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雁红 《前进》2010,(4):4-7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促进金融支持和服务“三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新基地新山西的重要内容。构建和完善管理科学、富有效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解决当前我省农村金融服务与“三农”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桂政办发[2014]7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农村金融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先行推动全局发展,使全区农村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积累了一定的改革经验。但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仍是  相似文献   

3.
鲁金办发〔2011〕10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金融在推动三农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推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新形势下农村金融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村金融是支持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4.
王资燕  纪承江 《前沿》2012,(14):97-98
城乡统筹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构建共同发展繁荣的局面.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展农村金融有着重要意义.农村金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三农的区域和产业结构,进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及城乡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影响.目前贵州省的农村金融存在农村金融市场经营主体偏少,农业贷款难,农业保险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扶持,探索建立适合于农村的金融体系,以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近年来我国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出发,从农村金融体系、所应用的金融产品以及民间借贷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今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应该采取的三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一是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管理体制;二是要大力开发适合"三农"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三是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民间借贷政策,全面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切实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6.
《政策瞭望》2011,(10):55-55
山东省最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的通知》,将大力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金融行业服务"三农"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山东提出,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和农户实际需求,今后要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三农"发展的力度。其中,将积极推动信贷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4,(2):93-94
陆彩兰、刘正良在《武汉金融》2013年第8期撰文认为,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村正式金融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主体分化现象比较显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不完善。对此,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三农”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健康可靠的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8.
畅志仁 《前进》2009,(1):48-5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近年来,晋中市委、市政府为了激活民间资本,从根本上破解“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区域金融创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成效显著,但由于涉农产业本身弱质性、自然风险、信用风险、风险控制机制以及农业投资报酬率相对较低等因素,导致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及各区县的积极努力下,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成效显著,但由于涉农产业本身弱质性、自然风险、信用风险、风险控  相似文献   

10.
张红秋 《前沿》2004,(8):113-115
“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块“心病” ,久而不决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 ,让整个社会看到了“曙光” ,我们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尤其是开展对“三农”的金融补给 ,让“三农”问题不再是问题 ,这是我国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推进器。本文就如何看待金融的社会作用与如何发展农村金融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农信社支撑着中国的县域金融,如何让民间资本在农村流动,如何给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农信社怎样寻找服务“三农”和自身发展之道,这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最具挑战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张璇 《人民论坛》2011,(7):148-149
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但农村金融改革多年来,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因此,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仍然是发展农村金融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搞活农村金融的一把金钥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建立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直接服务于"三农"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农村金融创新,规范民间融资,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均衡调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宇红 《桂海论丛》2004,20(4):47-49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具有多样化、差异性、贷款需求有效性不足的特点,农村金融供给极其短缺,金融供求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因此,必须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供给,提高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促进农村金融供求均衡,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金融资金非农化的原因与根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村正在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急需大量的资金。但是农村不仅不能吸收社会资金进入农村,而且农村本身的金融资金还大量流出。其原因是农业比较利益低,农村金融的管制和垄断经营。要扭转农村金融资金非农化的趋势,必须采取放开农村金融市场,推进农村金融经营主体多元化,降低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是现代经济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改善农村融资和信用环境,不仅是保证农村金融稳定运行的重要问题,更是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问题。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就我市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了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政协公报》2011,(12):8-10
<正>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发展"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等重要举措。加强财政税收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当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猛,而农村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贷需求。从全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看,农村  相似文献   

18.
浅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法制环境欠佳,诚信体系缺陷,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关系发生变异,地方行政干预过多,政策不配套,经济金融错位,诱发金融风险集中等。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强化法律建设,完善诚信体系,发挥金融生态的交换功能,推进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净化农村金融生态外部环境,建立自我调节与自我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国办发[2014]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顺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新情况新趋势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的共赢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2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调要提升"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要求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时期,信贷资金要流向农村,金融服务要供给农民。据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介绍了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面临的几大痛点,最后对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