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论非语言在教学当中的运用呼格吉勒图一、“非语言”界说。“非语言”这个概念是由“语言”概念演绎而来的。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它又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听觉符号体系。那么,“非语言”是什么呢?在许多行为学论著中,学者们把“行...  相似文献   

2.
杨天地 《前沿》2013,(18):141-142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当前已引起跨文化交际学界的广泛关注。非语言交际主要分为四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本文主要从对待拥挤的态度、近体距离及领地观念三个方面探讨中英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环境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结合而指称现实现象,因此产生表意间接性基础,构成改变能指形式的规范委婉语和改变所指内容的变异委婉语两大系统,而改变语言符号语气功能亦可委婉表意,就形成了委婉语语言间接性的三个不同的层面。在此基础上可以更进一步地深入探讨委婉语的构成规律和语用规律。  相似文献   

4.
许平 《求索》2006,(10)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非言语符号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可。非言语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作用可以借鉴到思想教育中来,并对思想教育效果产生重要作用。恰当而自然地运用非言语符号,是加强思想教育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思想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非言语符号可以对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进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黄曙光  陈建生 《求索》2007,(9):198-200
自从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就成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定律”。然而。按照认知语言学理论,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形成的,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即“现实-认知-语言”,语言符号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因此,是有理据的。本文从语言符号的起源和现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非任意性问题两方面论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符号是非任意性的。  相似文献   

6.
电视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最有力的传播工具之一,但电视人有意无意地割裂声画关系、很少考虑有效地运用修辞手法来提高传播效果,同时,传统语言学、修辞学也忽视对电视语言进行研究。这制约了电视这个复合符号系统在传播信息和理解知识上的前进。电视工作者和语言研究者应该努力揭示出电视语言的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7.
傲金才仁 《前沿》2014,(11):221-222
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抽象和概括的反映,是语言文化中的显著特征,一种语言的词义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哲学、心理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蒙古语中含有传统文化意义的饮食、自然现象、数字、颜色等词的研究,窥探蒙古族社会文化生活及思维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模因的基本理论出发,来探索语言模因的思维运作方式。基于语言模因的思维运作方式可以寻求到语言模因介入二语习得研究的视角,以语言模因传播的过程和特点来优化二语习得理论框架,结合二语习得过程动因来研究已有知识模因(包括母语知识)与二语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同时解析在此过程中语言模因扮演着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语篇分析就是从具有完整思想内容的篇章的结构分析入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展开对语篇内容的研究。语篇分析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法分析教学的否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传统英语教学中"单纯教语言"的问题。依据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应充分重视非语言信息在语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改革创新语篇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载体和符号,也常常是困扰作家的陷井和囚牢。语言本身的矛盾二重性和语言使用中的一切矛盾都会在作家审美创造的语符化活动这个焦点上集中反映出来。 相似指称与假定性张力——语言和现实的矛盾。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现实生活是语言的表现对象,语言是现实生活的符号表现形式。文学创作正是利用了语言和现实之间的符号关系来表现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的,语言成为作家沟通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一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语法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支配语言符号的规则。语法应当正确地反映该语言的语法规则,应当能科学地解释语言的各种现象,生成合乎语法的句子。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建立起来的属于语言学的不同的学科,但这三者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学科。语法以句法为核心,但必然要涉及到语义和语用方面。语法离不开语义与语  相似文献   

12.
上古蒙古民歌与其他北方民族民歌的关系荣·苏赫在上古蒙古民歌的研究中,不少学者都联系到匈奴民歌、鲜卑民歌、突厥民歌,将视野扩展到整个中国北方民族。近年来关于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间传承文化研究的成果说明,这种联系是上古蒙古民歌研究深入发展的表现,它对于全面...  相似文献   

13.
阮艳萍 《前沿》2011,(4):166-168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突兀的高峰。从传播学的角度,能获得这种长期的、显著的传播效果,诗歌中所使用的符号是一个重要因素。楚地方言的使用增加了语言与作者、当地受众的接近性,同时也以鲜明的地方特色走进中国文学史;香草在楚民生活中的日常化增加了符号的熟知性;香草在楚文化中的巫术性意义强化了符号的可信性;香草和与香草紧密相关的美人,既具有悦目性,也具有悦情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惊采就是文化思维的精彩。  相似文献   

14.
段丽杰 《前沿》2010,(13):191-193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商标语是经济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形式,象征着某个企业或者特定的产品。随着商品跨区域跨文化销售现象的增多,如何将商标语以符合目的语文化的形式翻译出来,不但涉及了商品的销售运作这个经济现象,而且也是颇具研究价值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语言和文化这两个密切相连的领域切入,从以语言为依托的文化,以及以文化为背景的语言的视角探讨若干对于商标语的翻译案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黎平县许多乡村和小学都在积极试验推行苗文、侗文。有些人对这一新生事物不理解,抱有许多疑虑。为此,就推行民族文字意义和作用,谈谈我的一些肤浅认识和看法。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也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就以侗语而言,侗语是侗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侗文就是记录侗语的符号。  相似文献   

16.
论体语传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伦浩 《求索》2012,(7):164-165,168
人们在交际传播时,体语有着极其重要的表意形式和表情功能。从整体来说,体语与语言有着很强的相似点,都有巨大的文化表现力和渗透力,有丰富的社会时代性和文化承载性。体语等副语言和语言一起建构了言语交际这一信息的积极交流过程,合成交际工具的总体。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表达确切而完整的语义,完成传播途径,展示社会文化的多层意蕴。  相似文献   

17.
刘汉军 《新东方》2009,(12):50-54
所谓翻译,是按社会认知需要、在具有不同规则的符号系统之间所作的信息传递过程。它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活动,在形式上是不同语言字符的转换,在内容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一种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各种表达方式都是其所属的系统中的符号。捷克斯洛伐克翻译理论家东·波波维奇认为“翻译活动乃是符号的操作”。也就是说,翻译是把一种符号系统转换成另一种系统。语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18.
廖萌 《八桂侨刊》2013,(3):58-66
目前,420所孔子学院及550多个孔子课堂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推广汉语教育,传播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国样本”。但孔子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频频遭到海外发难,并存在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相对脱节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并借鉴国外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孔子学院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实现孔子学院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夏丽莉 《前沿》2014,(23):212-213
本文论述了蒙古语中形容词在句子中作为句子成分时与汉语形容词的各种用法的异同,包括形容词在两种语言中做谓语、形容词"级"的变化、形容词的重叠、形容词被修饰、形容词修饰名词、形容词做状语、形容词做补语、非谓形容词用法的异同。通过两种语言中形容词用法的平行比较,深化汉语学习者在语法上对汉语的形容词用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黄静雯  王坤茜 《前沿》2013,(14):167-168
听觉语言在长期的使用和演变中,已经成为具备不同含义的听觉符号。听觉符号的准确使用可以增加广告对消费者的吸引,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由于不同听觉符号的差异性,听觉符号有着自身独特的运用原则,研究和了解其运用原则有利于准确地运用听觉符号,达到最大化广告效果的目的。听觉语言符号包括语言、音乐、音响三种分类,对这三种分类各具有不同的符号化含义的分析详解,可以丰富听觉符号在手机广告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