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清法院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工作思路,依托司法调解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努力构筑“四条防线”,全力化解社会矛盾,为辖区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以来,该院共审结民事案件21597件,其中调解、撤诉案件13086件,调撤率达到60.59%,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上海机关动态》2009,(9):16-16
2008年虹口区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641件.较2007年上升156.4%、今年上半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77件,较去年同比又上升19.54%。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解仲裁科知难而进,完善机制,创新模式,不断提高案件处理能力,上半年,共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及各类经济补偿480万元。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诉讼调解制度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彻底解决纠纷具有裁判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诉讼调解以其便捷、高效等优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现行诉讼调解制度还存在“强制调解”、“案结事未了”等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效力的发挥,应对诉讼调解有正确的认识,并在程序设计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完成管理手段和方式上的创新,调动其它部门和机制潜力,运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达到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为此,公安机关应当充分发挥当事人自行和解、行政调解、行政复议、信访等机制在解决纠纷中的功能,把公安机关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与人民调解组织和司法调解机制有效对接,进一步完善“大调解”机制,并实现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机制之间的对接。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期实施的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及舆论的推动,直接导致了劳动诉讼案件的急剧增加。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目前实行的司法政策具有一种鼓励劳动诉讼的导向。但这种政策所依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都不够科学有效,这样的措施非但不能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还可能会积聚更多社会矛盾。治本的措施是实行鼓励和平解决劳动争议的政策导向,并积极完善调解、仲裁等各种非诉方式及其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4日,漳州市芗城区入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区法院建立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工作机制,成立芗城区劳动争议案件诉前调解工作室。对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由诉前调解工作室先予调解,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减轻当事人诉累,实现及时高效、便民利民、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7.
矛盾纠纷调解因其成本低廉、纠纷解决彻底、便于人际关系恢复等独特优势,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此,既要加大调解的力度、积极发挥调解的功能,又要通过司法确认发挥司法对调解的引领、支持作用,还要构建与完善“诉讼与调解”的衔接机制,使“调解”“诉讼”有机联系,发挥各自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劳动者维权必须经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及诉讼周期长、程序繁琐,不少人往往因拖不起时间、打不起官司,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利。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仲裁法》)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举证责任、仲裁效力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明确,为劳动者维权开辟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有效机制,2005年5月莆田市妇联率先在全省妇联系统成立行业性调委会,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市、县区妇联调委会、乡镇妇联调解小组共同构成的三级妇女调解网络。2007年9月,市妇联又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开展调解衔接工作,初步实现了妇联行业性调解与法院诉讼调解的良性互动,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各种社会纠纷中,当事人选择和解、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有助于实现社会良序发展和纠纷解决机制的系统化和有机融合。非诉讼作为诉讼的有益补充,可以公平高效地解决特定纠纷。  相似文献   

11.
黄恒学  杨华 《人民论坛》2012,(17):96-97
劳动争议调解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相较于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诉讼,调解能够更简便、迅速地解决劳动争议。其整个过程应都本着合法、公正、及时处理、注重调解、自愿、民主说服的原则进行。应强化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以保证劳动调解制度的规范性,运行的有序性,及执行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2.
即使在西方老牌的法治国家里,因诉讼拖延,诉讼成本居高不下.案件积压等原因,调解制度也正蓬勃发展。只是他们的调解工作更多地交由社会自治力量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纠纷的社会,其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为此,有效地运用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实现诉讼内外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功能相济、有机衔接与融合,既有利于缓解司法途径解决纠纷的压力,也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社会纠纷。从而促进社会和谐。比较借鉴美国、英国、日本家事矛盾非诉讼机制的成功经验.把外国家事矛盾非诉讼机制与我国现实国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改革我国现行的纠纷解决机制,扩大家事矛盾非诉讼机制的适用范围.丰富家事矛盾非诉讼机制的形式,真正探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家事矛盾非诉讼解决机制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期,司法资源短缺,法治保障不足,社会管理亟待创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第47期处干班社会事业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专题组经过商讨,决定对马鞍山市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再结合学习期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司法调解制度被誉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沃土中的一枝奇葩”。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的深入,它的许多缺陷日益凸显。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法治化进程中遇到的诉讼激增、司法资源压力过重,司法成本过高等问题与西方适用ADR制度时的背景相同,在这种纠纷多发、利益冲突激烈的情况下,国家既要通过诉讼来统一社会主体的行为,也要保障社会的稳定,必然要求建立一个能与诉讼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多元化解决纠纷的机制,而西方司法ADR正是建立这种解决纠纷机制的有效途径。因此,司法ADR对我国司法调解制度的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法院以构建“大调解”平台为切入点,把诉前、庭前和庭中调解相结合,强化调解手段,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把大量的民间纠纷化解在基层,在构建和谐钦北、平安钦北,维护钦北社会秩序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7年,法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525件,审结521件,其中调解结案(含撤诉)246件,调解成功率47.22%;审结刑事附带民事案件13件,调解结案9件,调解率达69.23%,所有赔偿款均已全部兑现;在执行案件中,经做思想工作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或当事人自愿和解的案件有69件,占执结案件的30.4%。  相似文献   

17.
周立新 《政策》2013,(10):66-67
<正>今年以来,十堰市针对当前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大量矛盾涌入诉讼程序,由此带来群众诉累重、司法压力大、涉诉信访多等问题,在全市探索建立诉前调解机制,对可能进入诉讼程序的民商事案件进行引导,使其进入诉前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市1月份在茅箭区开展试点、5月份在全市推广以来,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897件,调解成功761件,成功率达84.8%,实现群众维权、司法高效、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2,(5):92-92
梁平在《法律科学》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建构是中国未来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当前,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在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也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大调解”提供了具体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争议日益增多,但劳动争议案件维权效果却不容乐观。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维权应涵盖劳动争议全过程,从劳动争议处理、调解、仲裁、诉讼和问责五个环节寻求相应的对策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长江中游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法院完善与商事调解的诉调对接机制,不仅有助于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还可以保障各城市商事主体的利益平衡、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但是,由于对接的具体制度和流程不完备、诉调对接的激励保障机制缺失、诉调对接的社会接受度不高、诉调对接的发展受调审合一的抑制,导致现阶段诉讼与商事调解的对接在实践中运用率不高,发展缺乏统一性。"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需要健全诉讼与商事调解的对接机制,还要通过探索类型化的调解前置程序、逐步推进调审适当分离、促进诉调对接的国际化等方式推动诉讼与商事调解对接机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