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时期公安文学 (主要指公安题材小说 )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复苏期、发展期、蓄势期三个阶段 ,其坎坷与辉煌同当代文学的变迁紧紧相连 ,其审美理想与艺术实践的指向与嬗变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表层审美结构上 ,公安题材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情节模式 ,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审美感染力 ;在中介层审美结构上 ,公安题材小说审美与“审丑”并重 ,罪犯形象的塑造与警察形象的塑造相辅相成 ;在深层审美结构上 ,公安题材小说文学意蕴日渐丰厚 ,一些优秀作品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理性感悟与哲理情思的审美领悟逐渐深化与强化。虽然现阶段还未出现公认的大家和精品 ,但只要找到恰当的接点 ,公安文学定能在雅俗共赏中登上理想的彼岸  相似文献   

2.
沈庆会  ;孔祥立 《前沿》2014,(23):192-194
在近代西学的冲击下,教育小说承载着"开启民智"、"救国图强"的历史使命被大量译介到我国。晚清教育小说的译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教育思想的折中与糅合,呼应了小说启蒙、教育启蒙的社会诉求,不仅为时人开启了迥异的阅读视界,也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以文学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在中国传播,从更易读者接受的角度为当时的教育思潮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3.
小说意境作为自觉的审美追求从中国古代开始一直延及现、当代文学 ,新时期小说意境的追求既是对传统文脉的对接 ,同时也为满足特定时代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新时期小说意境的美学内涵体现在情节淡化、场面描写、人物塑造等诸多方面 ,意境创造的方式可以概括为 :化情旨为场面、虚实相生、文体融通。小说意境应该成为小说不可或缺的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4.
肖四新 《求索》2010,(3):172-174
后现代派小说是西方后现代状况下出现的区别于现代派小说,具有文本实验性质的小说思潮。后新潮小说明显受到了后现代派小说的影响,是后现代派小说位移中国的产物。但中国作家在模仿和借鉴后现代派小说的过程中,融入了民族和个人的经验,呈现出中国化特征。本文在对后现代派小说的边界、内在精神、写作规约、叙事策略和审美特征进行厘定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后现代派小说在中国语境中的变形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5.
彭超 《求索》2011,(4):200-202
从发生学角度可以认为李劼人的早期白话小说创作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创作之路的基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从发生到成熟的过程与李劼人早期白话小说经历的"起"、"承"、"转"、"合"是相似的。如果以李劼人早期白话小说经历的"起"、"承"、"转"、"合"为线索,可以判断中国现代白话小说是如何在传统小说基础上融入现代西方小说元素创造性地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白话小说。因此,对李劼人的挖掘发现,有意于完整呈现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发生的历史现状。  相似文献   

6.
向芃 《求索》2010,(5):222-223,62
明清通俗小说评点对以形象喻示为有效批评手段的意象批评加以传承运用,较广泛地使用了"针"这一喻象来分析和说明小说创作中的各种技巧问题,其中主要涉及到小说的结构经营和细节处理。以"针"的意象作为个案来说明意象批评在小说评点中的成功运用,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传统小说评点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7.
杨增宏  曹德和 《求索》2011,(6):205-206,185
意识流小说是一个"原型范畴",它有自己最为重要的"属性",即描写人的非逻辑性意识流动、使用内心独白的叙述策略和适度变异的语言特色。基于"原型范畴化"考虑,本文以"属性"为着力点,进一步探究意识流小说的界定,发现意识流小说存在着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意识流小说和非意识流小说之间存在着中介现象,因此意识流小说界定需要"非此即彼"的观念,也需要"亦此亦彼"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任晓兵 《求索》2010,(10):219-221
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写作流露出浓厚的民俗趣味。民俗趣味既是他审美的高度概括,也是他文化心态的曲折流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写作的题材择取以及美学建构。沈从文将文学与民俗融合同构,建构了湘西小说的民俗审美。回溯历史情境,文化语境、他者影响、个体体验三个向度的因素是沈从文湘西小说民俗审美缘起的内外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金双  范晓霞 《前沿》2012,(11):186-189
林纾及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林译小说在清末民初之所以能成为"畅销书",除了外部的时代社会原因外,最关键的是他出色的译笔及极富个性化的"误读"。正是学界对其毁誉交加的"误读",成就了林纾及林译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容忽略的地位。林译小说中的"误读"大致有时代社会、合作者及个人等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姚公涛 《求索》2010,(6):214-216
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于1934年由西班牙批评家奥尼斯在马德里出版的《西班牙及西属亚美利加诗选》中首先提出,他在这部诗选中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术语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变。接着著名美国学者哈桑概括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即不确定性、非合法化、无深度化等。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的欧美文坛有较大的影响。而荷兰学者杜威将"新小说"派看作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我们认为,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看,"新小说"的不确定性、非中心化、文本的开放性和从历时走向共时等特点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特质有明确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毅 《求索》2007,(11):163-165
从“五四”到抗战时期。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反映了女性视野中不同历史阶段男性的表现形态和性格内涵。展现了女性作家对男性的认识、想象、反思和批判的过程,折射出女性作家的性别意识由觉醒而失落再到独立的历史进程。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女性小说的研究和批评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失衡现象,即偏重于以作品中的女性为研究焦点,如女性人物形象、女性问题等,而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弥补这-女性文学研究中的缺失,把“五四”到抗战这三十年的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作为研究时象,探讨这些男性形象在这三个十年中的不同特征和演变轨迹,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女性创作主体对男性的观察、批判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王静  张琪 《求索》2010,(7):222-223
爱伦·坡在哥特小说中将美与恐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挖掘那些因痛苦与幻灭而扭曲的人类心理,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隐秘的内心世界。其哥特式小说所描写的恐怖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带给读者恐怖刺激的美的享受,净化读者心灵并丰富了文学审美理论。本文主要从阴森场景、恐怖意象、扭曲心理等方面解读坡的哥特小说所渲染的心灵恐惧,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体会故事带来的独特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3.
莫泊桑小说一个个女性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犹如花丛里的各种名花奇葩,贵族夫人、资本家的阔太太、商店老板娘、小市民的妻子、老处女、弃妇、修女、农妇、渔妇、疯女人等等,不论美丑善恶的女人,在作家笔下都有着淋漓尽致的描述,她们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女性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更具有普遍的共性,构成了形象类型。  相似文献   

14.
纪实性原则是文学理论界对散文文体特征的基本共识,但在散文创作实践中,“小说化”已经成为散文文体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流变,并引发了文学界不同意见的论争。实际上,散文“小说化”流变并没有否定纪实性特征,只是赋予了散文以更丰富的表现能力,审美效应和阅读张力。  相似文献   

15.
田敏 《求索》2010,(11):211-213
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是对晚清谴责小说的继承与超越:一方面,同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创作背景,它们都表现出再现广阔现实的"针砭时弊"的特征,促使长篇小说创作走向现代现实主义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谴责小说虽然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丑陋,却仅止于"仅足供闲散者谈笑之资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小说"。而茅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建立起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是作家剖析现实的法宝,从而形成批判犀利的"社会剖析小说"派别,并成为日后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潮。  相似文献   

16.
公案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价值:一是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二是表现出初步民主思想的火花,三是追求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四是比较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公案小说对后世的侦探推理小说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何亮 《求索》2010,(6):187-189
赵彦卫在《云路漫钞》中,最先指出了唐小说"文备众体"的艺术特征。赵彦卫所说的"文备众体"中的"体",主要指在唐小说中出现的各种文体及其要素,不完全等同于"史才、诗笔、议论"。唐小说"文备众体",受当时"行卷"、考试和仕宦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由于中国在东亚文化圈的主导地位,唐小说文备众体的艺术特征也影响了东亚各民族的小说创作,东亚的小说也有兼备多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周宁  俞亮 《公安研究》2013,(3):71-74
2010年以来,微博作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掀起了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微博"热,成为汇聚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平台。特别是以公安微博为代表的政务微博的迅猛发展,成为微博发展的一大"亮点",在透明化问政、舆情监测、加深与网民互动、提升政府公信力方面做着自己"微"的贡献,对于促进政府政务公开、加强与公众互动、提升政府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安微博未来发展要做到开放性与保密性、专业性与服务性、互动性与引导性、及时性与稳妥性、特色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文学革命倡导者用古代白话小说的传统来证明"白话文学"的正当性,将之抬高到"国语教科书"的高度,同时又进行批判,在与古典白话小说的分离中建构出"现代小说"的概念。这一过程忽视了传统白话小说资源在小说转型中的重要性,致使新文学初期中、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的质量失衡。语言变革之后白话小说内部形成新的带有价值评判的"雅-俗"格局,造成延续至今的文学史叙述的偏狭化。应该在汉语小说的大背景下关注传统小说资源在清末民初的转化,以期重绘民国时期的小说史图景。  相似文献   

20.
张联秀 《传承》2014,(3):138-139
车夫、巡警是老舍小说中主要的城市贫民形象。老舍是城市贫民出身,他贫苦的生活经历以及对周围的城市贫民生活的切身感受是他创作这两类城市贫民形象的生活原型。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生活原型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典型形象,这是老舍创造艺术典型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