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造成中美贸易冲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世界学者普遍认为中美两国贸易的失衡是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中美发生贸易发展失衡,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美产业结构不同,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美国经济集中在以服务业为主的工业化上,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正好适应美国国内市场需求,这就导致了中美贸易对中国出现了顺差,同时伴随着东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进出口中的优势,美国高薪企业在中国投资及美国对中国歧视性的出口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中美贸易严重失衡。从总体上看,目前的中美贸易对两国是互惠互利的,但贸易失衡并不利于两国经济关系的长期发展,必须找到破解贸易失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所谓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美国的政党制度是资本主义的两党制。由于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传统、政治性结构、文化传统以及所处地域等情况不同,因此中美两国政党制度就存在着许多区别,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政党制度。中美两国政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两国政党的执政方式不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相似文献   

3.
阮宗泽 《时事报告》2012,(10):52-53
近来,有机会与东南亚、澳大利亚学者交流,发现一些微妙的矛盾心理:不少亚太国家既不愿看到中美两国走得太近,也不愿二者对抗。两国太近,他们担心中美携手操纵国际事务;两国对抗,某些国家又开始担心亚洲变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他们的忧虑是有来由的。当前亚洲政治安全保持稳定,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2030年,亚洲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一历史性的变化必将重塑国际地缘经济与政治格局,惠及亚洲及周边国家与地区。有目共睹的是,在应对上世纪90年代东亚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秉承负责任的态度和共谋发展的追求,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被公认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正是中国为亚太国家提供的最实惠的公共产品。同时,亚太国家在经济上日益依赖亚洲,依赖中国,中国是他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自高调“重返亚太”以来,美国调兵遣将,举措频频。它主办的连串军事演习中,除传统盟友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外,东南亚甚至大洋洲国家也没少参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更是屡屡到访,穿梭游说,施加影响。于是乎,部分亚太国家开始犹豫徘徊:是该张开双臂,热情拥抱蓬勃发展的亚洲,还是继续遥望大洋彼岸的美国以确保安全?或者左右逢源?最近澳大利亚的抉择就十分耐人寻味。与东亚国家不同,身处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向来游离于亚太地区的边缘,素以西方的一员自居。  相似文献   

4.
后经济危机时期,中美经济摩擦日益增多以及政治化日趋明显.中美经济摩擦政治化的本质是美国国内经济问题的政治化,深层原因是全球经济关注点由利益制造向利益分配转移,特殊原因是中美两国观念认同上的差异.但是从美国的经济结构、当前国际分工体系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及中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来看,美国针对中国的经济摩擦不可能无限升级.为此,中国政府一要在有节制的反击的同时,切实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二要防范美国的进一步无理要求,在区域合作基础上努力构建全球多极化的制衡体系;三要在短期内完善应对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并长期致力于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如果以FDI为国际影响力指标,说明虽然中国国际影响力在快速上升,但相较美国而言,仍然有很大差距。美国在发达经济体中率先稳步复苏,中国在新兴经济体中依然独领风骚。在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且不均衡的态势下,中美两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这使得"中美经济发展谁更成功"这一议题,在最近一段时间被广泛关注。根据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近5年的季度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表现均很出色,中国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升;美国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一、迅速发展的中美贸易二、关于中美贸易平衡的统计问题三、按原产地统计难以真实反映中美贸易平衡状况四、美国对中国出口管制是双边贸易平衡的主要障碍五、中美经济贸易合作有着广阔前景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呈现出比较强的互补性和互利性,也不时出现一些摩擦和分歧。当前,美国方面所过分强调甚至渲染的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已经影响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也引起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基于发展中美关系和推动两国贸易的愿望,我们认为有必要就这一问题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一、迅速发展的中美贸易  相似文献   

7.
邹荃 《人民论坛》2013,(11):247-249
美国和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这也决定着两国在工会立法上的差别.文章在对中美两国劳动市场特点、工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以及两国工会立法差异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会立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淑侠 《人民论坛》2010,(8):206-207
中美两国由于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不同,校园文化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分析中美校园文化差异并寻求其文化根源,有助于中美两国学生之间沟通、理解。此外,我们应立足于本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积极吸收美国校园文化中的精华,为我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双周关注     
《时代潮》2005,(23)
【时政】胡锦涛主席与布什总统举行会谈11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就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而重要的共识。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深互信,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胡锦涛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保持两国高层交往的积极势头。第二,共同开创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局面。第三,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第四,加强两国在反恐、防扩散、防控禽流感问题上的合作。第五,扩大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中美关系是当下亚太地区正在发生的政治和战略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中美之间的竞争并不奇怪,它是国际关系的一种形式,关键是中美的利益冲突是对抗性的还是非对抗性的。这一问题在中美两国的官员、思想者、媒体中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部分美国高级官员认为中国的一些行为是修正主义的,但其实它们是保护主义的。从东亚总体来看,东北亚存在修正主义国家,东南亚则没有。因此,南海发生重大危机的可能性不大,而东北亚将给东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雁行模式的转变与中、日、东盟三边关系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瑜滢 《前沿》2007,(11):232-235
当前,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和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化的两化趋势正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而不断增强,国际产业转移因此成为国际关系变化发展的一个深层经济动因。同时,东亚各主要国家、地区的产业发展也出现新动向,传统雁行模式发生转变并进入"后雁行模式"时期。对此,本文将主要从东亚产业转移这一国际经济现象入手来探析雁行模式的转变对中、日、东盟三边关系调整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枪支管理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美国频发的枪击事件在给美国民众造成极大恐慌的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枪支管理的重要性。中国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枪击案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由于中美两国在历史传统、文化根源、社会根源,宪法权利等方面的不同,两国枪支管理制度存在很大差异。比较中美两国枪支管理制度的出发点、管理范围、持枪主体、管理环节、实施效果等对我国枪支管理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6,(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的长期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美两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上存在异同。研究两国在实施方法上的异同,有效地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更好地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娜 《台声》2005,(9):34-35
互利和互惠是发展国家关系的最高原则。中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中美两国之间在不少方面互补,冲突虽然时有发生,但毕竟不是主流。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方面举足轻重。创造性地调控中美关系,促进其良性发展,会为世界带来光明的前途。在胡锦涛主席九月访美前夕,记者就中美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采访了国内相关专家。  相似文献   

15.
美国高校后备军官训练团(ROTC)是美军利用地方高等教育培养任命前军官的制度,是美国军事教育的创举,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美军生长军官的主要来源。我国高校的国防生培养体系充分借鉴了美国后备军官训练团的做法,但中美两国高校后备军官培养体系,由于国情、军情的不同,在培养理念、培养功能、领导体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颜旭 《前沿》2007,3(4):214-217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固有属性,也是现代国际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基石。全球化时代给中国国家主权带来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一系列挑战。但同时,也给我国国家主权的维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以一种发展的视角审视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以更加丰富的层次、更加多样的内涵和更有动态感的形态,给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新角色以更好的理论及政策说明。  相似文献   

17.
辛旗 《台声》1997,(12)
今年10月底到11月初,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了为期8天的国事访问,这是中美两国自1989年以来重新恢复正常的大国关系的历史性标志。访问中,中美两国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坦率而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建立了中美元首定期会晤和热线联系、两国外长和其他官员的会晤磋商机制;签定了涉及经济贸易、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平利用核能、法律、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的一系列协议;确定了努力建立面对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将维护世界及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等问…  相似文献   

18.
秦艳峰 《前沿》2011,(10):175-177,190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全球化与多极化的演进,中美两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也正在日趋充实和扩大。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建构的主要动因:一是冷战后国际政治体系结构特征的变化决定双方必然进行合作,构建共同利益;二是国家利益的固有特性决定了中美之间存在着建构共同利益的内在可能性;三是全球化带来了多层次相互依存网络和"全球性问题",客观上导致中美双方国家利益共性的日益增多,为两国共同利益的增长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与框架;四是在新的互动平台上,中美两国日益频繁的交往,建构了新的互动体系,形成和扩大了集体认同和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中亚作为中国的战略边疆和美国的"危机之弧",在两国的对外战略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中美在中亚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由于政治因素、安全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影响,中美在中亚存在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上的分歧。这些分歧反映出了中美在中亚缺乏战略互信。为了更好地解决中美中亚分歧,打击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改善中亚脆弱的政治经济环境,中美亟需在中亚构建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20.
罗会均  张雨涵 《求索》2010,(8):86-87,55
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充足的能源保障意味着经济长期增长获得了稳定的动力来源,能源因此成为显示政治和经济力量的硬通货,国家能源政策随之也带有战略含义。中美两国作为全球能源消费的主要大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着事实上的角逐。但是在日益相互依赖的当今世界,中国能源供应的外部环境无法摆脱美国因素,美国也无法忽略中国能源需求。在这一趋势下,两国如何维持,保证两国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合作,将是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