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教学应重视“宪法人”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人是指真心诚意地信仰宪法,具有宪法意识,并时刻按照宪法的基本精神生活和工作的人。作为法学核心课程,宪法教学应重视"宪法人"的培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宪政的客观需要,是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宪法教学的分内之事。宪法教师首先要成为"宪法人",在教学中注重对现行宪法文本的尊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宪法精神,并重视宪法应用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祝捷 《人民政坛》2012,(11):12-14
行宪之难,非难在构建良好、完备的宪法制度,而在于培养人民的宪法精神。惟有公民树立起宪法精神,通过培育宪法文化,形成公民意识,构建宪法认同,体会到宪法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每个公民都是在"宪法地"生活着,人民方能在宪法的哺育下,享受由宪法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3.
曾明 《求索》2013,(12):201-203
自“一五”普法规划之肇始,时至今日,普法宣传业已进入“六五”时代。28年的普法实践表明,普及法律常识首要而核心的内容就是普及宪法知识.教育民众形成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培育宪法信仰。近60年的宪法普及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宪法知识的普及,阻碍着宪法理念的传播.阻碍着宪法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宪法文化权利并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宪法学范畴,它是由"文化权利"这一范畴变化衍生出来的。从宪法层面出发,强调公民基本权利特别是文化权利,有利于从法律体系上完善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机制和制度,也有利于宣示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宪法文化权利的规定有助于公民精神和个性层面的结构优化,也有利于对人性弱点的改造,提升公民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礼仪。我们要在理论上树立起宪法文化权利的权威地位,从宪法规范的明确、部门法的制定以及文化平等权的保护等方面实现宪法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5.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最高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问题高度重视,强调"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就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我们要认真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就必须尊崇宪法精神,贯彻宪法规定。要对宪法有敬畏之心。人比天高、法比天大、宪法至上。法律规范的实施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充分的发展。对宪法的敬畏,就是要将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根植于心,在遵守上下功夫,谨守宪法的各项原则与规定。要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的意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  相似文献   

7.
冯玥 《长江论坛》2018,(2):10-13
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最有最高的法律权威。确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尊崇宪法、维护宪法,向人民进行庄重承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蓝图的实现。从宪法宣誓的价值意蕴来看,其彰显宣誓人对宪法至高无上地位的尊重,传达出任何人无论其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要受宪法约束的理念;从宪法宣誓的法条逻辑来看,宪法第二十七条的三个条款之间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共同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制度的实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坚定的宪法信仰才能更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从宪法宣誓的信仰铸就来看,应当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履职行权。  相似文献   

8.
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宪法这一根本大法的实施显得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宪法的崇高地位进行了充分肯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同时也对"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这一实现依宪执政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我们有必要比较研究西方的主要宪法监督模式,发现并借鉴其合理因素。一、西方宪法监督的制度差  相似文献   

9.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伴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而出现的,并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洗礼和升华,成为一种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步走向成熟、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型的法律现象。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所体现的精神和原则就代表着这种新型法律现象———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宪法的制定和颁布成为新时代的文明标志。因此,我们追寻这种新时代的文明的起源,探求其发展脉络和规律就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英国的法律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设立"宪法日"与确定宪法宣誓制度。这是建党以来第一次通过仪式的表达来体现宪法文化,在全民族层面上培育宪法精神和树立宪法权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中国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实施宪法宣誓制度。法律仪式能够强化宪法的神圣性,增强宪法认同感,推动宪法信仰确立。因此,需要规范法律仪式,普及法律仪式,创新法律仪式,以此培育宪法信仰。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09,(7):96-96
徐继超在《法学评论》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依法行政与宪法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依法行政过程就是宪法意识的培育过程,依法行政过程就是宪法信仰的坚定过程,依法行政过程就是宪法教育的过程。宪法教育能使政府正确认识权力来源于人民,促进政府积极行政,促进政府真正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2.
各国宪法解释机关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人大研究》2004,(8):43-45
一、普通法院宪法解释的体制这是指由国家设立的管辖普通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法院 ,承担宪法解释职责的宪法解释体制。该体制的形成 ,源于美国的宪政实践。实际上是通过法院判例逐步确立起来的 ,而并非宪法明文授权的宪法解释制度。在美国 ,联邦最高法院作为普通法院的最终上诉审法院 ,行使宪法解释的权力 ,使得自己成为联邦宪法的最终解释者与保障人。2 0世纪以来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随着人权保障在国际社会受到普遍的关注与重视 ,由普通法院作为宪法保护人的美国宪法解释制度 ,也被一些国家广泛地移植 ,形成了由普通法院通…  相似文献   

13.
翻译直接影响人们对宪法文本的理解,而文本是制度和理念的载体。没有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根本无法加深对制度的理解,更不用说对理念的信仰。张千帆教授对宪政尤其是司法审查制度有深入研究,但对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解读以及美国宪法文本的翻译不能令人信服。刘大生教授对美国宪法的研究别有进路,在宪法学界发出不同的声音,但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哲生 《浙江人大》2012,(12):20-23
宪法修改的历程,实际上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轨迹,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证明,也是中国宪法制度不断完善、宪政事业持续进步、宪法作用逐渐增强的真实记录。助推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创办人年广久,因为请了12个待业青年做雇工,突破了当时雇用8个人即为资本家的标准,而波澜骤起。  相似文献   

15.
社会权主要是由国家积极义务来保障实现的权利。对社会权的保障在于保障个人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过上健康而又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社会保障权、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属于社会权的核心权利。我国宪法从不缺乏对社会权的保障,这是由国家政权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结果,且随着宪法的完善,我国社会权保障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具备了"宪法委托"或"制度保障"的特点。但宪法规范对社会权的供给仍然不能完全适应权利保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苏一星 《人大研究》2005,9(2):24-27
列宁曾经指出:“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真正承认这些权利的保障在哪里呢?在于人民意识到并且善于争取这些权利的各阶级的力量。”[1]可见,保障宪法实施的力量首先在于人民的宪法意识。宪法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于宪法现实的反映,是对宪法各种心理过程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宪法的产生、本质及作用的基本看法,对宪法的评价和理解以及其他宪法观念和想法。宪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在宪法产生前,资产阶级高举民主法治的旗帜与封建专制进行了反复的较量,这即宪政运动。宪政运动的目的在于限制君权保障人权,使国家治…  相似文献   

17.
李艳君 《传承》2009,(8):132-133
实现宪政是现代国家政治的根本标志和常规形态,宪政之于中国可以说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中还存在宪法权威尚未真正确立,宪政意识不强,人大制度尚未有效发挥等问题。要推进我国宪政建设必须认真对待宪法,处理好遵守宪法与党的领导的关系,积极培育宪政文化,切实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高度重视宪法的监督实施等。  相似文献   

18.
主论     
《民主与法制》2021,(1):11-11
宪法教育对于宪法的信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宪法信仰的情感表达离不开各种体现庄严与神圣性的宪法仪式,这些仪式在我国主要包括宪法宜誓仪式、升挂国旗仪式、奏唱国歌仪式、悬挂国徽仪式等,它们构成了宪法信仰的外在要件:宪法信仰的生成,除了具有信仰者内在的确信情感与外在的仪式表达外,还与宪法作为法规范在现实社会中实施的深度与广度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真正实施和推进宪法审查或合宪性审查,并激活宪法文本上的权利条款。  相似文献   

19.
实现宪政是现代国家政治的根本标志和常规形态,宪政之于中国可以说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中还存在宪法权威尚未真正确立,宪政意识不强,人大制度尚未有效发挥等问题.要推进我国宪政建设必须认真对待宪法,处理好遵守宪法与党的领导的关系,积极培育宪政文化,切实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高度重视宪法的监督实施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大》2013,(8):47-50
这段时间里,在彭真主持下,秘书处根据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讨论的意见,中央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同志的意见,对宪法修改草案(讨论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大小问题的修改有八十三处。其中,比较大的修改:一是将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