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华  韩宇瑄 《群众》2024,(1):53-54
<正>慈善是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将慈善融入新时代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公益慈善素养,对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慈善教育发展迅速,但仍存在慈善文化教育内容缺失、慈善教育顶层设计缺位、慈善教育专业力量薄弱等问题。把慈善教育纳入“大思政课”体系是高质量发展慈善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慈善教育:辅助政府扶危济困的有效手段上海感善基金会徐本亮慈善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充满爱心,具有崇高人道主义精神的社会行为。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因而在广阔的城乡拥有不可忽视的困难群体、...  相似文献   

3.
《政策》2009,(9):63-64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2009年上半年全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接收国内外社会捐赠总量达到131.3亿元。慈善正在经历从救济向发展领域转变的战略性变革。上半年,我国慈善捐赠主要用于教育、救灾和医疗健康、社会服务等传统领域,其中近半数的捐赠指向教育领域。来自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捐赠.仍然是社会捐赠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我国内地共接受来自外国、  相似文献   

4.
现代慈善的基本概念慈善,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文明传统。人的慈善意识和行为乃人性使然,并不因文化、宗教背景的不同而大有差异。传统慈善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施受关系,往往发生在亲友、邻里、熟人之间,在现代社会仍有存在的需求和价值。现代慈善的结构图由六大部分组成,即以慈善组织为圆心,以慈善文化为半径,左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慈心为人、善举济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传统的慈善文化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丰富,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宣传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普及慈善教育,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慈善事业的社会氛围是新时期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为此,本刊策划了此专题。  相似文献   

6.
崔炜  周悦 《广东民政》2011,(5):12-13
慈善组织的含义及特征 慈善组织是指以社会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以社会慈善资源为服务载体,以社会慈善活动为服务内容的公益性、民间性和非营利性的专业团体和组织。慈善组织独立运作但受政府监管,主要包括各类基金会、部分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008年,在全国注册的慈善组织中,各级基金会有1531多家,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我国慈善组织通过筹集慈善物资、开展慈善项目、传播慈善理念等方式,在教育、医疗、扶贫等领域积极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取得了很多成绩,也面临一些发展困境。应健全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完善监督体系,促使其在社会救助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英杰 《求索》2010,(1):66-68
慈善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各种非政府组织或个人提供慈善服务可以看成是市场与政府之外的第三种配置方式。在政府受公共资源约束以及社会分工扩大的条件下,第三配置的演进体现了慈善配置多元化的必然性。现代第三部门的兴起是对政府提供的慈善服务不足的一个回应,反映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正在形成一个更加合理的公共资源的配置体系,一个能让政府与社会共同承担公共事务的协调统一的均衡框架。  相似文献   

9.
公益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或资助不特定的社会成员而无偿向公益团体或其他法定组织机构捐赠资金或实物的行为。但社会主体向临时机构所做的捐赠和社会主体向特定受益人所做的资助不属于公益捐赠。社会募捐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以救助、摆脱困难为特定目的,向特定范围或全社会不特定人发起捐赠款物,用于救助特定受益人或不特定受益群体的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慈善立法。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是慈善立法最为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石国亮 《长白学刊》2015,(2):132-139
慈善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慈善文化进学校是对慈善文化进校园的超越,更是构建人人慈善的现代慈善文化和推动慈善事业进步的战略之举。慈善文化进学校将正式教学和非正式教学结合起来,丰富了育人的手段和途径;通过传播慈善文化,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促进持续性慈善行为的产生和人人慈善的实现;将慈善文化传播和慈善研究有机统一,推动慈善文化的繁荣发展。慈善文化进学校作为新生事物面临着操作层面和顶层设计层面的诸多挑战,前者主要包括慈善文化是否应该进课堂及如何进课堂、慈善的非正式教学如何开展、慈善教育专业人才如何培养,后者主要涉及慈善文化课程如何嵌入现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课堂教学和非正式教学如何有机结合、统一的顶层设计如何为地方留足自主性的空间、慈善文化教育如何与慈善专门人才培养和慈善研究相互推进。  相似文献   

11.
<正>慈善,是指个人、群体或社会组织自愿向社会或受益人无偿捐助钱物或提供志愿服务的行为,是帮助人们摆脱各种困难和风险以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途径。慈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慈善事  相似文献   

12.
慈善组织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慈善组织概念泛指从事慈善活动的组织,甚至有时也包括了福利组织;而狭义的慈善组织概念也称社会慈善组织,仅是指以从事慈善事业为目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即慈善类的民间组织。我们这里讲的慈善组织取狭义。像任何其它社会一样,慈善活动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但受中国历史文化和特殊国情的影响,慈善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周秋光 《求索》2014,(1):17-25
近代中国慈善组织的产生是思想文化、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以及国外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慈善组织在建设成长中设置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和顺畅的运作机制,保证了慈善救助工作的有效开展。政府为规范慈善组织发展提供了政策法规、监督管理以及财政资金等支持,慈善组织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交往活动也提升了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总体而言,近代慈善组织在维持社会秩序、激发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近代化方面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慈善是一种事业,一种由民众慈善之举形成的社会事业;慈善是一种文化,一种由“爱”支撑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积淀。从某种意义上说,冷静看待中西慈善文化的差异,在传承我们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价值及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辩证地借鉴和弘扬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期的人类共同的合理的慈善文化,推动中国的慈善文化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应是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5.
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在营利的同时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慈善文化进企业通过引导企业建立慈善文化,使企业家慈善逐渐向企业慈善发展;以企业为组织载体,慈善文化被员工广泛接受,通过员工影响其家庭成员,进而促进人人慈善。员工通过参与企业组织的慈善活动能够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消费者通过企业慈善能够提升对企业的声誉评价和形象评判。企业的慈善行为能够促进企业家的合作,形成新的社会规范,也有助于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化。我国企业虽然有慈善参与,但是现在的慈善多是企业家的慈善,企业员工被动参与慈善或不参与慈善;企业的慈善行为往往是基于政治考虑而做出的,而不是现代慈善意识催生的纯粹利他行为。《慈善法》的颁布,为包括慈善文化进企业在内的慈善文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慈善文化进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契机,通过企业培训、团队建设、成立企业基金会、参与公益创投和创办社会企业等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16.
靳环宇  刘少妮 《求索》2010,(12):37-39,17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都认识到建构企业慈善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该战略的提出必须基于企业员工、企业产品、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外部社会四个层面,通过改变企业慈善观念、制定慈善战略框架、变革组织、善因营销等途径实现企业慈善行为的战略化。  相似文献   

17.
《宁夏政报》2015,(1):11-14
<正>国发[2014]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兴起,以慈善组织为代表的各类慈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社会慈善意识明显增强,各类慈善活动积极踊跃,在灾害救助、贫困救济、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扶老助残和其他公益事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慈善事业依然存在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监督管理措施不够完善、慈善活动不够规范、社会氛围不够浓厚、与社会救助工作衔  相似文献   

18.
<正>慈善事业是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反映,也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当前,慈善事业已经被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但是,目前我国公众对政府、企业、个人在慈善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到位。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慈善;另一方面,公众对慈善行为、慈善意识的理解还存在偏颇,科学的慈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那么如何提高公众的慈善意识呢?这里首先需要明确慈善意识的内涵和影响因  相似文献   

19.
董广坤 《中国民政》2013,527(2):57-57
慈菩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自1997年4月18日济南市政协办公厅、济南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和济南市民政局联合创办济南慈善总会以来,各级慈善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法律规范、政策引导、社会参与、慈善组织实施”的工作方针,认真践行“扶贫济困、安老救孤、赈灾助医、兴善助学”的慈善宗旨,不断完善“捐有渠道,救有平台,助有标准,用有监督”的运行机制,充分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20.
每逢岁末年初,各种各样的慈善榜层出不穷,许多过去一年在慈善工作方面表现抢眼的企业都榜上有名。但与此同时,围绕这些企业慈善活动的争论至今仍旧不绝于耳:企业的慈善事业是否仅仅是社会责任?企业家慈善事业的核心伦理是什么?企业是否可以运作“慈善营销”?媒体应如何报道企业捐款……实际上,这一系列争论是围绕一个问题展开的:如何认识商业性慈善?换而言之,企业及其企业家慈善行为是否可以功利化、商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