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罗礼平 《前进论坛》2011,(11):38-41,1
社会管理创新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期讲堂特邀中央巡视组副处级巡视专员,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罗礼平主持,他主讲的《社会管理创新为何呼唤法治保障?》从法治的视角深入剖析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破解的问题、主要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所谓社会管理,是指在一定价值基础上,人们处理社会事务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也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党和国家社会工作的中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必经之路。本文以马克思国家和社会管理理论为指导,解析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社会管理的理论内涵,并结合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管理认知的理论进程以及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中国社会管理思维与方式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艳 《思想战线》2012,38(5):129-130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本地区、本部门管理职能的现实条件和社会需要出发,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创新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社会管理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如行政的视角、经济的视角、法治的视角等来观察和研究。从法治的视角来看,我国现在进行的社会管理创新是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社会治理方  相似文献   

4.
发展成果打折扣、公平正义受损害,虽说解决这些社会矛盾,主要仍是通过发展来实现,但其中也有不少矛盾是无法单纯依靠经济发展所能克服的,必须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来得到破解。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背景与实践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鸣 《今日浙江》2011,(9):28-29
从今年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题到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议案提案被高度聚焦,中国社会对社会管理创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深入分析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背景,认真研究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要求,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工作是很有意义的。社会管理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一个社会的社会问题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发展与社会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体制上推进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问题是社会建设的核心。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关注的是社会的结构性合理问题,它从本原上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没有社会体制问题的解决,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现阶段诸多的社会问题。只有在小康社会→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总体性演进路径中,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建设的价值主线,把握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而这一切,以对社会体制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为前提。社会体制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体。厘清社会体制的构成、社会体制与社会管理的联系和区别等基本问题,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体制建设的基础。从社会体制上推进社会建设步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桔华 《湖湘论坛》2011,24(3):90-94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在社会结构转型期,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健全,整个社会正处于矛盾凸显阶段,社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单位管理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模式,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参与主体,这不仅是我国转型期的时代要求,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更是社会组织发展的自身要求。虽然社会组织已在社会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总体来说社会组织参与的范围较窄、程度较低、能力较弱。因此,如何破解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创新社会管理主体、构建多元参与新格局,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体日益多元化,同时城乡、地区、群体之间的不平等程度不断加深,在形成一种结构性的张力的同时,民众的社会需求和心态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不满情绪蔓延,社会问题逐渐增多,社会管理的需求凸显。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国民的幸福水平,已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0.
姜维 《新东方》2012,(3):39-4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生活中的热点。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要破解海南面临的社会管理难题,须从三个方面推动改革创新,坚持创新驱动:以新观念新思维统领社会管理全局;以多元政策工具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以创新有效制度驾驭社会管理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推动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今天,人类面临各种社会风险的严峻挑战。贝克和吉登斯的社会风险理论解释不了当今中国面临的社会风险问题,以"资本"为灵魂的资本主义更无法解决世界社会风险问题。以"后现代"为研究视域,以结构性风险、阶层性风险和价值观多元化风险为三维视角,有助于深入探索后现代中国社会风险的特征、成因及其防范,加强后现代中国的社会管理,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风险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近年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之一。义马市政协以义马市被列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市为契机,充分发挥政协职能,积极参与,建言献策,破解难题,助推当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效开展,促进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我们在整体上,更新社会治理理念,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社会领域因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积攒了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我国的社会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维稳怪圈"的出现。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走出过去社会管理的某些惯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变迁与新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雯  黄新宇 《求索》2011,(11):92-93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农村的要径。文章梳理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演变史脉,分析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从乡村社会内部视角就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进行论析,认为走出农村社会管理困境,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创新;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消除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法治与文化建设,构建双重整合载体。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管理既简单又深奥。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巩固政权所需、人民群众所盼、发展规律所趋。站在历史节点、基层视角,从哪里去加强、去创新?笔者认为,必须把中央的"顶层设计"与基层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探索。一、基层社会管理问题在哪里社会管理的任务在基层,压力也在基层。系统看,我国社会总体平稳。但是,聚焦一域来剖析、放大,问题就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经进入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西北地区更是具有独特的社会、民族问题,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要求。随着社会结构快速转型,有关部门应从社会学的视角和理论入手,探讨西北民族地区独特的社会民族问题,深入剖析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如何处理好政社关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指标。政社关系具有不同的形态,必然影响到国家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从国家——社会关系视角看,存在政府主导型、社会组织自我管理与服务型、独立机构管理与服务三种模式。政府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有自己的行动目标和逻辑,由此决定行动策略,进而影响到社会管理创新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看,社会组织参与行政决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增加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有效性、提高行政决策的社会可接受性、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等社会管理创新功能.我国社会组织参与行政决策的困境主要有:社会组织作为参与主体存在合法性困境;政府信息不透明为社会组织参与行政决策设置了障碍;程序法规的缺失致使社会组织参与行政决策难以有序化.制定《社会组织法》,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行政程序法》,创新社会组织参与行政决策的主体法律资格、法律信息机制、法律程序机制,是破解其困境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沈跃春 《人权》2011,(5):45-48
社会组织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正在形成新的趋势。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视角来看,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对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视角、社会排斥视角、社会资本视角以及公共政策和制度分析视角,是当前研究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视角,同时也为促进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提供了多元的破解路径:进行传播媒介素质教育促进农民现代化转型;以社区为平台加强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互动交流,提高社区聚合力;开发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构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提高其经济地位和城市适应能力;加快制度融合和政策发展,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公民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