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政策瞭望》2004,(6):37
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透露,当前,我国正抓紧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曹康泰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的现实相比,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统一的紧急状态法,缺乏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引起的紧急状态的规定;二是现有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急需建立的应急制度尚未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建立起来;三是突发事件应急体制还不够健全,需要逐步建立起反应灵活、指挥统一、责任明确的整体应对机制。曹康泰指出,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的紧急状态制度,为建立健全我国统一的突发事件应急法律体系提供了宪  相似文献   

2.
法学界应通过对汶川地震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的追问,围绕国家紧急权力来构建和完善非常法治和非常法学.一是国家紧急权力及其宪法地位.我国宪法对国家紧急权力的规定应由间接保障主义发展为直接保障主义.二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紧急状态法>、<戒严法>的逻辑关系.在汶川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突发事件应对法>确实无能为力,因为处置汶川地震所要采取的措施远远超出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这种情况下,应由国务院宣布四川省范围內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同时,<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和颁布不应该影响<紧急状态法>的立法进度.三是认真对待非常法治和非常法学.在成文法国家,处置汶川地震这样的巨大灾难,关键在于正常状态时的积累和准备,包括法律准备和法学准备.其中,应在现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基础上,整合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等相应国家机构和研究力量,组建紧急情况部,成立中国应急管理大学.  相似文献   

3.
滕宏庆 《求索》2010,(10):178-179
现代国家一方面在宪法中设立非常限制条款,制定人权最低保障标准,另一方面通过贯彻立法者的法律保留原则和国家应急权的比例原则,从而构建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这也为我国完善应急法制中公民权利保障内容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强应急法制 建设法治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同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系统地规定了应急法制的基本方面,是我国应急法律体系中起着总体指导作用的龙头性法律,成为我国应急法制快速发展、趋向完备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与其他的应急法律规范一道,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制度规范作用。这部重要  相似文献   

5.
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同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系统地规定了应急法制的基本方面,是我国应急法律体系中起着总体指导作用的龙头性法律,成为我国应急法制快速发展、趋向完备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与其他的应急法律规范一道,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制度规范作用。这部重要法律的出台,促使人们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深入地认识我国应急法制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未来课题。  相似文献   

6.
应急管理机制是人类在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期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相对固定的策略和方法;应急管理体制是运行这些策略和方法的组织载体;应急法制则是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管理体制核心内容的法律化表现形式.因此,应急法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本质上就是要实现公共应急管理机制的法治化,其目标是及时回应应急管理机制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需求,将其上升为法律并给予良好实施,以保障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效、有序、有力运行,在我国当前的重点则是完善应急指挥机构、应急保障体系、现场应急决策三个方面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2004年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标志着我国对紧急危机认识的深化和国家危机行政管理的发展。作为紧急突发事件危机多发国家,“紧急状态”概念在宪法中的使用,为我国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的建立和紧急状态行政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将有力地推动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危机应对事业的前进。  相似文献   

8.
法制统一是整个国家以及各行政区域保持政治稳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宪法将法制统一确定为一条基本原则,说明了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体现在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各个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从广义上说,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从立法上讲法制统一,就是要保持这个体系内部关系的和谐一致。现在国家尚未制定立法法,但有关各级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这里讲的是广义的立法权限)及其监督,已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这是保持法制统一的依据。从  相似文献   

9.
王旭坤 《中国减灾》2008,(10):27-29
我国现在采取的是“突发事件应对和紧急状态制度分别立法”、“法律规范体系和各级预案制度相结合”的应急立法体系和应急机制。但是从《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一条和第六十九条可以看出.其留下了一定空间以衔接将来的紧急状态立法和其他配套立法.这其实也是应急立法体系还不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公共突发事件给国家和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严峻形势,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暴露出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预警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不统一等弊端。完善我国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应在管理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加强公众危机教育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属于非常态法制,是关于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作为预防、调控、处置危机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立足于我国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立法现状,通过分析现阶段立法的不足,总结国外先进经验,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法律体系的完善提出一点对策和建议。一、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立法现状(一)相对综合性立法——《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生效,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都做了规定。虽然,该法并非专门针对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制定的综合性法律,其制度安排也仅仅是框架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紧急状态法制与国际条约的协调事实上不存在冲突的问题,其共同构成紧急状态法制克减公民权利的界限。此外,立法者可以在《戒严法》的基础上制定《紧急状态法》,并采用现代宪法对紧急状态法的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14.
把“戒严”改为“紧急状态”成为 2 0 0 4年修宪的焦点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紧急状态入宪进行宪法学思考 :紧急状态的内涵和外延比戒严更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宪法要求 ;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是宪法职能转变的标志之一 ;紧急状态入宪使得国家紧急权具有正当性 ;紧急状态入宪整合了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的各项具体紧急状态立法 ,为制定《紧急状态法》提供了宪法依据 ;紧急状态入宪丰富了宪法秩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使国内应急法制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对确定行政紧急权的界限,保护公民权利的应急法制基础理论研究继续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的各项应急制度的研究从无到有并不断深入;规范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得到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最初,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以紧急状态法的名称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的。在这部法律的起草和审议过程中,各种立法资源有效配置,使得法律草案在广泛听取和吸纳各方面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公共应急法制体系中的“龙头性”法律,《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07年8月30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当年11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共应急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是实现我国公共应急法治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8.
健全公共应急法制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各种对策中,建立公共应急法制是行政、经济等手段得以顺利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法律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法制建设,我国公共应急法制已有一定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尚不健全.公共应急法制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务之急,我国需健全公共应急法制,为切实提高政府及各阶层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9.
张磊 《中国减灾》2007,(12):15-16
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出台,为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法治基础,为在自然灾害应急情况下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设立了程序规范,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  相似文献   

20.
所谓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制成熟的标志。目前,以宪法为核心,涵盖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三个层次,包括宪法及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