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要根除贫穷,逐渐使广大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何认识共同富裕,并创造条件走逐渐实现共同富裕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我认为,实现共同富裕,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要求,也具有阶级性的特点。众所周知,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部署分三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的也是迫切的课题。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改革创新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把实现共同富裕确立为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原则之一,并且预言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长过程中,共同富裕问题迟早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在共同富裕问题已经成为中心课题之一的今天,江泽民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共同富裕”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国有企业和农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目标;非均衡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我党对“三大规律”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所有制形式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障,分配方式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其不同组成部分是有机的统一体.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不同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具体实现形式,进而为我国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更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王翰 《政策瞭望》2023,(3):46-4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他还指出,“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现有内容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反映了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应当坚持和完善;但是它未能完整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未能全面反映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未能统领和涵盖各方面具体制度。邓小平提出的通过部分先富带动共同富裕的构想具有战略性和可行性,但是相关制度建设滞后。有必要把共同富裕目标纳入基本经济制度,即在基本经济制度中增加共同富裕的内容。这可以把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手段统一起来,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和为之奋斗的目标。要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公民宪法意识培养,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全宪法机制,制约行政权力;用宪法理顺党政关系;建立宪法诉讼制度;进一步健全我国宪法监督的程序,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8.
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共同富裕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议题之一是研究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会议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浙江省被选定为共同富裕示范区,促进共同富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相似文献   

9.
李抒望 《前进》2004,(7):19-21
我们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首先应该缅怀的是,这位杰出的总设计师究竟为我们设计了什么?答案无疑是结论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这一设计的主题何在?答案当然也是结论性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目的 原则 优越性 本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一直到1992年春天南巡,邓小平曾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邓小平讲…  相似文献   

10.
叶海芹 《前沿》2003,(5):15-1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稳定的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而在实现这一理想和奋斗目标的过程中 ,走过的道路则是曲折的。本文探讨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意义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以及人文建设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未来我国还需要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同时注重党的领导和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马恩思想中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对“共同富裕”的思考陈建刚“共同富裕”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概括。深刻领会和把握他的这一思想,对于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迅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人...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作为人类的美好愿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研究,形成一脉相承的共同富裕思想体系.同时,我国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许多新见解,取得丰硕成果,为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九九年宪法修正案。该修正案共6条,涉及到指导思想、国家根本任务、宪法原则、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等等多方面内容。为了与之相适应,公安院校的宪法教材也应加以调整与修改。本文提出了七个方面调整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姚小林 《人大研究》2004,17(9):41-4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历来是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重要内容 :《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以宪法的形式初步确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 ,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普选原则和议行合一制原则。“七五宪法”名义上保留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但在宪法实践上又破坏了这一制度的根基 ,如革委会成为实际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于一体的国家机关。“七八宪法”及其两个宪法修改决议案 ,还有 1979年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选举法等基本法律 ,坚持和发展了“五四宪法”关…  相似文献   

16.
一、共同富裕的本质涵义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如何领导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什么是共同富裕?以往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解释,而忽视概念本身包含的对社会生产力的说明。邓小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为我们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本质涵义提供了一条科学思路。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以下出自3卷的引文出处,只注明页码)根据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无论从概念或逻辑上理解,都应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涵义。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  相似文献   

17.
卫兴华 《乡音》2013,(4):37-39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的这个论断,必须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共同富裕是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因为难以提出一个衡量共同富裕的绝对标准。为此,需要分清共同富裕的几个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是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宪法,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法制度。1975年、1978年分别颁布了存在严重缺陷的两部宪法。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经过30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我国确立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宪法制度,并推动社会主义宪政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邓小平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对共同富裕的多次阐述,其内涵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如果富的愈富,穷的愈穷,只会走向两极分化,而两极分化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第二,共同富裕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在不同历史阶段应有不同的要求。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