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晓园  侯明明 《求索》2011,(10):1-4
生态文明动态评估是评价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生态足迹理论和资源环境绩效指数,构建生态文明综合绩效评估模型,并对全国和云南省生态文明相关指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经济增长快速推进的同时,资源消耗也同步增长;虽然资源利用强度不断加强,污染物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环境综合影响绩效相对较低,限制了生态文明快速发展。本文就生态文明评估绩效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云南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陈贺丽 《人民论坛》2015,(5):254-258
日本环境教育对其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和谐发展的瓶颈,借鉴日本成功经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不错的选择。文章在分析日本环境教育发展历程及成就的基础上,从环境教育、环境政策、环境技术和环境立法四个方面分析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勇 《理论月刊》2014,(4):138-142
作为维护能源资源安全的保障地、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能源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恶化趋势明显、产业结构失衡和民生问题凸显。在此背景下,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要引导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突出生态系统的保护,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体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基于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要解决的这些问题,设计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为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实证探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滕兆梅 《前沿》2010,(17):155-158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体现了新的价值转向,促使人们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刻转变。本文通过具体阐述马克思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提出在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如何通过具体的举措以取得更好更快的进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与自然环境的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建设和谐世界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林建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26-27,34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出发,指出目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生态伦理建设、生态经济建设以及生态治理建设三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府和企业环境行为:博弈及博弈均衡的改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伟进  胡畔 《理论月刊》2009,(6):161-164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在我国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目标函数不同,决定了二者行为方式的不同.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建立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治理的博弈模型,深入分析政府与企业的决策过程及博弈结果,以期为加强政府环境监管、提高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和灾害是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物质力量,是影响和制约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其可持续性构成了一切持续性的基础。这样,维持和加强上述因子的可持续性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础工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础工程是,建设一个人口均衡型社会、资源和能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安全型社会和灾害防减型社会。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夯实生态文明的自然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现,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生态文明建设是化解我国生态环境困境的正确抉择。生态德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促进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有助于生态制度建设,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以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为核心、以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为根本。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重要课题。我国在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期,以"十八大"报告的形式重点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课题,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结合十八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建设生态的方针政策,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脉络,基本条件和路径等。本文梳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阐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学术探索和实践推动两个方面进行把握。学界对于生态理论的深入研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党和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持续推动,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始终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形成了总体上以较低环境为代价的现代化模式。一、学术界对于生态哲学与生态文明的探索近40年学界的建树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国外生态哲学、环境伦理学的广泛译介。二是对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整理出中国历代环境变迁历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3,(10):93-94
夏白军在《长自学刊》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1,(4):92-93
黄晓云在《理论导刊》2010年第12期撰文认为,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和谐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调整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我国特殊的体制环境下形成的强国家——弱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对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国家与: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能源供给形势严峻,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严重。本文在分析我国工业化中的能源需求、供给及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大我国国内能源供给,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碳排放管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恩施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大生态产业发展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体制机制健全和完善力度的途径,并注重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注重搞好城市生态建设规划、注重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注重加强生态文明的科技支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刚刚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举措,为开启经济新常态下的"绿"转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勾画出了路径蓝图,具有重大意义。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增强,人口红利逐步消减,靠要  相似文献   

17.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明确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十一个立法项目,表明了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对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加强环境资源立法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当前面临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和加强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专门的论述,是我们深化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立法规划把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和深海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我国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但我国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建设落后。我们认为欠发达地区的传统生产力亟需转型为新型生产力,而旅游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三个维度的作用力充分说明了旅游生产力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型有效生态生产力。具体分析中,从资源要素转化、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及产品生态化四个方面探讨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周鑫 《人民论坛》2015,(5):107-109
生态治理是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资源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开展生态治理。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把生态治理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既有利于推动生态法治化进程,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房文双 《前沿》2011,(1):195-19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本文首先对生态文明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