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共同组成一轴两翼大格局“我们更深层次的考虑是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构建一个区域合作的新格局。”在7月20日举行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向来自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日本、韩国及我国的160余名代表第一次描述了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构想——“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形成形似英文字母‘M’的一轴两翼大格局。从内容…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提出了构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10,(16):17-20
2006年7月20日~21日,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论坛主题为:“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论坛最主要的成果是提出了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构成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金秋十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对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构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构想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陈秋华 《当代广西》2006,(24):20-21
积极推动构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把我区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一轴两翼”的构想受到了中央的肯定,并引起东盟国家的高度关注。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构建“一轴两翼”新格局的关键,是一篇大文章,是关系广西发展的百年大事。为加强对“一轴两翼”的宣传报道,本刊从这期起,将原来的《对接东盟》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栏目整合为《“一轴两翼”聚焦》栏目,通过虚实结合的形式,突出刊发我区抓住机遇实施“一轴两翼”战略构想,尤其是推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的有关文章,敬请广大读者垂注并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赐稿。  相似文献   

6.
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是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2006年7月20日在南宁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的战略构想。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包括中国、越南以及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国家。推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就是要把它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一个新的次区域合作。这个新的次区域合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海上合作。  相似文献   

7.
泛北部湾合作构想自2006年7月提出以来,得到了中国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东盟相关国家的积极回应。2006年8月以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四次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8.
《今日广西》2010,(16):10-11
八月桂花遍地香,泛北宾朋情意长。 今年8月12日至13日,第五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南宁开幕,这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召开的第一届泛北论坛。作为中国-东盟框架下的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将在“零关税”基础上迎来自贸区时代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2006年,广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依据地缘经济概念,把邻近北部湾的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菲律宾等有关国家联结起来,通过加强合作,形成中国一东盟合作框架下一个新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为了深入探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机制、路径和重点等,形成一个经常性的研究交流平台,广西又接着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  相似文献   

10.
易艳辉 《今日广西》2008,(14):36-37
今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开放合作的重大举措。国家把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突出了开放合作的主题,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打造次区域合作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1.
黄薇 《当代广西》2006,(14):33-33
由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社、亚洲开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将于7月20日至21日在南宁市荔园山庄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强调,今后,论坛将一年一年办下去,使它成为宣传广西的一个新平台。刘奇葆指出,应积极参加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积极推动环北部湾次区域合作的形成,使广西成为兼跨中国-东盟两个次区域合作的省区,要从战略的高度认真办好“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届时,国家领导人、各主办单位领导及有关部委领导,西部11省…  相似文献   

12.
阳秀琼 《当代广西》2009,(16):10-11
八月的北部湾,风云际会。8月7日,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这场以“共建中国一东盟新增长极,拓展合作化危为机”为主题的会议,经过为期一天半时间与会各方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的深入研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是对金融危机下开展泛北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二是对以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为重点务实推进泛北合作有了进一步的具体论述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10,(16):21-22
“南宁-新加坡经济通道”是“一轴两翼”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新格局中的“一轴”,该构想于2006年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提出后得到了中国中央政府的积极肯定。200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广西北部湾沿海三市考察时特别要求,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同区域经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南宁-新加坡通道经济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莫仲宁 《桂海论丛》2007,23(6):24-27
广西提出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抓住了广西未来发展的战略关键。广西应紧紧抓住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机遇,解决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促进广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粱姗 《今日广西》2010,(15):20-2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全面开展,使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城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和谐目益加强。在泛北部湾经济论坛等区域合作重要平台的助推下,南宁在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前沿优势、通道枢纽及核心城市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南宁的变化让人惊叹,南宁的兴盛更让人憧憬和期待。  相似文献   

16.
周异助 《当代广西》2006,(20):26-27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gram,简称GMS)”是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的倡议下,由亚行牵头,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六个国家共同参与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亚行把促进亚太地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10,(16):23-25
搭建合作平台 为加快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2006年3月,广西成立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积极融入和推进泛北合作,全力打造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努力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相似文献   

18.
谢冬  蒋燕 《当代广西》2007,(9):14-19
2007年3月,全国“两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广西要把自身发展同区域合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特别是要发挥好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作用,努力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信息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19.
2007年3月,全国“两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广西要把自身发展同区域合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特别是要发挥好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作用,努力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正5月24日在南宁如期举办的第十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第二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愿。其中,可以从四个"关键词"看本届泛北合作论坛取得的重要成果。关键词:初心成为中国-东盟全面合作框架下的重要次区域合作本届论坛回顾了前九届泛北论坛历程,充分肯定了泛北论坛秉持促进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发展的初心,积极推动泛北合作从倡议走向行动,从共识走向实践,从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