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朝辉 《前沿》2010,(4):169-171
我国女性身体审美经历了原始社会"生殖崇拜"审美文化、封建社会病态审美文化变迁,在现代社会中,女性身体审美文化仍表现有传统"男尊女卑"的文化残留,忽视身体健康的审美内涵。女性树立正确的身体审美取向、改变传统审美意识对于重塑现代女性社会形象、发挥女性自身潜能、实现身体审美的性别平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以更为明显的消费性和娱乐性的姿态出现,在青年中出现了一种亚审美现象,青年的生活学习、社会文化心理由此受到了深刻影响.对亚审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从美学的角度予以分析和把握,才能揭示出其产生、流行的原因,寻求解决或正确导向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温华 《理论月刊》2008,(3):121-124
本文在阐明当代视觉文化与大众审美意识的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视觉文化时代的艺术的教育功用与"娱乐功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艺术的娱乐功用是以教育功用为前提的,娱乐的观看快感满足了人们低层次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而人们的价值需要是会沿着一定的层级需要上升的.人们已经逐渐地在追求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以求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由初始的耳目愉悦逐渐走向精神愉悦,反映了受众对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审美需要,同时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反映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解读能力与审视能力.本文还对图像艺术的审美价值、审美关系与审美创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电视文化具有声画并茂、视听合一的审美特质;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使受众得到审美的愉悦;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特性。电视文化在记录文明、传承文明,同时也在塑造文明。电视文化应全面提升审美价值,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提升的今天,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下,审美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异,其中之一就是审美转向了日常生活之中、身体之中。本文通过对"审美文化"、"日常生活"、"身体"等概念的辨析,以及对它们在当下审美文化中的表现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出审美借助现代、后现代文化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及其身体,在其中发现美、创造美,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它唤醒的或者参与的日常生活会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会使人更加愿意生活,更加愿意在生活中看见、创造并体验审美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审美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指标。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保持它所应具有的人文特征和民族品格,是坚定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宏扬时代的主旋律的重要方面。这就需要加强审美教育,把审美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整体轨道。  相似文献   

7.
许彩云 《求索》2011,(7):127-129
文章从言语交际的信息结构出发,探讨汉民族审美文化在发话者构建话语时对话语的信息结构和话语的语言结构的影响。言语交际过程中,汉民族审美文化作为汉民族文化深层结构的一个部分,在发话者构建话语时,促使发话者进行言语的审美选择,采取相应的话语策略;同时,汉民族审美文化在受话者理解话语时,帮助受话者分析并理解话语,从而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审美文化及其心理和行为。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黔西南布依族审美文化心理和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布依族审美文化心理和行为现状及其发展变迁轨迹,以保护和传承布依族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表征,服饰具有鲜明的社会审美意蕴。一方面,经济活动成为了服饰审美的一个重要参数;另一方面,服饰审美文化现代诉求还表现在审美价值多元趋向上。在深受宗法礼教之害的服饰文化回归现代社会的曲折历程中,其现代型构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服饰文化研究体系尚未确立。生态世界观衍化而成的生态哲学可以看作构建中国服饰文化的第一质素。在服饰语言和艺术语言上必须准确地定位并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包扬 《前沿》2012,(13):174-177
本文以动态图像为实例,运用视觉修辞与影视审美的方法,对视觉文化与后现代性的关系进行阐述。后现代性与视觉文化互相影响,后现代性带给视觉文化的不仅仅是弊端,更有优势。而视觉文化本身也会对后现代性在个性发展上有所促进,总结起来就是消费文化霓裳与大众文化审美的重塑同构。  相似文献   

11.
当代审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美学自身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即审美活动成为人的重要生存方式,成为人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重要评价尺度和追寻目标。美学的这种发展逻辑又是由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决定的。美学的发展历史从审美层面映现了人的解放的步伐和程度。在影响当代审美文化的各种社会因素中,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规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邵文东 《新东方》2009,(10):38-40
海南黎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它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就海南黎族传统村寨民居文化、传统织锦文化、传统民谣文化中的审美价值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龚婷 《思想战线》2018,44(2):147
审美文化是人类审美活动在文化形态上的体现, 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人类的社会存在形式、 社会场域密切相关, 也必然要随着人类的社会存在形式、社会场域的变化而变化。 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 导致了虚拟社会的兴起, 实现了社会存在形式、 社会场域的创新。 与此相适应, 审美文化在虚拟社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 重大而深刻的演变, 其演变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一方面, 人类社会存在形式、 场域的创新必然要求人类的审美文化发生相应的演变, 这是人类社会存在状态决定人类文化存在状态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 活动于虚拟社会中的人类新的审美需要, 也必然要求人类的审美文化发生相应的演变, 这是人类需要决定人类活动及产物的必然结果。 正是通过这一演变, 使作为审美文化构成要素的审美观念、 行为和结果表现出了新的状态, 使审美文化呈现出了审美选择的虚实交融性、 审美方式的高度智能性、 审美交流的方便快捷性和审美成果的广泛共享性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美艳 《人民论坛》2010,(5):200-201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所承载的电视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生活、习惯等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电视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审美影响主要是负面的。要从家庭途径、学校途径、社会途径这三个方面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美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客观、全面、科学认识电视文化,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易福林 《理论月刊》2005,(9):106-108
文章简要介绍了大学文化的五个特点,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学术功利化、道德虚无化、理想个人化等不良倾向,并着重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即大学人文建设应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坚持民族主义与世界文化相统一、坚持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楚舞不仅拥有婉曲流动的艺术美和富于浪漫遐想特点,更带有激越古朴与热烈狂迷的巫风色彩。楚舞艺术以其开放性、兼容性的混溶机制,奠定了它在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是古代舞蹈史上的一个奇迹,深深的影响着后世的舞蹈发展,对其研讨可以从中领略楚民族的乐舞艺术的丰姿神韵,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当代古典舞的建设是一个重要参照。楚舞因博大精深的楚舞文化和独特的乐舞审美,使得其在中国古代舞蹈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和审美文化的视野诠释楚舞的舞风、舞态和情感。  相似文献   

17.
李应龙 《求索》2005,(9):97-100
如果说传统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追究世界的本源问题为最终目的的,那么,实践存在论从人的世界的三维文化视野来理解人的世界存在,它的目的是现实地筹划和创建人的世界存在的文化态势,其价值目标指向人的世界存在不可逆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意义上,实践存在论所理解的美学是文化美学。文化美学可以分为相互包含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微观美学,或称哲学美学,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概念,其终极关怀是人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种就是本文提出的宏观美学,或称文化美学意义的审美阐释学。它以审美阐释为核心概念,具有鲜明的宏观价值指向和文化建设功能,其终极关怀是人的世界不可逆的持续发展及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审美研究的文化转向,指的就是:在实践存在论的基础上,由微观美学转向宏观美学,由现有的认识论美学和体验论美学转向文化美学。在我们看来,“转向”正面地建设性地为美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天地,是当代人的世界存在及其人的生存需要和实践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白海军 《前沿》2006,(3):186-189
旅游的本质是对文化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是文化作为审美客体被审美主体欣赏的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参与“创造”体验愉悦的过程,所以审美主体的作用不能忽视,要研究审美主体参与“创造”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就草原旅游过程来讲,审美主体有三类,即草原民族自身、旅游者和经营决策者,认识并研究这些审美主体的特点和作用,对于协调各方关系,相互促进各自利益的实现,对于在哲学意义上对文化进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夏威 《青年论坛》2004,(2):21-22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年的审美文化观念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对其应加以积极引导,使之向着利于青年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青少年审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既是一场经济革命,给人们带来的是物质文明的进步和消费者的自主,更是一场静悄悄的消费革命.消费主义文化主导下的青少年审美呈现出审美观念模糊、意识偏差,审美标准缺失、价值紊乱,审美品位偏低、偏好畸形等方面的偏差.青少年审美偏差行为的出现,主要在于市场化浪潮与商品经济的强势渗透,在于消费文化中享乐主义逻辑对其日常生活世界的主导,亦在于大众传媒和现代性因素的输入,应从家庭、学校和社区美育入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