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形式经历了从家庭照料到社会照料的过程。这一转变的基础大致有三个——伦理道德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一)伦理道德基础老年人生活照料模式深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具有不同伦理价值观念的民族,老年人生活照料模式往往会存在很大差异。如在提倡孝道的儒家文化影响下,东方国家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家庭照料。这种理念甚至已经超出纯粹道德的范畴,进入法律的视野,例如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而在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各国普遍关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但是就我国国情来看,养老的社会化必须与居家养老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而不是借社区养老把赡养老人的责任推向社会。我国有“孝亲”的优良传统,家庭照顾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的进程为老人的家庭照顾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使家庭养老进入社会化网络。可以预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将是未来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家庭转型与居家养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宗廷 《理论月刊》2000,(3):26-27,,33,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居家养老的做法。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老年法》)肯定和采用了这一传统,明确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但是居家养老,在新形势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家庭转型所带来的冲击和震荡,值得分析和思考。本文拟就此发表一点拙见,以期为老年人做一点贡献。一、居家养老,历史与现实的选择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家中度过的养老形式。自有家庭以来,就形成了这种养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家庭代际关系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青年一代承担赡养的义务正逐渐弱化,老年人对子女的支持日益增多,出现了"啃老"等不平衡的代际交换。正确处理代际间的关系,对协调两代人的心理,形成融洽的家庭生活气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左停 《中国民政》2016,(5):20-22
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基本民生问题,提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工作思路,把社会救助事业纳入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社会救助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中国人的家庭养老观念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家庭养老观念仍然较强,且更倾向理性与务实,并逐步认识到女儿与儿子具有同等的赡养老人的责任与义务。简单地认为城市化、市场化、人口流动、家庭小型化等等导致家庭养老观念弱化,缺乏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决策部署,创新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机制,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制定《养老服务条例》,强化法治保障。日前省人大通过实施《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提出养老服务是在家庭成员承担赡养、扶养义务的基础上,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的公益性服务和互助性服务、企业的市场化服务等共同组成的养老社会化服务,明确了政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8.
孙春春 《传承》2011,(10):87
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可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相似文献   

9.
孙春春 《传承》2011,(4):87-87
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可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相似文献   

10.
警官信箱     
主持人 杨奉逍 法律服务热线:( 0371) 5991155转 22227或 22767五保户的遗产如何处理 ?编辑同志:   我村王老汉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他的儿子虽已成年,但因残疾无力赡养老人,王老汉遂被定为五保对象由村上供养。现王老汉去世,遗有房屋等遗产,他的儿子能否继承上述遗产 ?  高 成 高成读者:   五保供养对象是指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一 )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二 )无劳动能力的; (三 )无生活来源的。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  相似文献   

11.
初中政治教材中涉及到婚姻、家庭方面的有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以下问题常常弄不清楚在此,我把它们罗列出来,作一个分析,便于学生掌握,也给教师备课时作一参考。一、赡养、扶养、抚养有什么区别?赡养,是指晚辈人对前辈人,如子女对丧失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而生活困难的父母,提供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帮助。同样,在特定条件下,孙子女,外孙子女对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有赡养的义务。这一规定,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扶养,这是指平辈人之间,如夫妻之间的物质上和生活上的相互帮助。当一方体弱生病,或离婚后…  相似文献   

12.
汤芝兰 《思想战线》2003,29(5):82-87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诸多问题,如家庭赡养功能弱化、老年人精神生活匮乏、就医难、孤寡老人供养标准低、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缺失等。要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应建立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社区保障为核心,自我保障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陕政发[2017]1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切实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权益,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制度内容(一)对象范围。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法定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  相似文献   

14.
龙玉其  刘莹 《湖湘论坛》2020,33(1):110-121
家庭是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主体,家庭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中,家庭养老服务困境重重,影响老年人各类需求的满足。家庭养老服务弱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无奈、无能与无为。为防范老年社会风险,满足老年人的各类需求,提升家庭的养老服务能力与服务意愿,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探索构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即支持主体多元、支持内容多维、支持举措多面。未来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协同联动,从多个方面全面推进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家庭结构现状主要表现在家庭类型、家庭规模、家庭关系、家庭功能、家庭幸福感等方面。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水平偏低,家务开支负担较重;家庭健康问题突出,医疗保障难以覆盖;老人赡养难度加大,担心养老问题者占比攀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现代家庭的潜在危机普遍增多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须从6个方面推进和谐家庭建设:大力提升家庭功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进和谐家庭建设的政策指导;努力抓好新时期家庭功能建设的系统性研究;尽快将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全省精神文明创建总体规划;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积极推进养老社会化问题的解决;从构建合理机制入手,切实维护女性合法权益;规范家庭道德和责任,认真维护家庭稳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青海省在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方面虽然取得了初步成绩.但相比于全省老龄化趋势加快的要求.全省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还十分薄弱和严重不足。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老年人口贫困面比重大,尤其农牧区老年人收入低、抗风险能力差.养老仍然困难:二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实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子女为赡养主体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出现弱化,老人日常生活照料遭遇难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有1.68亿老年人(60岁以上),占人口总数的12.5%。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沉重话题。养老。赡养老人之谓也。谁来赡养?如何赡养?当前养老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个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需要我们弄明白。  相似文献   

18.
葛杰 《中国发展》2020,(1):85-89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老年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主观评价,是反映养老质量的直接指标。为了解老年人养老状况和生活满意度,并找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在借鉴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该文对江苏省泰州市老年人养老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可能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找出了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对于改进养老模式、改善养老状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肖亦 《小康》2004,(12):62-62
家庭结构已经转变,户均人口吵断降低,几代人住在一起的 现象浙行渐远,更多的老年人将依靠社会而不是子女来赡养  相似文献   

20.
洪涵 《思想战线》2011,37(3):135-136
养老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家庭和社会问题。在传统社会,农村居民"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在有限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从家庭、土地得到养老的依靠。在现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土地养老保障受到冲击,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成为我国政府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