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廖保平 《传承》2011,(7):68-70
一百年前,80%的中国人是文盲,农民保守无知,他们不懂民主,甚至可能反感民主;一百年前,国破民贫,许多人连生存都关心不过来,更无暇关心政治;一百年前,中国是农业社会,市民阶层少,似乎难以形成自治社会……这些,我们可以从美国传教士明恩傅一百年前写的《中国人的素质》一书中管窥一斑。结论是,按照"中国人素质低"的论调,一百年前的中国根本不具备实行民主化改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     
<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青年更是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荣使命。忆往追昔,发生在一百年前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运动犹如发生在眼前,青年学生为救亡图存而发出的呐喊仿佛还回响在耳畔。他们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  相似文献   

3.
政治在现代社会是众人参与之事,虽然人有选择对政治不热情的自由,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政治热情,但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应有以政治担当和政治理想为支撑的政治热情.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时起伏太大:如果说在数十年前的"文革"时期,某些知识分子身上曾体现出无意识的政治狂热这一极端的话,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某些知识分子身上又体现出有意识的政治冷漠这另一极端.上世纪末有人说:"中国人爱谈政治,那是十几年前的老皇历了,因为那时中国除了政治,没有别的.现在中国人觉悟了,国内还有谁关心政治,老百姓都忙着去挣钱了,谁也不玩虚招子,都务实了.这叫否极泰来.20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讲政治的国家之一,到头来恰恰是中国人最不关心政治."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和社会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一百年前,五四运动所蕴涵的"爱国主义、民主科学、开拓创新"精神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气神",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作出的历史选择孕育了民族复兴的"筋骨肉",并明确回答了近代中国的时代之问——"中国向何处去"。今天,中华民族欲在新时代实现"现代化强国""祖国完全统一""人民幸福生活",必然要在五四精神引领下、在五四革命道路指引下接力前行。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0,(3)
正4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2020年,要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决胜全面小康,不负人民期待。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中国人期盼已久的2020年已然开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百年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  相似文献   

6.
正一百年前,华夏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开启了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新纪元。在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中,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建立和发展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成为中共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民主党派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共统一战线发展史的缩影,九三学社成长壮大更是与中共密切相关,九三先贤在中国社会百年进步洪流中搏击前行。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的问题,自近代"科学"被引入中国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学术界最为关心的主题之一。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国民带来了"德先生"与"赛先生"。其时,整个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思想变革,科学与民主一起,被人们赋予了救亡图  相似文献   

8.
以普通公民的身份,无所顾忌地谈谈个人对中国民主的看法,在十年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的事儿,往往表里难符。那时节,号召人们关心国家大事,然而诚心谈论国事者,如张志新却因此被割喉而亡。一般说来,中国人民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当家作主了,可是,“什么是民主”,“中国为什么要有民主”,却一直鲜为人论,仿佛这都是尽人皆知,不言自明的事。是“反右派”,还是尔后别的“运动”的教训,也未曾考证。或许更主要的,并非是人们恐于侈谈民主而遭  相似文献   

9.
《中国统一战线》2011,(12):18-19
在重庆市统一战线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座谈会上,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范照兵指出,一百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撼世界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创建了民主共和国,翻开了中华民族振兴图强的新篇章,这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伟大事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史以来,即是"分久必合"的社会发展规律。目前,中国统一,已成为定局,究竟怎么个统一法?两岸人民都不愿意看到"中国人打中国人",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这样"一国两制"首先要进入我的家庭,我们两岸这一大家人就有了"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因为在台湾我还有个家。我是河北省遵化市人、退休女教师,现年71岁。48年前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协商民主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形式。第一,它反映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要求,反映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特点。第二,它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形式。第三,它不仅是决策民主,而且是从决策到决策实施全过程的民主,它不仅仅关心谁来决策,更关心怎样决策、决策怎样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发生在泰国、乌克兰等国的政治动荡,以及此前"阿拉伯之春"不尽人意的效果,让很多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少了一份浪漫,多了一份现实。应该说,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在理解"民主"这个概念时存在着深刻的误区;很多人变成民主的坚定拥护者,恰恰也是由于掉入误区所致。本文试图通过揭示民主的价值维度和其制度维度之间的张力,来进一步澄清当下流行的民主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长期以来围绕儒学与民主关系的种种争论所存在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3.
正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民主制度的两大最重要的模式。选举民主是最直观、普遍的民主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选举民主的核心制度载体;政治协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性的民主模式,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协商民主典型的制度安排。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在不同层面和领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西方出现协商民主的概念之前几十年,中国人就用富有创造力的政  相似文献   

14.
周艺 《当代广西》2011,(20):25-26
一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袁婷 《民主与法制》2011,(31):12-16
一百年前的辛亥年,一场起初略显慌张的起义正式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中国历史的沉重齿轮终于再度向前拨动了,皇权以及与其相关的一切建制、理论和信仰即将灰飞烟灭,代之而崛起的是两个令中国人感到陌生的词汇——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16.
今年十月是伟大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都在采用不同形式,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总结这一事件对中国百年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巨大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一百年前的辛亥年,一场起初略显慌张的起义正式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中国历史的沉重齿轮终于再度向前拨动了,皇权以及与其相关的一切建制、理论和信仰即将灰飞烟灭,代之而崛起的是两个令中国人感到陌生的词汇——民主、共和。革命深深刺痛了中国根深蒂固的帝制观念和利益,也因此遭遇反  相似文献   

18.
<正>民本文化说到底是一种臣民文化。19世纪末中国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士大夫不愿意用"民主"指代西方国家的代议制和宪政,而是用"共和"一词。民权主义对西方民主思想有所吸收,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国创建的思想基石。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文革期间的"大民主"是具有民粹主义性质的民主。民主是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是近代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不同国家、不同意识形态达成共识的政治哲学。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伊始便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把它们作为拯救中国的两大法宝。"民主"  相似文献   

19.
一百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把封建君主政体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建立了顺应世界潮流的民主共和之国。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涵有发人深思的经验与教训,需要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予以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张永 《同舟共进》2013,(6):51-55
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却卷入了狂飙突进的"文革"风潮,甚至一度成为单位造反派领袖。这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如何经历群众运动的狂喜和幻灭,又如何反思?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未来二十年或许是中国现代民主建设最关键的时期。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我们应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