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台州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金融创新为手段,以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的,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建立,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断突破,有效缓解了新农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一直以犯罪客体为标准进行犯罪分类和章节设置,但刑法分则中金融诈骗犯罪的设置却是以犯罪行为为标准,这一改变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以刑法立法分类原始理论为起点,通过对我国金融刑法分类现状的评述,来分析金融犯罪分类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徐文哲 《求索》2013,(1):47-48,129
本文从分析物流与金融企业合作和博弈的论点出发,以博弈论合约选择为支点,研究和探讨物流金融的运营博弈分析,建立针对我国物流金融运营的合约选择机制和模型,为物流金融的分析收益分配问题提供了较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该文针对农村金融的现实问题和既有理论研究、政策主张的不足,将农村金融置于农村经济系统和整体金融系统之中,描绘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随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具体路径。新时期发展农村金融要以发展农村经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和依托,以市场化为目标,以商业性金融为方向,以业务为纽带,通过合作性金融改制和金融自由化改革形成商业性金融服务农村的倒逼机制。在发展农村金融过程中,要引导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商业化,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5.
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意义重大、任务繁重,需要各级各部门和金融系统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金融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宁波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做出积极的贡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金融改革发展要以做大做强总部金融为核心,在完善区域金融组织体系上取得新突破;以地方资本市场建设为抓手,在提升金融业集聚辐射力上取得新突破;以改革创新为工作切入点,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以加速构建多元化融资格局为抓手,在提高金融要素保障能力上取得新突破;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主题,在营造良好金融生态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立法理念对立法技术、立法内容和立法效果有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树立科学的金融犯罪立法理念是引导金融刑法改革的先决条件。受制于计划经济时期金融抑制思想的影响,我国金融犯罪刑事立法理念相对落后,进而导致了立法内容与立法实践脱轨、立法目标与立法价值偏离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在反思我国现行金融刑法立法理念的基础上,树立以金融自由为基础、风险防范为导向、金融效率为核心、金融安全为保障的全新理念,为金融犯罪刑事立法立法改革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范颖华 《小康》2013,(5):41-42
作为区别于CBD、金融街的南城金融第三极,丽泽金融商务区在充分利用自己的南部发展的后发优势之外,也在差异化寻求突破——打造以新兴金融业态为主体,高端商务业态相配套的新兴金融聚集区。在西南二环与西南三环之间,一座以丽泽桥,乃至历史上金中都的丽泽门命名的金融商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正在拔地而起。丽泽金融商务区在丰台区的最北端,而丰台又位于北京城南的最北端。发展北京南城,似乎这里被看成了发力点。  相似文献   

8.
潘万清 《政策》2002,(12):50-50
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核心作用,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金融的重要地位决定了金融信用环境建设是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赤壁市委、市政府对整治信用环境十分重视,今年又作出了创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的决定,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重视和支持。银行部门应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积极改进金融服务,不断优化金融信用环境,以经济、金融双赢为准则,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  相似文献   

9.
沈光明 《政策瞭望》2011,(12):47-4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产业经济的支撑。大力发展以核心企业为纽带,以物流监管为保障,把银行信贷真正用于实业生产,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是当前我省金融创新的一个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0.
诚招天下客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赖以维系的重要基石,更是市场经济的黄金约定。近年来,我们张家港市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突破口,以呼唤全社会诚信为主攻点,加强金融秩序整顿,加快信用体系构建,取得了金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双赢”成效。  相似文献   

11.
王晓红  ;钱东平 《群众》2014,(9):45-46
<正>长期以来,江苏金融系统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驱动,不断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重大突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江苏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基金、创投等一系列金融资本市场的建设,尚未形成对于全国具有引领作用的行业巨擘,江苏金融改革发展离"金融强省"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要实现深化金融改革发展目标,从江苏的实际出发,可着重建设"八大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在中国金融领域发生的重大创新事件是,首批5家民营银行分别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广东开展试点,其中浙江独占2家。而在开设民营银行的10家民企中,浙商独占7席,在金融领域浙江可谓一马当先,再加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都为浙江打造中国新金融高地奠定了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效率宏观矛盾的微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效率是指金融系统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是对实物资源的引导效率。我国金融效率低表现为我国经济的高货币化而低金融化。原因在于我国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反映为货币传导机制中存在金融抑制的问题。因此,应在金融领域、实业领域优化金融发展方向,以改善货币传导效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融安全区是以金融安全为标志的区域金融概念。站在银行业的角度,如果区域内银行业的资金在运行过程中偿还和增值的特性能获得满足,就实现了区域金融安全,形成了“金融安全区”。建立金融安全区的总体框架应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即风险预警、风险处置、工作责任制度。金融安全区的标志为“一高”、“二强”、“三好”,即社会信誉高,支付能力强、清算能力强、资  相似文献   

15.
郭树华  孙强 《思想战线》2002,28(1):27-30
金融工程在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创新的工具 ,是金融中介为客户解决特定金融难题的一种系统性分析方法。它的核心是为客户设计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其特定的要求 ,并在新的金融产品开发过程中有效地实现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在实际运作中 ,金融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离不开金融工程的整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民间金融快速发展,盛行全国,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以甘肃省为例,根据民间金融在甘肃省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了民间金融对甘肃省的经济效应,并采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甘肃省民间金融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甘肃省民间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同时也推动了民间金融的发展。最后,基于民间金融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完善金融体系,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间金融发展是民间资本扩张的内在冲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集取了大量的民间资本,但民间金融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以非法的形式存在,民间资本没有获得得它应有的增值能力.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得不到所需的资金供给,造成了资金供求的严重失衡.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必须重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实现民间金融正规化、合法化,加速发展民营金融,加强对民营金融的规范和监管.  相似文献   

18.
为实施国家金融战略,维护金融安全,健全金融审判体系,加大金融司法保护力度,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根据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特作如下决定:一、设立北京金融法院。北京金融法院审判庭的设置,由最高人民法院根据金融案件的类型和数量决定。二、北京金融法院专门管辖以下案件:(一)应由北京市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金融民商事案件;(二)应由北京市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以金融监管机构为被告的第一审涉金融行政案件。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推动金融改革发展、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在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守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初心,砥砺奋进,久久为功,在"中原更出彩"的壮美画卷上留下  相似文献   

20.
可顺祥  徐丛山 《创造》2013,(1):44-47
中国工商银行是与云南省最早开展银政合作的国家级金融机构之一.长期以来,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在总行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竞争力为主线,以强化内控案防为基础,抢抓发展机遇,开拓优质市场,推进结构调整,在金融服务、金融创新、金融改革、金融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云南省广大的企事业单位、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