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期导读     
《春秋》2011,(2):1-1
1912,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其“反共和”、“反民主”倒行逆施愈加猖獗。英勇不屈的山东军民,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袁斗争。山东讨袁护国战争的胜利进行,成为当时全国护国运动中最有生气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直接形成了对袁世凯反动统治的严重威胁,加速了袁世凯的灭亡。  相似文献   

2.
《天津政协公报》2002,(6):41-41
窃国独夫袁世凯在1912年2月暗中与南方革命政府达成清帝退位后选袁为临一时大总统的协议后,即胁迫清帝退位,并推翻孙中山建都南京之议,妄以清帝“委任”建立民国和以北方各省军阀政客“拥戴”的名义,在北京组  相似文献   

3.
杜耀云 《春秋》2011,(1):28-29
1912年2月,辛亥南北议和达成协议。时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因之,在后人心目中,认为南北议和的这一结局。是很不理想的。值此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就此问题表述一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期间,关于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是定都南京还是定都北京,曾经发生过一场争论。按照南北和议达成的协定,孙中山在南北和平统一后,将把临时大总统一职让给袁世凯。不过孙中山也提出了若干条件,其中一条就是“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临时政府公报》第17号)。  相似文献   

5.
似乎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我们要做大事.不是要做大官。从孙中山先生一生的行迹上看,他是实践了这句话言的。就在他被表世凯这个官迷逼出“大总统”的位置之后,仍甘愿在“国民政府一里做个配角,专管全国的铁道建设等实事,希望以个人的特长为民族的振兴作出贡献。这在袁世凯等辈官迷来说,是万万做不到的。一是以做事为目的;一是以做官为目的。这就是做事与做官的本质区别。以做事为目的,就不会戚戚于官职的去日升降,只以事业的盛衰成败为念;以做官为目的,就会汲汲于一官半职.得一官如获至宝.失一职如丧考批。当然·“设官任事”,…  相似文献   

6.
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创建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近年来,一种扬袁抑孙的观点掩盖了历史真相,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观点认为:袁世凯是中国统一历史上第一位按照民主的法律程序取得国家最高权力的领导人。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过程真的是如此民主并光明正大吗?本文拟对袁世凯攫取民国临时大总统之位,以及当选正式大总统的经过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期,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政体向现代政体的过渡时期。然而,皇权被否定,西方的分权实验亦以失败告终,这是一次失败的过渡。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时现定,南京临时政府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实行总统制的中央政府体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临时大总统直接指挥行政各部。一切行政权,都集中于总统,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完全力圄。这些规定有利于当时革面党人掌握领导权,推动变革。袁世凯就任ID&的大总统后,虽受党人为限制袁世凯,拟就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大总…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0,(8):76-77
1912年,对于六朝吉都南京来说,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一年的1月,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南京为首都,民国时代从此开启。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描绘的“现代化”、“工业化”蓝图令人幢憬。虽然他没有提出建设南京的具体步骤,但先行者的思想往往在后人身上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将政权拱手让出,是关系辛亥革命成败的重大事件。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袁世凯采用又拉又打的两面派手段、帝国主义国家对袁世凯的大力支持,这三者是“让位”的重要原因。应该说“,让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归咎于孙中山个人的失策是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中山公园原名中央公园,1928年因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今名。中山公园内有中山堂,1925年孙中山的灵柩曾在此停放。北京还有孙中山行馆,在地安门东大街路北,它是1924年孙中山到京后至逝世前居住的地方。北京香山碧云寺内有孙中山纪念堂。上海的孙中山故居在香山路7号,这是孙中山1920年迁入居住的地方,他曾在此会见中共代表李大创、林伯渠和共产国际代表越飞,写下了著名的《实业计划》。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原址在南京市长江路292号,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中山陵在紫金山茅山南麓,它是孙中…  相似文献   

11.
孩提时代,我问父亲,孙中山为何人,为什么叫“国父”?父亲说:“孙中山是伟人,建立了国家,就是国家的父亲。”这样的回答,我似懂非懂。小学上历史课,我终于明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出生入死终于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当时被国人尊称为“国父”。那年,去南京出差,忙里偷闲瞻仰中山陵,还想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旧址”参观,遗憾的是,那里已成为江苏省和南京市一些机关的办公场所,不对外开放。去年金秋,我有缘踏进眷恋已久的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这群气势恢弘的建筑,位于南京长江路中段。它始建于明代,当年称“汉王府”,清朝为…  相似文献   

12.
徐娜 《中国减灾》2004,(5):58-59
1915年的中国处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四年前,爆发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把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拉下马来;三年前.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仅仅几个月后,他就被迫辞职.把政权让给了窃国的袁世凯;此后,相继发生宋教仁被刺  相似文献   

13.
<正> 1912年初,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北迁以后,黄兴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南京留守。时间虽然不长(4月6日—6月14日),但他当时发起的抵制袁世凯政府举惜丧权外债,倡导劝募“国民捐”的活动却对时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当年关于国债的经济思想颇有见地,在今天看来,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袁世凯夺取民国大权以后,日子并不好过,国库空虚,大农仰屋;地方不靖,风潮迭起。南方二十万大军和几省政权尚在革命派手中,尤使他不得安宁。一方面为了处理包括裁减大量军队在内的善后事宜,一方面为了加强北方的政治、军事实力,袁世凯决定举借外债。帝国主义乘机要挟,提出了极端苛刻的借款条件,“要求请派外国武官监督撤兵,会同华官点名发饷,并于财政部内选派核算员,  相似文献   

14.
裴高才 《世纪行》2008,(1):37-40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一举成功,黎元洪被革命党人推举为中华民国中央第一大都督,管理外交事宜。而在民国大总统未选出以前,他义作为陆、海军大元帅代行大总统职权。接着,他风云际会,频频光顾国家权力顶峰,是我国惟一两任大总统、三任副总统,先后与民初的五位总统(孙中山与黎元洪在汉的合影收入台湾中学课本)同台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  相似文献   

15.
陈为人 《同舟共进》2012,(10):55-59
阎锡山是中国现当代政治史、军事史乃至哲学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辛亥革命中,阎锡山主政的山西是第二个响应孙中山举义的省份。在孙中山与袁世凯严峻对峙的夹缝中,阎锡山化左右为难为左右逢源,直至孙、袁都把他认作自己人,官至山西大都督、一等侯同武大将军;在“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军阀混战中,阎锡山周旋于蒋介石、冯玉祥等势同水火的军阀之间,  相似文献   

16.
正1911年10月10日,一批满腔热血的青年军人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在武昌发动起义,史称"辛亥革命"。两个半月后,孙中山回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仅仅过了一个月,孙中山就被迫辞职,让位给军阀头子袁世凯。辛亥革命把皇帝拉下了宝座,但未能触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能改变中国人民被压迫被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五大总统后裔今何在?袁世凯、蔡元洪、冯国库、徐世昌、曹银等在军阀混战的民国初期先后任过大总统。如今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他们的后裔们的踪迹在哪里?生活状况如何?仍为人们所关注。袁世凯家族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1898年在天津小...  相似文献   

18.
杨度是近代中国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才华横溢,雄辩滔滔,深得袁世凯赏识;他为立宪运动鼓吹奔走,为速开国会呼吁呐喊,受到了时人的尊敬和称赞。但他将做“帝师”及实现“君宪”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发起成立筹安会,受到时人的指责和痛骂。作为袁世凯的高级智囊,杨度与袁世凯有着怎样的交情?他为什么将自己的“君宪”理论寄托于袁世凯?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大叫:“杨度误我!”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从1912年4月1日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后,即积极从事经济建设活动,到次年因宋教仁被刺,爆发二次革命为止,时间刚好一年左右。孙中山先生在这一年中给后人留下了从事经济建设活动的一系列具有合理性的主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他关于实行开放主义、全面利用外资、开发生产力的主张,至今仍不失启发和借鉴作用。“最好行开放主义”辛亥革命胜利以后的中国仍然贫弱不堪,整个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才三亿元。修筑ZO万里铁路,需花费资金约6O亿元。如果完全依靠本国财力,IOO年也修不成。孙中山却提出在IO年内修成…  相似文献   

20.
《北京观察》2006,(11):20-23
孙中山在其40年革命生涯中3次莅临北京。1894年春夏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的主张,遭拒后首莅北京,窥视清廷,坚定了他推翻帝制的决心。1912年8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为宣传民生,调和南北感情,再次莅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