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道德与以德治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解决环境问题不仅有赖于科技、政策和法律 ,而且要依靠道德的力量 ,即“以德治环境”。环境保护需要道德力量支持 ,我国国民生态道德意识薄弱有种种表现 ,“以德治环境”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修养。为此 ,应改革干部教育和培训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制度保障机制 ,增强领导干部践行生态道德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黎梓元 《人民政坛》2008,(12):23-23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笔者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从水污染综合整治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保护水环境意识。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和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对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环保法律知识教育和普及,提高全社会的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对利川进行环保社会调查的活动中发现,群众的环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环境宣传和教育是提高群众环境意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论述了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7月5日召开的海南生态省建设暨海南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海南省将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把环保指标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官员政绩的重要考核标准。此举相当于对领导干部加上“生态审计”这一票。其积极意义在于:通过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和责任,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环境保护工作当回事。海南的生态省建设虽已有7年时间,但我们必须看到,环保基础设施依然严重滞后,领导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倾向仍较普遍。而以往在对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上,往往存在重经济处罚,轻纪…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普通公民的环保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公众参与正成为环境保护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是否善于抓大事,会不会抓大事,是衡量其综合素质的试金石。一名领导干部要搞好一个企业,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就要善于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  相似文献   

7.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水环境问题已渐成公众关注的焦点,世博会的日益临近,更是使得治水工作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推进本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的民生意识就是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计问题的认知和反应。领导干部有没有民生意识或民生意识强不强,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把民生问题放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发展、维护人  相似文献   

9.
生态意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认识、新价值判断和新的社会实践.农民具备高度的生态意识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部分农民欠缺应有的生态意识是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重要原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国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农民生态意识,鼓励农民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10.
王益谦 《中国发展》2008,8(4):10-16
长期以来,中国城乡环境保护存在非均衡性,城乡环境保护存在法律、意识、体制和投入等方面的差距,导致环境保护尤其是农村的环境保护受重视的程度较低,影响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该文从目前中国城乡环境问题差异分析入手,剖析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系统地提出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的思路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07,(4):7-7
3月中旬,省政协无党派界别的部分委员组成调研组,赴十堰和荆门市,就“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从我们所调研地区的情况来看,农村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相对以往“吃水靠手压、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况有了很大改进。具体表现为:一是各级政府、干部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加强。二是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三是农民群众焕发出了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涌现出了一批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既是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要全面解决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必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并为其参与活动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从而提高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力量,最终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事业的成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根本途径就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本文介绍了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从我州的现实情况出发,阐释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燕 《长白学刊》2008,(4):102-104
公众是环境保护中的主力军,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的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这种状况的形成既有经济发展水平低、认识水平低的原因,也有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渠道不顺畅的原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大力发展民间环保团体、公开环境信息、实行环境公益诉讼以及借鉴外国优秀经验是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强化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秦健陈德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当前特别需要强化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尤其是要强化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首先,强化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是顺利实施“科教...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是近年来公众反映十分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不利因素。环境保护是既涉及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又涉及中国人民基本生存条件提高、社会秩序稳定的重大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该文在阐明生态旅游概念、特征以及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生态旅游对于提高当地生态环境、缓解居民生活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拓宽保护区的融资途径、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等重要环境保护意义,并针对目前我国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树立科学观念、完善法律法规、实施有效管理与合理开发、加强环境监管监测、开展宣传教育、健全资金支撑体系等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是环境保护并未与人类社会文明同步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然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使得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多方面入手,其中,环境执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环境保护问题日渐引发全社会强烈关注的背景下,我国进入环保公共事件集中发生的关键时期。在应对环保公共事件的过程中,单凭先进技术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必须将环保事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进程中予以系统考量。政府须正视环保公共事件背后的各项伦理困境,反思自身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同时探索各类困境的解决途径并在此过程中树立政府的环保伦理意识,在高度重视公众生存权益和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履行政府的环保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20.
肖军  翁晓华 《思想战线》2011,(Z2):78-79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其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必须实行加大环境保护的资源投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建立公众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