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突出地表现为:既坚持“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在与时俱进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反对“左”,又反对右,在排除干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注重古为今用,又注重洋为中用,在批判借鉴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坚持真理原则,又坚持价值原则,在双重关照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忠于文本,又直面现实,以“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强调“立”,又敢于“破”,在破立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善于总结历史,又注重前瞻未来,在双重视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李达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深刻的独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他明确提出了建立"普遍与特殊之统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理论的历史任务,为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作了直接提示;主张从学理上有系统地彻底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备好理论前提;提出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李达的《社会学大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李张容 《长白学刊》2021,(1):149-1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特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诉求,也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土壤。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向度、理论向度和文化向度的充分展开过程。然而,由于历史上革命任务的紧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向度和理论向度充分展开而具有外显性,并得到学界的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向度或文化动因问题则相对弱化而具有内隐性,也没有得到学界充足的重视。从近代中国文化发展视角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能够为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另外一种面相。以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为例来看,在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逻辑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构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过程中,随着自身对文化民族性关注度的提升而必然要提出的重要概念。在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提出的文化动因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指在中国应用、具体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具有实存性,才能被中国人真正掌握.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化"中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艾思奇与叶青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论争,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能否中国化展开的。这一论争,对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发展、推动中国抗日战争的不断胜利产生了重大影响。重温这段历史,对于今天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工作者来讲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中华 《长白学刊》2021,(1):142-148,F000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机地融入中国文化及其传统。因此,从中国国情的角度了解并把握中国文化的特质,对于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学理上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前提意义。土地、农民、儒学,既是中国国情的特点,又塑造着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从明清之际的"西学中源"说,到晚近的"马克思主义中源"说,虽然是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某种文化心态的反映,但也从某个侧面折射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熟谙中国国情。由中国国情所塑造的中国文化背景,在自觉和无意识的双重意义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新的课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语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前基本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第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还有无必要?第二,如果有必要,那么在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前一个问题诉诸于两个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性”理论的关系;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后一个问题诉诸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探索,即:在世界视阈、解释学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立场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走向当前的中国现代化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要重视方法论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及其核心反复强调过的,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要求。方法论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我们在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不仅要认识到其理论进程和理论成果层面的意义,更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本身就是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二者关系的一种方法。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还是理论成果,都要从方法论的视角去看待、去理解。从方法论的视角来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和地位的认识,更加深刻认识学风的重要性,增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性;可以更好地回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深化理论界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身所蕴含的研究范式,具有总体性的特点。"中国化"的研究范式,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内涵、理论诉求和实践指向,综合性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体现了实践活动和理论逻辑的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就是对"中国化"范式的确认和多维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消除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误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思想障碍;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政治保证;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张波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是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系统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在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是沿着何种路径发生中国化现象并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成果的,这是全书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2.
延安马列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比较正规的研读马列主义的学校",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来审视延安马列学院的创办,就会发现其办学方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风直接体现这一原则,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结其经验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践标准大讨论已然三十年,重提实践之真理标准,是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学术和实践问题,在中国80多年的革命和实践的历史境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无法回避,亟需对其做出深层次的解读和诠释。在哲学视阈中,用实践的视角来审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摒除形形色色的干扰,从应然性建构、路径反思、实质解读、愿景展望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曹树明 《理论月刊》2008,1(5):21-2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面向两个维度,即"中国化"和"还原化".但是,二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并不处于平衡状态,它们之间的天平指针指向"中国化"的一方.无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在现实中考量,这两个维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变的历程都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5.
陈香兰  张振 《前沿》2011,(8):25-2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其提出到今天为止,已经实现了从思想方法到工作方法,从思维改造到认识发展、从思想理论到具体实践的转换与结合的长期过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建党之初曾得到共产国际的大力帮助,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党的组织基础、政策方针和目标思路上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实践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长达8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党在不同时期会面对不同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但有一条根本原则是不变的,也是不能变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必须中国化。本文主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践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中几个重大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分歧与对话"构成了20世纪80-90年代及其之后较长时间段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第三代现代新儒学的主要关系状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情境视域来分析,这种"分歧与对话"具体体现在中国现代化中的问题丛生是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有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真理性、儒家资本主义是否能够成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优良方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否需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格局是否可以是多元化的等方面。通过积极地与第三代新儒家就上述有关思想主张上的分歧进行对话,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维护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及其指导下的实践的现实正当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须臾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整体性逻辑可以从历史逻辑与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两方面来考察。从其历史逻辑来看,自党成立以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在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自在到自为、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从其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来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联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三维"说。"一体"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是统领一切的总问题、总原则和总要求,它逻辑地蕴涵着时代化和大众化两个方面;时代化、大众化为"一体"之"两翼",它们导源于"一体",服从于"一体",服务于"一体";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构成同一事物之"三维",它们分别从空间、时间、受众三个维度表征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图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逻辑,根本目的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做到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本松 《桂海论丛》2010,26(6):17-21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中有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对中国而言: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在这三者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大众化和当代化的起点前提和内容主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和实现力量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是其大众化和中国化的理论要求和实践定位。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中的三个要求、内容、侧面,中国化是起点,大众化是目的,当代化是贯穿主线,它们有机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覃世艳 《前沿》2010,(24):30-33
解释学视野有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形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源与流的关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了理解的一元性与多样化的辩证统一,评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否有效存在着客观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注意扩大前理解的认知度,同时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历史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