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娜 《中国减灾》2012,(5):14-18
2012年5月12日,我国将迎来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蕴藉着华夏儿女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的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期望公众能传承我国传统的防灾减灾文化精髓,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位梦华说,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作为今年国家"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于5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  相似文献   

4.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 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3,(9):50-51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南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灾情复杂、损失重、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2,(9):19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减灾委员会近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家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下发通知,就做好2012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明确中央层面主要活动分工方案,确定主要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7.
防灾减灾的基础在社区,只有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整体灾害的损失才能有效降低。"5·12"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在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1,(15):41
2011年5月12日,既是"5?12"汶川大地震3周年纪念日,又是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第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陕西省宝鸡市376万人民群众,以多种创新独特的方式,深切缅怀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切实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了异彩纷呈、成效显著的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徐娜 《中国减灾》2013,(9):12-13
每年的5月12日,每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都蕴藉着华夏儿女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旨在提升公众了解灾害、识别灾害风险和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2,(6):60-60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5月12日上午,由江西省减灾委员会、南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政府、市民政局和市防灾减灾局承办的大型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在南昌市“八一广场”举行。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减灾委主任凌成兴,  相似文献   

11.
防灾减灾的基础在社区。只有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整体灾害的损失才能有效降低。“5·12”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在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弢  李伟 《中国减灾》2012,(6):54-55
20i2年5月I2日是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按照国家减灾委的统一部署,湖北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主题,加强领导,创新方式,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有力促进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打造了具有湖北特色的防灾减灾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乌格 《中国减灾》2011,(5):46-47
中国和日本距离不远,都属于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都在防灾减灾方面有着自己的体系。日本的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3月11日的9级地震,更充分显示了日本的防灾减灾能力。而中国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之后,对防灾减灾工作也有了更好的认识。那么,中国和日本在防灾减灾方面有何差异呢?记者从防灾、救灾和意识三方面进行了对比,且看这场有关防灾减灾的PK战。  相似文献   

14.
带着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带着广大群众渴望提高防灾减灾技能的真诚期盼,2013年5月12日,吉林省通化市在新华广场隆重举行了第五个“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活动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集中展示了近年来通化市防灾减灾工作成果,普及了防灾减灾文化知识,增强了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力推动了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1,(8):41-41
2011年5月12日,既是“5·12”汶川大地震3周年纪念日。又是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第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陕西省宝鸡市376万人民群众,以多种创新独特的方式,深切缅怀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切实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了异彩纷呈、成效显著的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徐娜 《中国减灾》2012,(6):8-1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月10日,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扬防灾减灾文化,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正汶川地震给全国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纷纷提议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2008年8月,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讨论,认为以汶川特大地震为契机设立专门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十分必要,既可以体现前事不忘、警钟长鸣,也有利于凝聚全民情感、开展全民减灾工作。2009年3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9年起,将每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日设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无法忘记汶川之痛。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两年过去了,玉树地震又一次撕开了我们还未完全愈合的伤口。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中国有句古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意在做事要未雨绸缪。中国已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防灾减灾,关系民生,关系稳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20.
徐娜 《中国减灾》2013,(12):8-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风险不断加剧,减灾救灾工作繁重、任务艰巨。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