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契在以下四个理论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关于人的本质,冯契从事实界、可能界的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人的本质就是"要求自由";关于人的自由,冯契立足广义认识论进行考察,提出自由就是"化理想为现实";关于人的理想,冯契着眼真善美的统一,提出理想就是"现实的可能性与人的要求的结合";关于人格,冯契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构建"平民化自由人格"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理想人格的塑造,对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伦理学范畴的理想人格,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客或两级本质,一级本质是就理想人格的价值方针而言,二级本质是指实现此价值方针所必需的心理气质。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一级本质是个人金面发展与为社会作贡献的统一,二级本质是理想主义,人道主义与英雄主义的统一。文章具体论述了两级本质内在涵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恶性伤害事件一再地拷问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个体内在"德性"的塑造,却忽视了"德性人"在现代社会中应首先作为社会人而存在。党的"十八大"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此背景下的"社会人"也是"法治人"。因此,兼顾制度教化与德性培养,塑造大学生的"法治人格"和"道德人格",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在强调制度教化的前提下凸显制度的道德属性,并且积极推进德性培养的制度化,是今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以知情意的统一为理想人格的构成是儒家人格理论的共同特征,但孔孟的知情意统一是以仁德为基础,强调的是人的内在德性;而荀子则将人格的内在品性与法的观念联系起来,注重的是理想人格的现实前提,强调内在品格与外在行为的一致。孔孟的内圣与外王的统一是以“内圣”为主导,到了荀子那里较注重人格的“外王”方面。当荀子赋于理想人格以济世安邦、经天纬地的“外王”规定时,即已开始把人格与广义的实践相联系,与孔孟的注重内圣和心性修养正好形成对照。在这种外在习行与内在心性的不同侧重中,蕴含着孔子以后儒家人格学说衍化的相异趋向。  相似文献   

5.
涂争鸣 《求索》2007,(5):128-130
诚信德性的生成,是主体与社会不断互动、相互影响、逐步内化的动态过程。主体所经历并对德性形成起关键性作用的仍然是服从、认同、良心化三个环节。诚信德性的生成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主体的终身课题。  相似文献   

6.
自然、和谐、超越是嵇康人格美的三个关键词,是嵇康用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造就的通往理想人格的现实阶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身的超越是人类一直以来的理想,这三点对于当今现实社会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然、和谐、超越是嵇康人格美的三个关键词,是嵇康用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造就的通往理想人格的现实阶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身的超越是人类一直以来的理想,这三点对于当今现实社会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公共行政人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格扭曲."道德经济人"型公共行政人格是契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最理想的行政人格,其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互利性、规则性和主体性.而要塑造"道德经济人"型公共行政人格.必须要通过立法、监督、激励等行政伦理的他律与行政道德理性、行政道德自主性、行政道德修养等行政伦理的自律相结合,达到完全统一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即是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践的过程,其中内含了有序推进的几个重要环节,即由马克思主义过渡到相应的实践观念建构,再到具体实践活动的展开,最后终结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想客体的现实创建。如果仅从这一过程的理论形态演进来说,就是将作为理论观念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念。作为实践观念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其鲜明的实践指向性、价值选择性和现实超越性等理论特质而区别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君子"与"小人"相对应,是孔子思想中的理想德性人格。"君子三畏"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既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更是"君子"之所以不同于"小人"的深层原因。而孔子之所以要将"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和"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之序"、"社会之序"和"精神之序"的表征意义外,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殷周以来的"敬畏"传统;其二是"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现实归因;其三是"仁"的自觉的内在要求。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和"物化问题",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重温孔子的"君子三畏"思想,培育和强化敬畏意识,完成对人之为人的敬畏之心的存有,无论是对于人类行为的自我约束和德性自觉,还是对于抑制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与科学的关联是数字艺术美学理论的基础性问题,它作用于认识论,同时也揭示着数字艺术的本性。关于"美"和"艺术"是数字艺术美学认识论的两个基本部分,"美"是知觉的,而"艺术"则是情感的,两者相互关联,互为唇齿。对于数字艺术美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探讨都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数字艺术的本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由理论说服群众到理论掌握群众的动态发展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者是联系两者之间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说服群众,就必须充分发挥真理和人格的双重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端正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塑造高尚的理想人格,坚持言教和身教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德性与契约:欧阳修与霍布斯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琼  宋玉波 《求索》2012,(4):198-200
欧阳修《易童子问》所表达的以德性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是以其自然哲学为基础,他以德性为依据将社会成员分为三个层次,认为有德性者是社会命运的维系者。相比之下,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了以契约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对于西方近现代以来的政治理论与实践影响深远。论文最后指出,对于理想的社会构建而言,单是德性或契约都是不充足的。  相似文献   

14.
冯契先生理想人格学说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对中国哲学传统的继承有关。冯契主要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关于通过教育、修养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的理论,关于理想人格培养过程中理性自觉和意志自愿相统一的原则,关于把人的精神发展看作是一个过程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培养新人学说和个性解放的思想也作了批判总结。冯契这一方面的研究在方法论上表现为分析和综合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篇具有丰富美学意蕴的纲领性文件。它透露出新时代"美"的四重内涵:以"共创""同享"为表征的人民生活之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之美,以"德性""党性"为统领的人格品行之美,以"互利""共赢"为要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美;体现了新时代"美"的四种特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民族性;反映着新时代"美"的两种根本创造途径:劳动和奋斗、培养和教育。这种美学观,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创建了以"仁礼合一"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框架,老子提出知足不争、少私寡欲、柔弱守雌的教育理论。孔子与老子既塑造了圣人理想人格,在道德教育内容的具体建构方面,亦开创出不同的发展路向。深入挖掘以孔子、老子为代表的儒道两家德育思想,追寻可亲可敬的人格榜样,开拓与道合一、守道同德的理想之境,传承创新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追求的理想人格价值目标,对于今天坚定并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的根本目的是要对人的灵魂进行洗礼,以思想的智慧启迪心,塑造人格,养成德性。要使这一教化过程深入人心灵,形成灵魂的感动,必须通过教学艺术,传播思想,激发情感,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可大致分为1919年—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2009年这样三个"30年"。中国化的道路、大众化的路线、时代化的征途分别是这三个"30年"的实践路径。这三条实践路径实质上是统一的,它们既是时空和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的统一,也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在执政价值论上,经历了从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的过程,在执政认识论上,经历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执政方法论上,经历了主要依靠矛盾对立面的斗争来解决问题向主要依靠矛盾对立面的和谐统一来实现发展的转变,这是三个"30年"党执政思路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内含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逻辑环节。它不仅确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界限,规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式,而且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目的。从方法论角度来看,"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继承与弘扬,而且是对批判方法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公共行政人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格扭曲。道德经济人型公共行政人格是契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最理想的行政人格,其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互利性、规则性和主体性。而要塑造道德经济人型公共行政人格,必须要通过立法、监督、激励等行政伦理的他律与行政道德理性、行政道德自主性、行政道德修养等行政伦理的自律相结合,达到完全统一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