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自汉武帝创建年号“建元”始,至清代“宣统”止,历史上共使用过710个年号。封建统治者视年号为福祚标志,往往屡次更换,刻意求新。汉武帝在位54年,使用年号11个。唐高宗在位28年,用年号14个。明清以后绝大部分皇帝只使用一个年号,人们便可以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了,如“万历皇帝”、“乾隆皇帝”。年号一般用两个字,但也有用三个字、四个字的,如梁朝有年号“中大通”,北魏有年号“太平真君”,唐朝有年号“天册万岁”,北宋有年号“太平兴国”、“太中祥符”。年号反映了“君位天授,长治久安”的封建皇权思想,因而造就了许多相同的年号,如“建…  相似文献   

2.
年号纪年制度创建于汉武帝时期,一直被沿用到清朝末年,并被日本等周边国家所采用。汉武帝采用年号纪年,不仅是纪年制度上的一项创举,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其政治意义首先是用以强化皇帝独尊的地位。历代帝王通过年号所要表达的寓意相当丰富,但首先是所谓"政治文化"的内涵。本文由年号的由来及其象征意义出发,举述汉宣帝的"地节""元康"、唐玄宗的"先天""开元"和唐穆宗的"永新"这几个年号,阐述潜存于年号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为何崇尚黄颜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有崇尚黄颜色的传统。如黄钟、黄花、黄袍等等,因为加了一个"黄"字,便都成了美称。在我国封建社会被视为正色的黄、青、白、赤、黑五种颜色中,黄色最尊。那么,中国人为什么特别崇尚黄颜色呢?一种说法是,中国古代人民"悉为黄种"。"黄帝者犹言黄民所奉之帝王?..  相似文献   

4.
龙腾虎跃话濮阳邓树林濮阳市中心广场。中国发现了“龙”在中国,对龙的尊崇超过了任何一种动物。这种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以致在封建时代龙被用作帝王的象征。而中国最古的龙的形象,是在濮阳发现的...  相似文献   

5.
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帝王年间纪年法的一种形式。它兴起于汉武帝时,一直沿袭到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年号的使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明朝以前,一个皇帝执政时常出现几个甚至十几个年号,如汉武帝在位54年,共用了11个年号:公元前134年,有慧星出现,这一年就改为“元光”;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从郊外猎获一头角兽,又改年号为“元狩”。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20年,年号改动达17次之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0,(25):65-65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中秋月圆被视为亲人团聚的日子,故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周代已有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对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制约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共"、"青"、"团"三字同步弱化的问题.要通过创新发展"共"、"青"、"团"三字工作理念,进一步巩固政治性,扩大社会性,增强共青团的工作特性,进而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推动共青团的"三性"协调发展,"三力"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8.
藏族的龙     
藏族的龙有两种,一种叫“祝”,一种叫“鲁”。“祝”是一种动物龙,从不以人神的面目出现,或以具人格的面目出现,形状与汉族的龙相仿,多为绿鬃青鳞,一般被称为“玉祝”,即“玉龙”或“绿松石龙”,在神话传说及宗教画中常作神灵的座骑。这种龙主要与雷电相关,被认为住在天上的云里,它发出的声音是雷声,吐出的舌头是闪电,为雷电龙(藏族十二生肖中的龙即为此种龙)。“鲁”则是具人格的龙,也就是人们一般所说的龙神。这是藏族苯教的一种重要神灵,在苯教的天上、中空、地下或水下三界空间划分中,龙被视为下界的主宰,即从地面到地…  相似文献   

9.
龙是中华民族的先民创造出来的一种圣物。原始社会墓葬中的龙图,已大体具备了今天的模样。 进入文明社会,龙也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在古代帝王的宫殿里,龙纯粹是神圣之物,是高不可拟的“九五之尊”的象征;可在民间,龙似乎没有那么尊贵,顶多是神物和玩赏物的混合体,甚至纯粹是一种吉祥物。龙灯,即是龙的这种民间属性的最好体现。 “正月里来龙灯会”。庆新年耍龙灯在四川被视为盛事。这里只说说我最熟悉的川南吧! 从“破五”(过了正月初五)到正月十五大年,锣鼓之声不绝于耳;至于十六日夜,连宵撵灯不寐,谓之“撵残灯”,反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龙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是中国最为神圣的动物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流最为久远、延续时间最长的的文化现象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文化现象之一。龙文化主要具有六方面的特征:悠久性与延续性、多元性、政治性、多样性、地区性和民族性、综合性。从层次上来看,中国龙可分为生物龙、文化龙、政治龙、艺术龙、宫廷龙、民间龙、儒教龙、道教龙和佛教龙等。  相似文献   

11.
李肇忠 《桂海论丛》2010,26(6):27-31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和巩固与大多数民众对她的政治认同正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民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发生了巨大变化,执政地位面临新挑战。通过解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重大问题,建立"同意"和"共识"的政治,重振干部队伍的道德形象和公信力,是重构和增强民众对党的政治认同,进而巩固执政地位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2.
贯彻“三个代表” 的要求,本质在于执政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准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3.
论民族文化背后的晚清乡绅社会反教情绪及表现样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乡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变化的关头,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困境,在民族心理上难以接受这种猝然而至并欲以主人地位取代民族文化的外来的异类文化。而仅凭过去的思想文化资源,他们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和出路。作为当时社会的精英,他们对现实的感受尤其敏锐和痛苦,而他们又是当时社会大众中儒家传统文化权威的具体象征,是当时民间话语权的表达者,所以,当西方基督教文化侵入中国内地,尤其是农村时,他们便责无旁贷地站出来代替大众表态。在传统面对挑战之际,他们很难心平气和地做出明智的选择,这种情感和民族心理习惯上的反抗趋势,呈现出合情却不合理的猜忌与恶感的样态,这是中国知识阶层走出传统模式的必由之路,只有经过这一盲目、自发阶段后,他们才能逐渐变化开放。  相似文献   

14.
龙的起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华夏文明象征之龙的起源问题,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以往许多研究者,只注意到龙的一些表面特征,得出龙是以蛇为原型的复合物的结论。其实,龙并非一开始就作为复合物被创造出来,它的原型之一是中国南方消失的爬行动物———鳄。  相似文献   

15.
肖卓 《思想战线》2000,26(5):115-117
神话中的龙分生物性的龙与作为神祗的龙,而龙崇拜与饲龙之俗都为卜辞材料所证实.神话中的龙伯国或与卜辞中的龙方有关,视两龙交尾为不祥,神话与卜辞又相契合.因此可以说,神话并非人类头脑中的空想,神话的产生是有其历史渊源的,龙的起源也如此.  相似文献   

16.
警政是对有关警察的国家和政府事务的统称。中国警政史的研究内容是:以治安问题为起点,以警察职能为核心,具体考察中国历史上各种警政思想、警政机构、警政措施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警察职能的行使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揭示中国警政制度的产生、发展规律。从时间上看,中国警政史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国警政萌芽、发展的全过程;从空间上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警政史,应该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版图作为标准。在学科性质上,中国警政史属于史学的专史范畴。但在中国警政史学内部,也可区分出中国警政通史、断代警政史和专门警政史。  相似文献   

17.
周琼 《思想战线》2002,28(5):101-104
吏治的整顿是中国古代贤明的封建君主采取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不同的帝王和官吏 ,其思想、措施及效果各不相同。作为多民族边疆地区的云南 ,从汉唐以来 ,就采取不同于内地的羁縻统治 ,元明清王朝实行土流并治的政策 ,从而造成了两套不同的官吏体系 ,不仅中央王朝形成了一套管理流官和土官的不同措施 ,历代治滇的最高官员也在施政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吏治思想。在清代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的云贵总督高其倬治滇的吏治思想在其中较有典型性 ,对云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英汉思维差异看电影片名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是翻译的基础,电影片名的不同体现了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对电影片名的翻译必须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比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及其在电影片名中的表现,努力探索在进行电影片名翻译时应选择的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适合译入语观众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9.
熊水龙 《桂海论丛》2006,22(3):67-69
行政自责文化由具有特殊内涵的主观性和规范性两类要素构成。良好的行政自责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维护、预防、教育和整合等功能。培育行政自责文化应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及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塑造公务员的现代品格;加快行政自责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及政治环境;积极推进责任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经历了与国民党的战争博弈、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的三次重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适应性的实践,每一次实践都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提供了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实践则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政治文化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