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灾之国。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与灾害抗争的历史,历代统治者长期积淀下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对灾害问题的治理,实质上考验着治国理政者之能力,善治国者必先治灾,善理政者必重防灾。  相似文献   

2.
<正>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党对社会领域改革的战略部署。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一字之差,但却有本质不同。社会治理强调的是权利主体多元、民主协商决策、政社合作共治。治理虽然是从西方引进的学术概念,但是中国古代早有对治国理政的阐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的主题就是治国理政,无论是儒家文化推崇的仁政、民本主义,还是老子主张"治大国若烹小鲜",推崇"无为而治"的理念等,都是我们今天探寻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之路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文献。本书出版以来,在国内外迅速引起热烈反响。本书既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窗口,也是新时期进行干部理论教育不可多得的重要教材。通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们应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神实质,那就是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不断增强"三个自信";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现代治理理念;深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和现代法治观念,必须提高依法办事的本领,推进依法行政,从而提高领导干部从严治党、依法治党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进行了诸多新探索,形成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公平正义、司法公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诸多新理念与新思想。在新理念、新思想指引下,治国理政的实践探索逐步展开:加强反腐体制改革,实现权力运行规范化;加强法治建设,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治理协商化、民主化、包容性;强化开放、流动社会中的公共管理服务功能,促进城乡管理服务一体化。这一系列新探索正是新时期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十八大以来,党的治国理政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及新特征:党内民主成为推进社会民主建设的源泉和引擎,法治模式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新模式,顶层改革设计与基层实践探索相呼应,在放权社会中推动形成"政社互动"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实施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总称。国家治理是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逻辑主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党内治理等维度,系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么治理国家"这个时代课题所作出的科学解答。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主题,以"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为路径方略、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方案,以人民主体为根本价值立场,构成了内容丰富、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的基本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6,(5)
正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全球治理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治国理政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创性延伸,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必将对我国以及世界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打造命运  相似文献   

8.
<正>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里,任何治国理政都是在一定意识形态的指导下进行的。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以意识形态为重要手段夺取政权、强化治理和巩固政权,这是古今中外政党政治的一条颠扑不破的普遍的历史性规律。因此,做好治国理政这篇大文章,应当善于用思想的力量即意识形态工作主导和引领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科学论断,是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相似文献   

9.
农村防灾预警是风险灾害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是社会治理亟待破解的传统难题。目前农村防灾预警仍面临乡村治理体系基础薄弱,防灾预警手段和工具缺乏,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参与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面向未来,要以构建风险韧性,形成可持续减灾战略为依托,着力培育和激发居民参与灾害治理能力,建立应急管理"高可靠性组织",因地制宜发展应急产业,推动应急工作智能化建设,打通农村防灾预警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0.
第一,人大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载体,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机关。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实施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换句话说,就是让人大参与国家的治理。国家治理的好坏,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情,也是人大的事情。现代的国家治理跟古代国家治理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一个民意代表机关参与,古代是没有的,古代就是政府治理国家。现在的国家治理,是分享的制度,由人民和政府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显著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包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力求通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概言之,其总体思路就是:四个伟大—治国理政—理论创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协调发展既是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发展方法论。习近平协调发展观是应对新常态下发展中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是植根于中国发展实践治国理政的经验概括与理论提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协调发展观具有动态平衡性、兼收并蓄包容性、鲜明人本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意味着优化和创新国家治理的主体结构、运行机制和流程环节,提升治国理政能力。通过规范政府行为、激活社会组织活力和促进企业发展来处理好政府、社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大动力的联合趋动。通过横向和纵向优化国家治理体系的体制机制,提升政府的整体效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以实现政府有效治理和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家体系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同时,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必须坚持的五项原则之一。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方略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国家和社会治理需  相似文献   

16.
<正>基层社会治理要树立"四观",即系统观、全面观、人民观和幸福观。这"四观"既是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本身,又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逻辑推演。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观。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观分为板块论和层次论,在版块论中,分为五个板块,这五个板块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完全割裂开来。一是基层经济治理板块,二是基层政治治理板块,三是基层社区治理板块,四是基层文化治理板块,五是基层生态治理板块。其中,基层社区治理板块是核  相似文献   

17.
正地名管理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功能,自古以来以地名管理为代表的正名行为就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均发生了深刻的调整与变革,给地名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和1996年民政部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滞后于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减灾教育研究工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降低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综合减灾也已纳入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公民减灾教育,增强公民减灾意识,是一种上游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公民的灾害防范、灾害规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和"推进全球治理更加公平合理"的重要思想反映世界潮流、中国要求,是继往开来、深化改革的创新和创造;是新阶段我们党关于治国理政基本问题的系统观点体系,内容涵盖内政、外交、国防,涉及治党、治国、治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两个治理"的重要思想及其观点体系有对方向的坚定自信、对问题的深刻洞察、对大势的准确把握,丰富了中国经验、拓展了中国道路,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十分丰富。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深刻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5 000年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与建军治军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等十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传承、弘扬和升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安邦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