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杨林 《求索》2006,(11)
中国传统禅道审美文化“悟心灵之源,体万物之道”,注重个体心灵的超越与升华,它指向无目的的目的、无意义的意义,在消解中肯定,在空无中具足信力,这些都与当代美学的心灵结构有着某种超越时空的呼应。这种中国本土化的“存在”之思正在一部分当代学者和文艺家的头脑中被唤醒,由零星到勾连成片,由自在到自觉,当代美学研究应促成这个回归东方智慧的新变,尝试一种新的悟道思禅的心灵结构和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谈科学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高德劭的钱学森一贯强调,人一方面要有文化艺术修养,另一方面又要有科学技术知识。他说:“人的智慧是两大部分:量智和性智。缺一不成智慧!此为‘大成智慧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这里的“量智”主要就是指科学知识、科学思维,这里的“性智”主要就是指文艺知识、艺术思维。因此,可以说科学与艺  相似文献   

3.
陈创生 《岭南学刊》2012,(1):121-125
公民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成长机制和进化过程,西方式的“原生态”公民文化作为人类生活的智慧结晶,构成了我国当代公民文化的“内容共性”。但当代中国的公民文化不是西方公民文化的直接移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西文化的融合。为多元文化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统村民文化、臣民文化中的某些合理因素以及现实的理性主义态度,这些都构成了中国语境下公民文化的“内容个性”,并将成就中国式的“再生态”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4.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禅宗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当代治国理政,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借鉴意义.将"禅"思想与"廉"文化进行结合,总结提炼出以"九心"为内容的"禅廉文化"价值理念:以敬畏之心破无忌、以慈悲之心破嗔恨、以禅定之心破妄念、以般若之心破贪执、以平常之心破功利、以精进之心破无为、以感恩之心破抱怨、以宽容之心破狭隘、以觉悟之心破痴迷.  相似文献   

5.
集智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长城 《前沿》2008,(5):75-78
集智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创新。它以人为本,强调“集智”和“激智”,重视集体智慧的价值,鼓励创新,为智力资源的不断创新和保值增值创造有利的环境,树立组织成员的挖潜、创新和风险意识,充分整合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追求最大限度的汇集、激发、整合、倍增和应用集体智慧,实现组织智力资源的积累和扩张。  相似文献   

6.
禅与诗     
禅与诗潘志和一禅又称禅那,为梵语音译,意为“思维修”。禅源于古印度瑜伽功,后为佛教吸收发展,成为一种修证方法。佛教“八正道”中的“正念”、“正定”即禅定,是教徒修习的戒、定、慧之学之一。在北传中国的佛教里,习禅得到特别重视,以至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7.
一、哲学的本性与探究式教学1.哲学的本性决定了在哲学常识教学中更应该调探究式,也最有利于使用探究式。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知识不等于智慧,果教师把哲学作为既成的知识来传授,即使向学生得清清楚楚,也难以体现出智慧来。只有在学习知识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究,通过亲身体验、长期积累学生才能增长智慧。哲学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对智的无限热爱和永恒追求的精神。对智慧“热爱”之情其纯真,对智慧“追求”之意不可遏止,才能激荡出无的智慧。所以,“爱智慧”比“智慧”还重要。这就更需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如果离开对智慧的…  相似文献   

8.
<正>"芒鞋踏破,何只在道人脚下;江湖无限,何只在云水生涯。"这是台湾文化界耆宿、禅者林谷芳所著《落花寻僧去》里的一句话,正好借用来诠释他的人生况味。无论冬夏,一袭白衣,一头银发,说着一口"台味国语"的林谷芳,数十年如一日自在遨游于中华文化的无限江湖之中,修禅、讲禅、游历、著述,执着于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当代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智慧,也期望两岸回归共同的文化母体,携手弘扬令西方人惊奇与艳羡的东方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9.
王艳  古天姣 《长白学刊》2009,(5):153-154
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是对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文化思想特别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而邓小平则更注重对于现状和未来以及外部世界的思索。“解放”、“开放”、“发展”的文化本质和思想内涵,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在当代,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迅猛发展,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这句古人的名言说明一个道理:‘志商’对一个人的智慧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商界尤其如此,要成就出色的事业,就得要有高‘志商’。李健原来是山东临沂市农家的一个穷小子。短短十几年后,他不仅成为青岛每日汇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还拥有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成了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谈及他的“发家史”,很多了解他的人都说:“这小子的成功是从敢于拦下汇源老总赊下一车果汁开始的,他有着超乎常人的高‘志商’。”  相似文献   

11.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这是历史流逝的遗憾。对待文物,我们今人不能再重蹈“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覆辙了。浙江博物馆近年来开始运用现代收藏手段,科学全面地征集当代美术名家作品。对当代现代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浙江又一次走在全国之先。这项历史性的科学工作,也是我们创建文化大省应该付诸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以“孔子”和“棋子”为象征的“两子文化”是衢州区域文化的核心,是“衢州精神”最主要的传统文化根基,也是衢州人创业创新精神的文化基石.富有衢州特色的创业创新精神,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汲取“两子文化”中超越时代的思想精华,结合衢州实际而形成的.它主要包括仁义之心、勇毅之气、科学之理、智慧之道四个方面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了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其中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推向了新高潮。作为当代中国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可以时刻安住当下,拥有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达到面对何种境遇都能“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亦乐 《时事报告》2014,(5):42-43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一脉传承的道德基因和文化心理。“仁”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首,其核心是“爱人”,提倡人与人相爱,同情人、帮助人。南“仁者爱人”到“乐善好施”,再发展到今时今人的“助人为乐”,暖暖的助人情怀深深地烙进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台湾,似乎已很少有人关心和了解曾经的少帅张学良被软禁之地——“禅园”了。相较于许多人头攒动的知名景点,这个如今已改作花园景观餐厅的“禅园”甚至有些车少人稀、门庭冷落。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匆匆的过客很可能会与这个不起眼的挂着黄色题匾“禅园”的门庭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6.
《同舟共进》2010,(3):71-71
北京仲呈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文联驻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召集人)我对贵刊的评价是“很满意”,尤爱读其中的文史和文化类文章。如果说张岱年先生曾引用熊十力先生之语:担心今后会思想的人会没有了,那么,《同舟共进》则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探求真理而激活民族思维的一个平台。它出思想、出智慧,福荫所及,不独当代。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商人十分活跃,逐渐形成了商帮。著名的有徽商、晋商、江右商、洞庭商、山东商、陕西商、广东商、福建商、龙游商、宁波商等十大商帮。商帮的出现,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明中叶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十大商帮中最活跃的是洞庭商、徽商和龙游商。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两句谚语:“钻天洞庭遍地徽”、“遍地龙游商”。这反映洞庭商人、徽州商人、龙游商人遍布全国并雄踞商界的事实。龙游历史上为姑蔑文化发祥地,更是“入闽要道”,“金衢处徽之冲”,为古代重要盐道饷道,“通浙孔道,馈饷之…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期,同时也是国民心理敏感、脆弱、动荡时期。广为传播的手机短信无异于公众心理的一面棱镜,鲜活地折射了社会心理的众生相。作为一种文化生存方式,当代短信文化甚至拥有了“第五媒体”、“拇指文化”或“拇指文明”之美誉,且对公众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深刻又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创立于中国、成长在日本的禅宗,对于日本人民族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禅不等于禅宗,禅也不等于禅意。……从禅到禅宗,再到禅意,可以说是一种发展、一种文化态势和延伸。”[1]日本或许是世界上拥有庭园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有从1300年前到今天的各式各样的庭园。以日本的特色庭园为切入点,结合禅宗在日本的传播路径,探讨禅意识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把握日本民族的部分特性,并加深对日本民族今昔行为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杨丽华 《求索》2011,(12):208-209
寒山诗情景交融,不拘格律,后代文人多有模仿,素有“寒山体”之称。诗中禅机勃发,也为唐宋以来历代高僧禅师唱和讲禅,引为经典。现有研究集中在对寒山诗的儒家、道家、释家思想的分析,而对其中的禅宗思想鲜有论及。本文从寒山诗“禅”之来源、内涵和影响三方面,对寒山诗之“禅”进行了分析,这对深入探讨和客观评价寒山及其诗歌在文苑和丛林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