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波  赵丽 《前沿》2013,(17):163-165
从现代化进程的伊始,中国就面临着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关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借鉴并汲取了近代西方优秀思想文化的精华,代表了人类文明的现代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积淀在社会和民众中的传统文化的结合。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会议的探索实践表明,既积极主动地汲取现代文明成果,又充分发掘运用传统文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前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并非中国土生土长。在西方殖民主义一步一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自由主义在中国传播并成为中国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天性豁达的包容性没能挽住自由主义失败的历史命运。近代以来,中国自由主义没有化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没有吞噬自由主义的结局为我们重新理解、阐释自由主义的原则和内容,重估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影响留下充足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房广顺  祁玉伟 《长白学刊》2023,(1):140-146+2
近代以来,中国所开启的现代化历程实际上是一部中华文化的伟大发展史。中国文化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科学性、开放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文化现代化。当前,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陷入文化困境,文化扩张主义也困扰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现代化进程。充分认识我国文化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对于坚持我国文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走好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玉明  肖芳林 《求索》2007,(6):220-222
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曾国藩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他并没有象李鸿章、左宗棠等直接创办过近代学校,但他通过阅读西方科学著作,认识到西方新式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学习西方教育制度,组织国内一批精通西学的人才翻译西书、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积极支持新式学校的创办和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并试图处理传统教学内容与西方近代教学内容的关系,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竹内启曾在 80年代发表的《日本的现代化是否完成》一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现代化观念 ,即现代化问题实际上就是“合理化”。其内涵可表述为以特定国家和民族为主体的合目的性、以特定国情和民族文化为依托的合规律性。以这一观念审视东西方现代化 ,应有不同的合理性界定。(一 )世界历史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原本是从西方开始的。东方国家的现代化历程 ,并非西方现代化简单的重现 ,而是具有东方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例如 ,德国在英法之后走入现代化时 ,“现代化”的诸种内涵和规定性对它们就并非是异质和外在的东西 ,现代化在这样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杨金洲 《理论月刊》2003,(10):16-17,40
本文从古代、近代、现代这一历时性维度分别论述了传统文化、新文化、先进文化对民族的兴衰成败、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性.重点论述了"先进文化"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文化挑战这三方面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由此指出"先进文化"论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意识的历史自觉.  相似文献   

7.
赵志浩 《桂海论丛》2010,25(2):44-48
在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被迫启动的,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接受了西方社会单线发展的历史观念。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都是在进步、进化等历史观的指导下开展现代化建设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像贫富差距之类的问题,追求个人之间的公平、民主和自由全面发展等问题提上了日程,此种情况下便需要在注重传统和现实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建立一个具有个性的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8.
军队国家化在当今中国是一个虚幻的命题,其目的在于搞乱国家党军关系,中断中国现代化进程。从世界历史视野来看,西方国家近代以来的军队"国家化"改造有其历史渊源和相应的政治经济、思想观念土壤,而发展中国家并不存在这样的条件。党政军关系在中国不可分割,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必然性。我们必须从历史给定的条件出发,不能将自身发展硬套上某种"标准模型",无端进行瞎折腾而再一次丧失中华民族崛起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近代化进程与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邵桂 《求索》2007,(5):209-211
中国社会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进程,决定了外来文化传播的必然性,并凸显了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一是循序渐进的规律,外来文化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传播经历了从表层的物质文化,到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或政治文化,再到深层的精神文化的进程;二是优胜劣汰的规律,中国近代化进程同时又是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进程;三是民族化的规律,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从中体西用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充分显示了文化传播的民族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一向关注东方社会的命运,他通过对东方传统社会结构的历史分析,辩证地指出了近代东方社会存在着的两种发展前途,一是走向资本主义,一是避开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向社会主义发展,晚年的马克思更预见到了东方国家率先开创社会主义进程的可能性.列宁开辟的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实践上证实了马克思关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进程思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泰、傣是同源异流的民族。作为百越族群的分支, 泰、傣民族有着共同的族源。在古代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泰、傣民族在传统文化方面形成了许多共同的和相似的地方, 尤其是在语言、传统习俗和宗教方面, 但作为生活在不同国家的民族, 其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不少不同之处。近代泰、傣民族的发展在近代化进程及其对文化的影响方面更是呈现出较大的不同之处。在经历了战后50多年的发展后, 当代泰、傣民族的文化和发展面临现代化对传统、全球化对民族化等重大而又类似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因为人文学科无法像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那样,直接有助于提升一个国家的财力和政治实力,也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有助于发展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因此一些西方国家才不愿投入较大的财力去发展。不仅如此,每当国家的经济发生危机时,首当其冲遭到裁减的便是大学的人文学科及其科研项目。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厚人文传统和文化积淀的东方大国,人文学科研究始终没有中断。当我们的经济繁荣时,我们切莫忘记为人文建设投入资金,而当经济受到暂时困难时,也决不能首先拿人文学科开刀,否则,若干年后我们将后悔莫及,因为人文学科的成果及影响需要长时间的历史积淀。西方国家当前遭遇的人文学科的危机足以供我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玉青 《传承》2008,(18):100-101
当世界历史从古代跨入近代,中国社会在西方殖民者炮声隆隆之后也缓慢地向近代化的轨道迈进,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国民未及作好心理准备就已涌入社会近代化的大潮。而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妇女解放程度标志着社会进步程度及文明水准。贵州虽然偏安一隅,社会近代化进程缓慢,但妇女参与并推动了这一进程,仍是社会近代化大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王浩翰 《传承》2011,(20):72-73,88
民族主义是伴随西欧构建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自然产物,但对于近代中国来讲,却是在西方列强欺侮侵略的民族危难与社会危机特定历史背景下催生的舶来品。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有着不同于西方历史语境下的民族主义的文化特质。其中,禀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文化特质成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最为突出的特性之一。文化性亦可成为研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合理视角。  相似文献   

15.
民生的和谐与大同构成了传统中国文化内在价值与社会管理的核心要义,也确定了中国社会阶层整合实践的目标与方向,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学如何面对与适应西方文明现代性潮流并探索与实践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转型与重塑的全部内容.以“理义”流变为核心的文化融通与中国社会结构的整体变迁密不可分,同时受到源自不同时期国家政权建设的影响,作为嵌入在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中的核心文化思想,儒家文化已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日常性、大众化与包容感是当代中国文化融通的明显特征,并贯穿与弥散于整个中国社会,现代性与民族性构成传统文化转型的内在目标,以文化融通为内涵社会建设将为重新认识与反思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阶层结构变迁与阶层关系整合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世界历史从古代跨入近代,中国社会在西方殖民者炮声隆隆之后也缓慢地向近代化的轨道迈进.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国民未及作好心理准备就已涌入社会近代化的大潮.而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妇女解放程度标志着社会进步程度及文明水准.贵州虽然偏安一隅,社会近代化进程缓慢,但妇女参与并推动了这一进程,仍是社会近代化大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阳旭东 《湖湘论坛》2002,15(1):22-23
民事调解制度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作为优良传统受到推崇,被西方国家誉为“东方经验”。调解作为解纷机制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我国正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实现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大胆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应当合理继承。苏力先生指出:“中国的法治之路必须注重利用中国本土的资源,注重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庞德先生也曾指出,中国在寻找“现代的”法律制度时不必放弃自己的遗产。笔者认为,民事调解制度就是我国法治建设一份珍…  相似文献   

18.
程彦武 《长白学刊》2010,(4):155-159
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近代没有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自身特质中缺乏现代化的质料。传统文化缺乏民主与科学,西人之长吾人之短基于此。于是他提出了走上现代化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但最后都落空了。中国文化现代化模式的抉择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孙勇 《理论月刊》2007,(2):35-37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从西方走向东方的重要转折,但值得疑问的是:充当这一历史“工具”的为何偏偏是俄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它又何以会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东方社会产生辐射效应?而作为异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何能被中国广大民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本文试图从文化视角对上述问题予以剖析,并从中透视文化建设在落后国家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将日本近代文化概括为"脱亚入欧"是学术界流行甚广的一种说法。但考诸原典可以发现:在日本近代,不论是哲学、文学方面,还是经济、政治领域,不论是统治上层的意识形态,还是普通大众的民俗生活,源远流长的东方传统文化不仅没有被抛弃,而且深深渗透到各个层面,成为新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大量史实说明,日本近代形成的文化并非是全盘西化的产物,而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