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贫困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相对性是绝对性的具体表现,因而无产阶级贫困化是绝对方面和相对方面的统一。把贫困化的绝对方面和相对方面从时空上分开,分成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两种彼此孤立的不同形式,进而认为无产阶级贫困化就是绝对贫困化与相对贫困化的相加,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债权法坚持债的相对性原则,债权人只能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恪守债的相对性会导致债的相对性得不到足够的保护,因而出现了对债的相对性的突破。本文讨论的就是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其理论根源是权利的不可侵性。  相似文献   

3.
坚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以及中学和西学之间对立的绝对性和统一的相对性,避免用其对立的绝对性排斥统一的相对性,才能从根本上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政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精神文明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相对性决定了道德教育的相对性。道德诠释的相对性、道德权威的相对性、道德质态的相对性,是道德教育必须正视的相对性问题。教育者不能将道德相对性看成是道德教育的困难和障碍,更不能用道德绝对性来对抗道德相对性。用相对的道德教育面对道德的相对性,教育者才能引导受教育者在道德相对性面前获得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根本的原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既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也具有相对性的一面。如何具体地认识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作用的相对性呢?本文拟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侵权法认为债权作为一种相对权不能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但随着债权不可侵性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西方国家逐渐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通过判例和立法确认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我国应尽快建立完整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使得现实生活中大量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得到有效规制,以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7.
债权本身具有不可侵性,这在两大法系已成定论。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是平衡合同相对性与债权不可侵性之间矛盾的价值准则,也是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基石。我国应借鉴域外立法、学说与判例规则,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明确界定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救济的具体形式,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租售同权"紧密地结合中国实际,扩展了房屋租赁权的属性及内容,是"房住不炒"施政理念的贯彻落实。通过与特定的社会权相关联,房屋租赁权从纯粹的债权向具有物权属性之债权转变。然而鉴于债权的相对性,房屋租赁权本身的权能限制了平等权的适用空间,这种法律价值上的冲突是"租售同权"的根本挑战,值得学界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
熊振均 《前沿》2010,(13):79-83
流动性过剩分为绝对性过剩和相对性过剩两种,产生过剩的原因在于货币发行过多和投资、需求不足;过剩的货币流向虚拟财富市场,在非理性预期的推动下,造成虚拟财富的泡沫化,消除泡沫化的治理措施在于控制基础货币发行、增加需求和规范虚拟财富市场。  相似文献   

10.
谈公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欧阳棠当前,公平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这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大家争论中的一个基本论题是对公平含义的理解。我认为探讨会平概念,必须把握公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先说公平的相对性。从主体能力来看,可以说千差万别,因此不存在一个对各人都是公...  相似文献   

11.
债的相对性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仍然在民法体系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债权相对性理论的例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兼顾公平、衡平利益。要在坚持债的相对性原则的同时,适应现代交易的需要,从法的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出发,对债的相对性做出新的突破与发展,并且将这种突破与发展体系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论伦理相对主义与伦理绝对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明 《思想战线》2004,30(2):25-29
道德既具有适用于一定社会的特殊性、相对性,因而存在特殊的、相对的道德,又具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绝对性,因而存在共同的、绝对的道德。伦理相对主义只看到道德的特殊性和相对性,而抹煞道德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因而错误地认为不存在适用于一切社会的共同的和绝对的道德,不存在对于一切社会都是正确的普遍正确和绝对正确的道德。反之,伦理绝对主义或道德绝对主义则夸大道德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进而否认相对的、特殊的道德之为真正的道德,以至片面地认为真正的、优良的道德必定是普遍的和绝对的。  相似文献   

13.
张卓梅  陈文举 《人民论坛》2011,(11):114-115
债的相对性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仍然在民法体系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债权相对性理论的例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兼顾公平、衡平利益。要在坚持债的相对性原则的同时,适应现代交易的需要,从法的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出发,对债的相对性做出新的突破与发展,并且将这种突破与发展体系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用科学真理观看待马克思主义发展金德龙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又为实践检验而证明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同时,真理绝对性和...  相似文献   

15.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是唯物论教学的难点。在复习中,我引导学生联系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复习“运动与静止”,使学生对运动的无条件性即绝对性,静止的暂时性、有条件性即相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理解也加深了。我的作法是: 第一,为了使学生认识联系辩证法复习“运动与静止”的必要性,首先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相互贯通有机结合的,它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体现了这种结合。要真正理解运动  相似文献   

16.
"理解马克思"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它将理论研究带入了解释学视野,也将解释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推向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等同于解释学,忽视哲学和解释学的质的区别,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诠释学"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绝对主义解释学,绝对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主体性、辩证法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教条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主观主义解释学,主观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客观性、可知性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坚持客观主义解释学,坚持理解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基础和科学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两个文明协调与发展的相对性及绝对性社会的文明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对一定时期人类社会所达到的物质资料生产水平和物质生活状况的统称。作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的直接产物,它充分显示着人类在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绝对性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包含着客观的、恒定的、无条件的、永远推不翻的内容、成分、属性。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它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其二是,马克思真理从有限中发现了无限,在暂时中找到了永久,从这个意义说它“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4页);其三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人类真理长河的一部分,它具有自己的绝对性。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相对性是指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价值绝对主义冲突的表现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相对主义和价值绝对主义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价值多元性和一元性的关系。一般认为,价值冲突常常界于价值的相对性之间。本文认为,价值的绝对主义冲突往往导致比价值相对主义更加严重的后果。它的绝对性、极端一元性对世界的和谐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冲突双方一方的消解更能膨胀另一方的绝对性的侵略性扩张,使价值绝对性冲突陷入更加灾难性的恶性循环之中。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一些理想性的对治策略,试图为价值绝对主义冲突找到一条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有关一般债权能否质押,当前学界存在赞同与反对两种对立观点,赞同一般债权可质的观点偏重交易效率方面,否定一般债权质押的观点侧重交易安全方面,二者均没有把担保物权的特性与债权本身的特点结合起来考虑一般债权的可质押与否。本文认为一般债权质押其性质是"人保"而非"物保",故而一般债权之上只能设立保证担保,不能设立担保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