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政治,文化等原因,西方媒体长期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对中国进行负面报道。中国以及海外华人媒体虽然进行了坚定的回击,但是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媒体尚未被西方受众广泛接受。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受众方入手。可以从中西方文化上的"相同"与"不同"入手,大力开展公共外交,利用民间多种交流平台增强西方受众对中国的理解,削弱其成见,进而使得西方媒体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中国的敌意。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共外交包括国内维度和国外维度两个方面。国内维度指本国政府与国内公众在对外政策或外交议题上的双向互动。国外维度不仅包括本国政府对外国公众的单向影响,还要包括本国公众对外国政府或外国公众的影响。当今的政府间外交因对国内与国外公众舆论保持的高度敏感而不同于传统的政府间外交,往往也具有公共外交的性质。当前,中国公共外交国内外维度间的关联性在增强。本国公众和本国政府在参与国内外维度的公共外交时,还面临着难以克服的政治—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3.
文化导入外交古已有之,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与外交的联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文化外交的驱动器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文化外交指的是国家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推进其对外政策的实施。如何在对外交流中不露痕迹地推销自己的外交政策,以取得国外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不似宣传,胜似宣传,这正是文化外交所追寻的最高境界之所在。本文拟从这一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布庆荣 《前沿》2007,(11):201-205
在西方长达五百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的古典文化传统并没有中断或丢弃;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东方国家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东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大多也没有中断和丢弃。历史表明,对于近代中国而言,"中体西用"正是接纳西方文化的同时又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它达到了时代的理论高峰,不仅是西方文化中国化的必要途径和过渡环节,也是当时中国现代化走向西方化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5.
田建民 《前沿》2008,(12):126-132
对于中国来说,公众外交是一种崭新的外交理念。公众外交是指一国以本国外交民主化寻求国家利益充分、准确的表达为起点,以信息和思想的流动为核心,以他国公众为对象的非传统性外交形式。公众外交是内向性维度与外向性维度的结合与互动。公众外交的内向性维度是指一国公众对本国外交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强调公众对本国外交事务的“主体参与性”。属于一目国内政治范畴。公众外交的外向性维度是指一国政府以他国公众为对象的宣传和文化交流活动,强调外交的“对象性”,属于一国对外事务范畴。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与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抉择,必然要求把公众外交纳入中国总体外交中来。文章进而对中国公众外交的理念和现实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快速发展让西方国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被视为严重威胁。中国越是成功,西方就越要抹黑中国。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最难处理的情况,因此西方媒体热衷于宣传中国所谓的"污染""腐败""不平等"等问题,以败坏她的声誉。  相似文献   

7.
中国五十年的援非史就是中国孜孜探求外交理论、凝练和彰显外交特色的过程。作为一种新兴的南南援助,中国的援非超出了传统北南援助而日益具有了南方世界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特殊性质。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独特而被铭刻在中华外交的图腾柱上,成为中国新的援外理念的坚实基础,成为中国外交理念中独特的话语形态基石。这种援助的外交逻辑和交往思维完全摆脱了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交往的模式,形成一种基于中国气质的新的国际援助模式。这种援助模式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国际援助理论,而且大大影响了南南交往的模式,并日益成为亚非国家间交往的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为提升赣州在台湾岛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赣州市台办致力加强与两岸新媒体合作,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展对台宣传。经过努力,在赣州举办的赣台(赣州)经贸研讨会、海峡两岸客家高峰沦坛、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等大型涉台活动,都得到两岸新闻媒体及时、充分报道、同时,赣州市台办积极邀请台湾媒体记者来赣州采访报道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进展,拍摄了"黄梅行雨"、"魅力东方"—走进赣  相似文献   

9.
杜雁芸 《理论月刊》2012,(3):102-105
冷战至今,西方媒体通过引导或制造舆论来诉评中国的崛起及对外影响,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误读和丑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进行分析,剖析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误读和丑化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塑我国国家形象、提高我国新闻传媒职业水平的几点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
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对党的建设、国内建设意义重大,对中国正在开展的大国外交同样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外交取得更大成就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和领导保障,从严治党对改善和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至关重要,从严治党使我们抵御西方"和平演变"企图的底气更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以往韬光养晦的策略反映的是弱国外交,中国变大变强之后,采取"王道"外交的理论和政策应是一个主流趋势。中国崛起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西方阵营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刘红 《统一论坛》2011,(6):12-13
"涉台外交"曾经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平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之际,"涉台外交"的任务,是根据外交的特殊功能,把其对和平发展的促进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一)充分认识"涉台外交"的新形势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也为"涉台外交"带来新的态势。台湾"外交"按时间顺序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化传播与我国文化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文化传播是高技术化、全球化和实力化的传播,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力量。西方某些发达国家运用先进传播手段对我进行文化渗透,使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国家信息与舆论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坚持积极的文化传播战略,加强党对文化传播的宏观控制力,增强中国先进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力,有助于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与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两次与外来文化深入而全面地相涉,都与“西方”有关。第一次是与佛教的“西方”有关,第二次则是与耶稣教东来以后的“西方”有关。所谓“西方”,原本都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但在长期的文化相涉相融过程中,慢慢地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并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强不凌弱、富不侮贫。一直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出于政治操弄需要和意识形态偏见,利用涉疆涉藏涉港涉台涉海涉疫等各种借口对中国进行造谣污蔑和遏制打压,特别是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依据其本国法律对中国有关国家机关、组织和国家工作人员实施所谓“制裁”,引发社会各界人土的强烈愤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  相似文献   

16.
<正>"睡狮论"源起于西方基督教话语中常见的"唤醒东方论",先是被清末外交家借用来阐释中国的外交姿态,继而被梁启超化用,并创作了一则关于"唤醒睡狮"的寓言。清末革命宣传家将"醒狮"立为民族国家的象征符号,将之应用到各种民族主义宣传之中。在各种宣传包装之下,"睡狮论"逐渐融入到民众的口头传播当中  相似文献   

17.
<正>影印精装,23册定价:15800元民国时期藏事问题的英文档案文献对于我们全面了解近代西藏问题的来龙去脉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张皓教授、张双智副教授,搜集整理了这批珍贵的文献史料,汇编而成本书,包括:(1)英国印度事务部数千卷涉藏事务档案;(2)1927年至1948年《英国外交档案》中涉藏档案;(3)《美国对外政策文件集》中1912年至1949年间美国国务院涉藏档案。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19)
正近日,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入台宣传专题片已在台湾主流媒体刊播,实现玉屏侗民族文化、箫笛文化、油茶文化等在宝岛台湾与台湾同胞见面。今年5月22日至25日,国台办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携台湾主流媒体中天电视台、台湾民众日报组成的采访拍摄组开展"魅力东方—走进玉屏"专题片拍摄活动,拍摄制作《魅力东方》电视专题片,为台湾同胞了解玉屏、走进玉屏,助推玉屏与台湾  相似文献   

19.
影响一国国内公众舆论方向并进而对该国外交和国家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危机事件主要分三类:宗教—政治性的危机事件、事关历史认知心理的危机事件和事关国家现实利益的危机事件。中国当代公众舆论方向深受这三类国际危机事件的影响,经此,中国外交和国家安全也深受影响。新世纪,业已浮现世界强国前景的中国需要认真应对这些国际危机可能给国内舆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正是在与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斗争中,邓小平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他不仅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权外交”的攻势,严正阐明了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保障、实现人权这一科学的正确的道路。一、针对西方国家“人权无国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