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安倍谋求"脱离战后体制",让日本人"对日本历史、文化有一种骄傲感"的民族主义理念,已经影响到日本的内政外交及政策制定在日本民族主义日盛的形势下,日本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以否认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摆脱"战后体制"、制造周边领土纠纷、修宪和强化日美同盟等方式追求日本国家利益,已经成为日本安倍等保守势力谋求的政治与外交主题。安倍上台伊始就明确表示修宪是自己的"历史使命",力图改变战后体制意愿十分明确。在安倍看来,修改"和平宪法"是日本成为  相似文献   

2.
唐静 《长江论坛》2006,(4):76-80
战后东亚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改变了东亚传统的政治结构和社会阶层,培育了国民的现代民主意识,推动了东亚地区的政治转型与民主化进程。其中,中产阶级在民主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柳英 《台声》2010,(2):22-23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岛内各界对此反应强烈。近几年,东亚地区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的区域经济整合迅速展开,而在这一整合过程中,台湾正逐渐被边缘化。这种情况下,只有尽快和大陆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加速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进程,依托大陆提高台湾产业竞争力,才能有效避免被边缘化危机,走出经济困境。  相似文献   

4.
东亚(包括东北亚与东南亚)融合是古已有之的现象,却在近一百年来的历史中被殖民侵略、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所打断。东亚融合在1990年代曾出现过短暂重振的迹象,却又在近年来遭遇了发展瓶颈。中国与日本因为其强大的存在感,或被指责为东亚融合的障碍,或被捧为对东亚融合来说不可或缺的力量。中日参与行为与态度与东亚融合顺利与否有正关联关系,两国"政治供应","经济要求"及"外在因素"是影响东亚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薛莉 《群众》2012,(6):65-66
2012年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韩国总统李明博以及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共同商定,年内将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日韩三国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三个国家,没有中日韩市场的一体化,东亚经济一体化也就成为无本之木。因此,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是东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自贸区...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合作是东亚地区在实践中产生的一种适合于各有关经济体的共同发展方式。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当一些地区以组建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时,相邻的国家和地区间,建立“增长三角”或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合作途径。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延伸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务必做好的一项崭新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全生 《传承》2010,(24):128-129
近年来,随着东亚地区经济的逐步攀升,东亚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备受关注。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以及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问题凸显出来,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东亚地区多边安全问题直接涉及我国的国家利益。东亚地区的现实安全局势复杂不稳定,引起中国对东亚地区多边安全的利益关切,而中国在地区多边安全上的影响又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参加第十次东盟首脑会议的亚洲各国领导人作出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即2005年在马来西亚举行首届东亚峰会。东亚地区国家在冷战后因历史问题一直对使用“东亚”这个词汇比较敏感,东亚区域合作一直是经济领域领先政治领域。“东亚峰会”这个词汇在东盟首脑会议文件中的出现,昭示东亚区域合作正在摆脱历史阴霾、走上理性合作之路。  东亚国家有充分的理由来推动区域合作,让东亚峰会变成现实。东亚地区是一个相对支离破碎的地区,这里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东盟难以主导地区事务,中国经济力量尚待发展,日本政治上是跛脚。从目前情…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2日至3日上午,由上海大学主办,台湾师范大学、澳门大学和韩国外国语大学共同参与的首届东亚"文史与社会"研究生论文发表会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20位教授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发表专题演讲或主持分组讨论。本次论坛主要面向东亚地区高校的研究生群体征集以文学、历史、社会学为主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优秀论文,最终收入大会论文集并提交大会发言讨论的论文共28篇。这些论文归为"文学景观与东亚想象"、"转型时期的社会·家庭·个人"、"文献考古与经典重释"、"全球化视野中的空间政治"、"古今流变与中西对话"、"当代社会的文化政治学"六个主题,与会作者分别进行了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整合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首要基本特征,要求社会各阶层之间互信互谅、和睦相处,这就需要最佳的利益格局,并适时适当地进行利益整合。利益整合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其中政治稳定至关重要。同时,政治稳定类型众多,与利益整合相适应的只能是开放型、动态型、发展型和经济主导型的政治稳定,这也正是党和政府所强调的政治稳定。在政治稳定中实现利益整合之后,政治稳定就更能根深蒂固、持久深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两大潮流。近年来,由于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展缓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甚至已经超过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有着以下3个方面的现实基础:第一,区域内贸易发展迅猛。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快速、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1980年至2000年间,东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最活跃地区从地理位置上讲,传统的东亚地区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区域。从经济学角度上讲,东亚包括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含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这些东南亚地区国家共同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相似文献   

13.
台湾作为东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雁行模式"中充当"承上启下"的中介者角色,为东亚奇迹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东亚区域经济发展和制度性合作的推进,台湾的角色和地位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受其政治目标取向的影响,而无法参与东亚经济制度性一体化,从而日益显现边缘化危机。未来台湾参与东亚经济合作可以"经由两岸经济整合"和"以地区经济体身份"两条路径,而后者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黄大慧 《人民论坛》2020,(4):118-121
东亚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设符合东亚各国的利益。尽管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与进展,但已经取得进展的贸易投资合作和金融货币合作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仍然面临机制和制度化建设明显没有赶上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发展与需求,加强机制整合是推进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大力参与推动TPP谈判并借助APEC峰会等多个场合高调宣传,这表明奥巴马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其贸易政策,不仅逐步将其未来出口重心转向经济高速发展的亚太地区,为其出口战略开拓市场,而且试图通过TPP谈判达成新型的区域贸易协议,从而介入并主导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还借以规避WTO等多边贸易机制谈判久拖不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美国的大力推动下,当前参与TPP谈判的成员国已经扩大至10个,同时加拿大和墨西哥已表达加入谈判意愿,TPP逐渐呈现出加速发展之态势。我们对此必须具有充分的认识,及早做好应对,并寻找适当时机加入TPP谈判之中,充分维护我国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东亚区域合作的症结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扬 《长白学刊》2008,15(3):30-34
东亚区域合作的症结,一是美国因素,即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态度与东亚对美国在区域合作中态度的看法;二是领导权问题,即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推进东亚区域合作;三是互信原则的确立,东亚各国必须建立互信关系,尤其是东亚地区大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四是"低级政治与高级政治并行发展,"经济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同步进行。只有正确处理好这四大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联动关系,东亚区域合作才能沿着正常的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处于东亚,东亚地区在我国周边安全总体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东亚地区是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同时也是国际安全问题最为敏感、矛盾最为复杂的地区.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均视东亚的区域战略为对外战略的重点之一,因而使东亚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区域.把握大国东亚战略的走向,对于我国采取有效对策,营造和谐东亚氛围和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环境社会学20世纪诞生于美国并成为一门显性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东亚地区是社会、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东亚各国或各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但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东亚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仍有诸多相似之处。环境社会学家也在不断地建构环境社会学这门学科,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为了加强交流,共同构建东亚地区的环境社会学学科,2013年11月在河海大学举行了以"多样性:环境与社会"为主题的第四届东亚国际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在研讨会上围绕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由于主要谈判方利益诉求不同,至今仍未就谈判议题达成一致。对美国而言,TPP支撑着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和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战略意图;对日本而言,加入TPP谈判主要出于维系日美同盟关系的政治考虑,因而可能会对国内部分部门带来冲击;对东盟而言,TPP谈判在客观上使东盟产生了分化,进而使推动东亚合作进程变得更加艰难。作为未加入谈判的亚太最大经济体,中国应对TPP予以足够重视,应继续积极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逐步将战略重点从东亚合作转向亚太区域合作,同时练好内功随时做好加入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民意表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要素,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当前,我国社会群体结构发生了新的分化和组合,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复杂化,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和表达意愿日渐增强。但由于历史文化、民主素养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民意表达不畅依然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和保证人民享有国家权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保证,是反映民意、整合民意的主要渠道。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系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新的有效形式和渠道,不断完善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进一步支持、引导和推进民意表达,这是发展人民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