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1岁的林林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并不清晰。若不是那天母亲特意将她叫到身边,对她讲了那么多的事情,她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她现在的父亲竟然不是她的生父。原来,在林林还不满3岁的时候,她的父母就因彼此生活环境的重大变迁而离婚。年幼的林林跟随母亲生活。其后不久,林林的母亲带着她来到这座城市,与她现在的父亲组成了新的家庭,共同生活至今。母亲之所以跟她讲这些,是因为刚刚得到消息,林林的生父病重,母  相似文献   

2.
船长的智慧     
依人 《中国减灾》2010,(4):35-35
女孩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抛弃了她和母亲。母亲将女儿送进了一所舞蹈学校。高昂的学费并未吓倒母亲,她四处打工挣钱。7岁的女孩看见母亲整日忙碌和疲惫的身影,就会忍不住流泪。  相似文献   

3.
左太北 《黄埔》2014,(3):71-73
我母亲原来是北京的学生,“七七事变”后为了不当亡国奴,于1937年10月到了延安。1939年2月她被派到太行山工作并结识了我父亲,他们于4月16日在八路军总部结婚,当时父亲34岁,母亲22岁。婚后的母亲在太行山区做妇女抗日救亡工作。我出生于1940年5月。  相似文献   

4.
血色母爱     
玉帛 《中国减灾》2006,(3):56-56
罗莎琳是一位性格孤僻的13岁少女。在她还不谙世事时,父亲就因故去世了,母亲索菲娅一手将她抚养大。因为贫穷,罗莎琳常常受到许多人的歧视和欺侮,久而久之,她对母亲也开始心生怨恨,认为正是母亲的卑微才使她遭受如此多的苦难。索菲娅在一家清洁公司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也只  相似文献   

5.
李静 《人民公安》2006,(16):51-51
我曾有一个女友,虽然兰质慧心,可年近而立仍是单身——我是说,不只是没有结婚。原因全在她的父亲:女友从40岁她的母亲去世那天起,就和父亲相依为命,发誓要一直守在他身边,直到他的百年。她父亲精神有点问题,作为孝女,她不放心把他送进精神病院,也不放心把他交给训练有素的保姆,  相似文献   

6.
坚冰 高文是长女,下面有3个弟弟。母亲性情暴躁,父亲因为她是女孩而溺爱她,从来不要求她干家务。高文指挥3个弟弟干家务,稍不听从,就像母亲那样打骂他们。父亲从来不责骂高文,倒是经常责骂几个儿子,高文认为父亲忽视了她。为了引起父亲注意,她告诉父亲她偷了同学的笔,父亲却只说了一句“以后别这样了”。高文非常失落,她由此得出结论:父亲不在乎她。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账本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这个字眼显得很陌生。因为在我还不足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魔离开了我们,只剩下母亲孤单的身影。母亲的身影在我的生活中不停地晃动: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接我们上学放学、一个人换煤气、电灯坏了自己修……所有父亲的角色都被母亲一个人承揽了下来。慢慢地,我们长大了,看着母亲的白发一点点变多,皱纹过早地刻进她沧桑的面容。为了我们,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没有时间也没有钱走出家乡的小镇……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三人一个个地送进了大学的校门。母亲笑了,笑得很欣慰。毕业后,哥哥姐姐都离开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母亲刘慧征,生于1895年,卒于1985年。她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我父亲张澜先生是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和四川反袁斗争的领导人之一,是一个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奋斗不息的民主人士。母亲19岁与父亲结婚。在父亲的影响之下,母亲的命运也与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我的外祖父是解元,1902年被清政府选送留日,次年病死,那时母亲8岁,因家境贫困,靠外祖母纺纱、织布、刺绣度日。母亲识字不多,但能背诵很多诗词与文章。辛亥革命后,父亲历任川北宣慰使、国会议员、嘉陵道尹、四川省长,为官8年,廉洁奉公。母亲则在乡下放牛割草,下种收粮,克勤…  相似文献   

9.
隋穗 《时事报告》2007,(4):64-65
黄来女,1985年出生于广西合浦县。4岁时,母亲因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不久,县文工团解散.父亲也失去工作。从此,她跟随父亲东奔西走,打工谋生。颠沛流离的生活常常让父女俩陷入困境,她曾因交不起学费而两度辍学。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敬爱的父亲戴安澜将军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们深切地怀念把我们抚养成人的母亲王荷馨。母亲生于1907年,她与父亲同是安徽无为人。母亲与父亲的婚约,是由双方父母定下来的,戴王两家是表亲。母亲的家境贫寒,小时候与同村的女孩一样,都要裹脚缠足,这个过程很长,其间还要参加劳动,母亲说那种肉体的疼痛和心里的痛苦是难以形容的。但是在那个时代,她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是默默地忍受。母亲从小性格倔强,只要她认为能够做到的事,她都要去做,缠足裹脚的这一段经历在她倔强的性格中增加了对困难和痛苦承受和强忍的能力。父亲与母亲是1927年1月…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诺言     
西流 《人民公安》2010,(14):64-64
<正>父亲对母亲说,晚饭后你到电影院门口等我,我请你看电影。父亲是偷偷对母亲说的,母亲闪了父亲一眼,脸一下子就红了。她装作没有听到跑开了。这是十几年后母亲告诉我的,母亲当时还是个姑娘。那天晚上母亲早早地就吃过了饭,她一反常态地在镜子前多停留了几分钟,然后就趁着夜色出了门。  相似文献   

12.
第132级台阶     
母亲去世后,在父亲执意要找这个比他大几岁的继母时,我的态度是比较中立的。几年以后,父亲去世后老家就剩下继母一个人,我对她的态度就更加模棱两  相似文献   

13.
父兄被害,弱女子被卖他乡今年24岁的袁丹玲出生于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冬妹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袁仕德老实忠厚,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常年在外做木工挣钱。母亲李永英年轻漂亮,在家操持家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袁丹玲和比她大两岁的哥哥经常被人骂作“小杂种”。稍微懂事后,她发现父亲不在家时,本村一个叫王代碧的男人常和妈妈说说笑笑;父亲回来时就和妈妈吵闹,两人的关系非常紧张。1992年3月1日,已13岁的袁丹玲和哥哥袁国林从亲戚家玩耍回来时,却发现已多日不外出的父亲没在家。袁丹玲便问母亲:“妈妈,我爸哪里去了?”李永英结结巴巴地说:“…  相似文献   

14.
潘月兰43年前出生在北京大兴县风河岸边一个农家小院,她的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她长大后也是普普通通的一位小学教师,她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 3岁时,潘月兰失去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母亲养猪种地拉扯着心劲儿极强的女儿。女儿看见母亲太苦,太辛劳,发誓要争口气。后来,她考上了县师范学校。毕业  相似文献   

15.
“您是王博士吗7我是厦门一位患者的父亲。我女儿要杀掉她母亲!她现在正揪着她母亲的头发,将她母亲拖倒在地板上打,她母亲快被她打死了!求您救救我女儿,救救我们全家吧……”  相似文献   

16.
盲女孩杨丹萍是不幸的,因为遗传的原因,她出生即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五彩缤纷的世界对她来说,犹如冬日的浓雾白茫茫一片。因为失明,今年12岁的她至今不能读书写字,不能帮母亲干家务活。母亲许会飞也是残疾人,双眼高度近视,戴着厚厚的镜片,全家的生计只能靠父亲杨含福四处打工以及亲戚邻居的接济。  相似文献   

17.
母亲1924年出生于新会一个贫苦农家,是个文盲。她9岁被卖与七堡一户地主当婢女,历尽辛酸,18岁那年才回到外祖母身边。父亲16岁离家到会城当学徒,后辗转香港、广州等地打工。解放初在广州加入工会,被吸收为“打虎队“队员。他为人忠厚,富于正义感,敢怒敢言,难免得罪领导。农村实行土改和合作化时,他响应政府号召,手握一面上绣“光荣回乡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金字的红锦旗返回家乡务农。父亲不善农耕,母亲个小体弱。公社化后,生产队分配率很低,每个劳动日只值一角几分,我家年年超支,负债累累。为了一家人糊口和支持我读中学,父亲回乡时在省城购置的一套铜炊具和餐具,甚至  相似文献   

18.
天谴     
母亲久久地看着父亲,她看见老伴头上的白发不停歇地生长,如同夏天河里的水草。母亲低下头看自己躺在脚下的儿子,他此刻就像回到了儿时,他是多么听话、多么聪明的孩子啊,那时,他只有三岁,他对帮他洗脚的母亲说:妈妈,你给我的脚洗洗脸吧。他的小脚面上粘了一点水,她说给老伴听,俩人笑啊笑啊,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乐。父亲在出事后一直处于一种亚昏迷状态,他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弹,他的呼吸微弱极了,他在母亲的掺扶下,才挪动步子,离开了儿子躺卧的地方。天终于亮了,太阳从窗玻璃透射进来,照在母亲浮肿痛苦的脸上,又照在父亲麻木平静的脸上,渐渐就照…  相似文献   

19.
父亲和母亲今年又承包了二亩棉花地,加上麦子地,一共是十多亩。我从心里替父母担忧,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年岁不饶人哪。尤其是母亲,常年患有腰痛病,平时走路弯腰都疼得厉害,可她却和父亲一样每天披星戴月,起早贪黑,精心侍弄着被她视为命根子的庄稼地。辛苦的劳作,使她的病情更加严重,晚上睡觉翻身都很困难。听姥姥讲,母亲年轻时在生产队干活利索是出了名的,年年被生产队评为“生产标兵”,在地里干活趁大伙歇息时短短一袋烟的工夫,她已割了满满一大包袱青草,收工回家的路上,还边走边割,就这样母亲利用劳动间隙,每天割五六包…  相似文献   

20.
谁来救救我的女儿?王母如是说   姑娘梁冬梅打工致伤,历经六年多的磨难,父母倾家荡产救治她,可是,横祸连生:父亲含愤离世,母亲体弱多病……天道不公,幸亏法官和律师无偿援助为其讨公道,然而索赔路上,险恶环生…… 家庭贫困 小冬梅被迫辍学打工   梁冬梅, 1978年 12月 9日出生在井冈山下江西省遂川县城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梁传燃与母亲王莲英结婚后 30多岁才开始生儿育女,而后接二连三生下了两女四男,梁冬梅最小。梁家八口全靠梁传燃理发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相当艰苦,母亲王莲英常年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只能在家料理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