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杨奎臣  任颖栀 《前沿》2010,(21):67-69
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存在方式决定了其对社会支持的必备要求,给青少年群体和其过渡过程提供具有正效应的社会支持在现代化背景中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社会支持理念应该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思想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框架内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式创新,构建合乎青少年实际社会需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并且探索社会支持主体的功能内容和功能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支持对于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有效矫治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支持通过有效提升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效能,进而达到个体层面上的增权效果。通过对全国性大规模数据的分析,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和增权理论,以定量方法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及其增权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居住状况和教育年限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效能影响显著。亲友借住者的自我效能显著小于自有房产和租房者,而后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教育因素促进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自我效能的提升。第二,社会支持的增权机制较为复杂。工具性支持因素中,人际能力和教育学习因素具有促进作用,而心理辅导和工作机会因素具有抑制作用。情感性支持因素中,理解、接纳和尊重因素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支持利用度因素中,社会互动和活动参与都显著提升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现象是一种"社会综合症",是其特有的社会性、心理性和生理性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其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青少年矫正个案为例,运用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阐释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一般过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即缺乏法律政策支持、缺乏实践经验支持、工作理念模糊、社工与司法人员职责模糊进行了深入剖析,建议从倡导社区矫正立法、强化工作理念和方法运用、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定位、推动矫正向预防改变入手,来解决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对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展开实证调查。以温州地区为例,验证特拉维斯·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在解释青少年犯罪领域的作用,即青少年犯罪与依恋、信念、参与、奉献四大要素的联系。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与其家庭环境、个人价值观、心理认知存在密切相关性,故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着手,完善社会流动体系,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和干预,推动法律法规建设,力求事前预防、事中保护、事后追责多管齐下,为社会关注青少年犯罪预防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在60年代的西方青少年犯罪理论研究中具有重大影响.对当今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不能只进行简单的原因罗列,而应站在整个社会控制系统的更高的角度.当今中国青少年犯罪呈现比例逐年上升、低龄化、动机简单化等诸多特点,用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从深层分析其形成的家庭原因,都可以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6.
寓于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设计元素暗合了青少年好奇心强、争强好胜等显性心理特征,青少年极易误读暴力游戏中存在的人类"原始意象",文化规范理论从文化的规范性透析即网络亚文化对主流价值观的侵蚀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与网络暴力游戏的关系,而社会控制理论则另辟蹊径地把原因解释为控制犯罪力量的薄弱,为理论论争提供了新的场域。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家庭因素的研究多以家庭缺陷等直接原因为主题,忽视了家庭核心化趋势所带来的家庭结构功能变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以家庭核心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中家庭对青少年社会化功能的削弱,提出通过已有社会资源和通过资源再造等方式对核心家庭的社会化功能进行补位。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是目前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青少年犯罪实行综合治理,虽然曾一度控制了青少年犯罪增长的势头。但是,现阶段青少年犯罪问题仍很突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犯罪低龄化与青年化问题突显,青少年犯罪的保护优先原则、刑罚的年龄适用以及行刑社会化趋势等因素,促使我国针对青少年犯罪行刑方式转向以社区矫正为主。而社会支持是社区矫正的本质特征,它对于促进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有效矫治具有重要作用。在综合考虑以往研究和本研究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将社会支持分为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通过定量研究方法,运用全国性的大规模数据(近4000份样本)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青少年社区矫正供给中情感性支持较多而工具性支持较少,发展性支持较多而生活性支持较小;第二,一般性、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呈现差序性,正式的、制度性的社会支持表现出随供给主体专业性降低而减少的特征;第三,男性、已婚者以及与家人同住者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第四,年龄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而矫正时间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该研究结论对于提升和建构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社会支持,包括强化工具性和生活性支持的供给,强化对女性和未婚群体的社会支持,以及充分利用家庭的支持功能来就地、就近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问题日显严峻,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除原有的预防措施之外,还应针对青少年生活的社区特点,重视社区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加强社区建设,构建青少年犯罪社区多层次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预测和预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是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希望所在。加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积极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青少年犯罪是有征兆可供预测的。加强早期预防是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偏差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是青少年犯罪群体的潜在人群,教育和挽救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的工作是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关键。本文以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重新审视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的行为,透过对行为产生原因的剖析,发现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的发展诉求,进而提出救助与支持的工作目标及对策,尝试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为一个引起多方关注的社会现象和较为复杂的法律现象,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许多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学者等各界人士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从我国的司法实践看,从八十年代开始,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开始有所下降,并形成数量、比例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作为—种社会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不同时期的青少年犯罪也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总结研究这些新特点和规律,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近三年鞍山地区某基层法院审结并生效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入手,对18周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归纳出当前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处理该类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谢晓霞 《青年探索》2008,(3):74-76,86
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国内外公认的极其困难、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深入剖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努力探索预防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有效举措,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对其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有不少论述,可谓见仁见智。其中很多的分析,都离不开心理学方面的方法。通过描述国内外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分析的理论,在结合全面实证调查基础上,根据青少年的社会化理论,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亲情满足失衡、个性认知失衡和多种需求失衡所导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的状况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为第十九届国际警察高度专业化研讨大会交流论文。文章首先对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变化中出现的三次犯罪高峰作了简要回顾。继而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少年犯罪数字增大、比例过高并“居高不下” 的事实为依据,探讨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变化特点:在青少年犯罪方面,初犯年龄提前,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主体;在青少年犯罪类型方面,除传统的类型外,绑架、雇佣杀人、涉枪案件、盗窃机动车、计算机犯罪等日渐增多;在青少年犯罪形态方面,团伙犯罪突出,出现了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随后,文章对跨世纪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体预测:一般案件不会大幅度增加,重、特大案件继续上升,侵财及性犯罪是主要犯罪类型,暴力性犯罪、团伙犯罪、跨国犯罪更趋严重。根据我国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标本兼治,教育和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预防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不断上升,犯罪的性质也一步步恶化,使青少年犯罪成为当今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之一。本文以犯罪的现代化理论为大背景,用实际调查所得的数据和资料揭示引发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三种主要社会机制。这些引发犯罪的社会机制反映出社会在结构上的一些矛盾,只有消除社会矛盾,才能破坏犯罪的社会机制,有效地减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与亚文化关系的剖析,阐述了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作用,指出亚文化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和温床,是青少年犯罪的传感器,亚文化决定着当今中国社会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由此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莉萍 《广东民政》2009,(11):44-46
目前,内地专业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广州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社区层面上一定程度发挥了青少年社会管理功能:即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承担了预防犯罪的重要使命。同时,对游离于社区之外、城市外来犯罪未成年人,广州市也开展了犯罪后康复服务,使其成功重返社会,不再犯罪。由于广州市促进违法青少年社会融合的社工专业服务刚刚起步,尚未进入总结服务经验阶段……  相似文献   

20.
舒通 《公安研究》2014,(11):27-30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青少年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客观上带来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个相对突出的社会问题。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中寻找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推动和谐社会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