活力的二十一世纪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2018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时强调  相似文献   

19.
在电脑网络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 ,作为负面效应的网络犯罪随之出现 ,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诸如网络入侵、网络盗窃和诈骗、信息炸弹、有害信息传播、非法盗版等等。对付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 ,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 ,发展良好的网络教育文化和网络安全技术 ,而且要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行机构和警察队伍 ,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此外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对于打击网络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言论更加自由的时代,赋予了人们以更加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然而也衍生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因此,要提高公众的网络责任意识,加强网络综合治理,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建立起适合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网络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